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作声旁的形声字例析天津/李乃峰《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第10期19页《高考语文:1997年试题分析和1998年备考指导》一文的“1997年“语文知识题分析”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另外如常见的以‘宣’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只有‘渲’读xuān,其他皆...  相似文献   

2.
朱显驹先生在《对高考语文测试的反思》中,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总体构思。他鞭辟入里地剖析了“语文高考测试把语文教学导入了误区”这一严重现实之后,明确提出“试卷由‘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并且强调要“提高作文的权重”,这是非常正确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高考语文测试,理所当然地应该“提高作文的权重”。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那他们以后无论是升  相似文献   

3.
’98高考语文试题颇有新意,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与往年比较,均有所提高,其特点有五:①重视了基础知识;②突出了能级要求;③简化了考核内容;④淡化了作文审题;⑤调整了试题难度。根据’98高考语文试题的走向,’99高考语文复习要有新的思路。其一,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着眼于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中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要密切结合。“语言知识着眼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不教,该讲的名词术语、概  相似文献   

4.
观贵刊1990年10期王为民文章《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之瑕》,说杨万里之《初夏睡起》诗“引错了三个字”,“‘留’应为‘流’;“‘软’应是‘溅’”;“‘与’也错了,应为‘上’”.此说不妥!只要稍微读几本古书的人就知道,古人诗词之类有不同版本流传,字句不尽相同,不能随便否定猜疑。我读的《诚斋集》(杨万里号诚斋)全诗确为这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受到某些权威人士的抨击.一说“试题荒唐成瘾成癖,考倒鲁迅考倒巴金”,另一说“标准化试题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对上述两种批评和指责,笔者不敢妄加评判,只是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思考之一:20年来高考语文试题是否“荒唐”?假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1998年第5期《语文试题应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轨》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国的语文试题自80年代初引进国外的标准化命题模式以来.经过命题组年年求‘新’求‘变’到现在题型可以说是到了花样百出、陷井密布的地步。”《杂文报》  相似文献   

7.
从’95高考语文试题与《考试说明》(即《考纲》)要求的对照中(见附“表”),我们可以看出’95高考语文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忠实地全面地贯彻了《考试说明》:1.命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几乎覆盖了《考纲》“考试内容”所布列的5大项30个知识能力点。2.命题要求更紧扣《考纲》要求。3.命题的思想性也是充分体现《考纲》的精神的。第二,’95高考语文试题比’94  相似文献   

8.
《读写月报》2023,(25):43-50
<正>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4套试卷推出了多道新题型,以更好考查学生。试题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今年第 3期“一题一评”专栏发表的上海教育考试院霍敏先生对 199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试题 (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 25— 30题,材料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的“自我解析”与北京朝阳区教研中心裴松年先生对试题的“评头论足”,其中几处实属误解。   一、第 25题,要求解释“王徒好其言”的“徒”在句中的意思。霍文认为,“‘王徒好其言’中的‘徒’在句中作副词用,解释为‘白白地’。”裴文认为,这个“‘徒’字见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徒见欺’。”   我认为,“王徒好其言”的“徒”在句中应解释为“只”“…  相似文献   

10.
’99高考语试题,它以全新的创意冲击了机械呆板、高消耗低效率的语教学的现实。语教学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本紧扣’99高考语试题的创意,结合语教学的具体现状,论述改进中学语教学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评价高考试题应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高考语文试卷应该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2016年全国三套高考试卷为例,从试题设计与《考试说明》关系的角度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试卷中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列举新的试题样式,希望借此促进语文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最近《报刊文摘》843期用《高考语文试题引出的话》为题,摘转了舒任在7月28日《今晚报》撰写的一篇文章: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0小题,要求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1)它出之石,____;(2)工欲善其事,____;(3)____,勿施于人;(4)____,以及人之老;(5)桃李不言,____。笔者参加阅卷,抽查了120份试卷,全对者仅8份;答对一个者29份;全错(含没答)者70份,占58%。例如(1)句下填:‘可以造屋’、‘它海之水’、‘不得搬动’等;(2)句下填‘必先处心积虑’、‘修其果’、‘先能其能’、‘必先明察’等;(5)句下填‘以人代之’、‘无以  相似文献   

13.
出于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反感和否定,出于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考原则的信奉和推崇,出于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深深忧虑和1998年全国语文统考试卷的“似曾相识”,武汉市特级教师朱显驹先生“别有用心”地推出了《高考语文试题新拟》(载《中学语文》1998年第9期),其作用于读者的不仅仅是耳目一新。朱先生在《“命题意图”说明》中说:“我们旗帜鲜明地砍掉‘基础知识’这一块的命题,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14.
这些天翻检《中国青年报》,读到了1999年4月26日的一则旧闻: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评价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说:“面对着这份试卷,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读考卷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童庆炳也说,“一直听说语文高考试题难,但在读完1998年语文试题后,对它的‘难’还是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的“考试指南”为高考冲刺的学子们和辛勤的老师们提供了最新信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对本年度高考语文试题的展望,我认为是很有价值的,确实为高三学生的迎考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经考后核实,《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有许多处与1999年高考试题相吻合。一、语言运用加大比重《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上明确指出,今年高考会“进一步加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今年高考语文,要重视语言运用能力题的考查”。这与1999年的高考试题是相吻合的。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第五大题为10分,其中语言运…  相似文献   

16.
温儒敏先生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一文中,对高考在文言文方面做出了评估。他认为:"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知识性的考查会相应减少。现在的文言文命题也是套路化,大都是以‘读通’为标准,这对教学的直接影响就是把文言文当成‘死语言’来教。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不能满足于‘读通’,而要有文化思考。"温先生指出了目前高考命题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考的功利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以成绩为指挥棒,特别是文言文所占分值已经达到40%,这就导致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精力一大半都给了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99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报告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高考试题评价组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7年《考试说明》命题。全卷六个部分涵盖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重视基础知识测试的同时,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1997年《考试说明》提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6期刊载了夏云陶老师《如何确认“反复”手法一从一道高考模拟题谈起》一文(以下简称夏文),文中认为某地高考模拟题中“俄乌‘斗气’致欧‘断气’,三方何时‘和气”’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对此论断,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请夏老师和各位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试题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增加了文学短评的写作。这类试题突出了对考生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完全符合现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的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面对这一变化,在今后备考复习中.我们必须加强文学短评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20.
高考,旨在为高校挑选文化素质合格的新生。高考语文试题,要为挑选语文素质合格的新生服务。自恢复高考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师中流行一种说法:高考语文试题,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高考语文试题设有指挥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功能。中学语文教学自有其指挥者,那就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说法不正确,却广为流行,乃至在实践中发生作用,是有其原因的。这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方向有了倾斜或偏斜,即在相当长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