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整个化学必修1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鲁科版《化学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阐述新课程理念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元素观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开展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章是高中必修1教材的第四章,内容非常丰富。在本章中,将硅、氯、硫和氮作为重要的代表元素,承载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特点、系统研究元素的方法、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也承载着展示化学学科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法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铁化合物与亚铁化合物间相互转换的规律;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体验讨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伏勇 《化学教与学》2014,(2):31-33,16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整个化学必修1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鲁科版《化学1》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阐述新课程理念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元素观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开展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游航 《学子》2013,(6):81-8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金属钠的性质以及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建议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教材关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提供的实验方案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然后滴加NaOH溶液。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讲述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其中设计了"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氢氧化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两个实验,内容清晰,但是彼此之间联系不大,且对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没有明确描述,需要教师额外补充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清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而通过"探究实验——发现问题——科学探究——归纳总结"的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建立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学会选择实验室制备Al(OH)3的方法,同时获得有关Al2O3和Al(OH)3性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8.
张小娅 《成才之路》2010,(22):60-60
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化合物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CO2的制取研究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相似文献   

9.
1教学设计思路人教版化学必修1铁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包括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及实践活动(铁盐的净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必修I专题三第二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专题二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后面化学必修Ⅱ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前提与基础,是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该部分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反映元素化合物知识"多、杂、散",易学易忘,在高考中属于失分比较严重的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考试题特点进行分析,厘清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要求,探寻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二、试题特点1、考查主干知识、核心概念海南卷以钠、铝、铁、铜、氯、氮、硫、硅等核心元素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较  相似文献   

12.
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必修化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经常接触和应用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1第一章"从实验走向化学"的实验知识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基础理论知识补充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材料,而且使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各类物质的通性、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相似文献   

13.
在以能力立意为价值取向的高考命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成为考查化学概念与理论、化学科学的方法与技能以及化学科学的价值与应用的重要载体。以"铁和铁的化合物"高考专题复习为例,对新教材不同模块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整合及提升,帮助学生理清不同知识"模块"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尝试通过知识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和方法化策略来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三复习备考中,围绕"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创设物质制备、成分探究、性质探究、定量测定等实验情境,合理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内化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认识方式,提升学生自觉运用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1 教材分析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中,有一制取Fe(OH)2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演示时,学生基本上看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看到灰绿色的絮状物质。学生对Fe(OH)2的颜色心存疑惑,对知识提出了置疑。Fe(OH)2的知识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必须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由来]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试点教材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第九章"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这一节里,有一个醒目的标题:从补血剂了解铁的化合物,并由此引出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实验和如何防止二价铁盐氧化的探究活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周春龙 《考试周刊》2010,(33):200-201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全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必考内容。高考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的试题,主要是以元素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制备等知识为载体的。基于问题情景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本文以铁和浓硫酸的实验方案设计为例,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然后结合问题运用有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步骤、方法进行逐步分析研究。通过对铁与浓硫酸反应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引发了对高三复习策略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梁栋 《考试周刊》2013,(17):123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了解或掌握物质的组成,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化学规律或理论。因此,恰当的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引入新课在上新课时为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可  相似文献   

20.
王秋生 《化学教学》2005,(11):47-49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STSE的联系非常紧密,是中学化学的重点知识,也是高考的热点。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理综卷和化学卷,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试题,俯拾皆是。1选择填空题例1(辽宁文理综合卷第42题)(1)生铁是通过高炉冶炼而得,冶炼过程中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