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天册 《武当》2014,(2):29-29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是形意拳《拳经》上的一句话。虽说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形象地道出了形意拳功法训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之中,是形意拳拳劲“起、攒、落、翻”的最佳释解。  相似文献   

2.
拳式三尖相对 技击攻防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武当》2010,(6):23-24
形意拳是著名的内家三拳之一,在武林中有着独树一帜的拳论和拳法。“三尖相对”是“形意拳八要”之一,它是指导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散手技击的重要拳术理论。所谓“三尖相对”,就是指手指尖(拳架的前手)、鼻尖、脚尖(拳架的前脚趾),在拳式动作演练过程的定式时,使它们三者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相似文献   

3.
史宏伟 《精武》2009,(5):68-71
山西形意拳之五行进退连环拳.是在形意母拳——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之基础上,历经形意拳前辈的实战、技击、临敌经验等逐步演化而来的。此拳法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具有手法紧凑连贯、攻守兼备,变化无穷等特点。一动快似闪电、犹如雷霆万钧之势,一静如猛兽蛰伏待出、如临大敌,万念聚敛、八方尽在掌握之中的状态。若能达此境界方为形意拳之上乘也。  相似文献   

4.
二、拳理中的不同之处 在进行拳理对照比较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十分惊人的。然而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相同的拳理中,又有许多差异。 1.拳之“五行” 前文提到形意拳与温家拳均有“五行”之说,且均将其分为内外五行。内五行均为心肝、脾、肺、肾,但外五行却不同了。形意拳中为劈、崩、钻、炮、横,温家拳则将外五行分为五手和五脚。五手为崩、搏(拨)、钻、带、拿,五脚为圈、点、查、摆、踢。《温》中讲:“武术之家是内外连而为一。五行要顺者,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手、五脚。故习五手、五脚可以养五脏。”且在其“内外…  相似文献   

5.
少林五行八法拳源于宋末元初的“少林大金刚拳”明末清初与秘传于少林寺的“五拳”相结合,经数代传入逐步完善,至清末成为独特北派风格的少林五行八法拳。 其内容有108势、72势少林五行八法学,少林大金刚拳,十八罗汉掌三部拳法:少林十大功法中国秘传长寿功两部功法。此外,还有少林镇山棍、步战刀、提炉枪、紫微棒、金刚大刀、金锤刺等器械套路。  相似文献   

6.
细说崩与炮     
张世杰  关学智 《精武》2006,(5):36-36
江湖中曾传言,不论把形意五行拳的哪一拳练好,都能纵横天下。这话确有道理。五行拳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既是基础,又是领悟形意真功的不二法门。五行拳拳式精简,招招实用,用于防身自卫,效莫大焉。五行拳首推劈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以威名论,崩拳更撼人心魄,被人誉为形意拳的看家拳法。先有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后有尚云祥崩拳无敌。其实炮拳  相似文献   

7.
姜寿海 《武当》2010,(5):27-28
形意拳是模仿大自然中有关禽兽动作形态的一种拳术。拳与道合,道即自然规律。《周易》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形意拳理是最贴近大自然规律的。形意拳的基础功法,即拳的起始式“三体式——天地人合一”。  相似文献   

8.
形意拳     
形意拳讲究“像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1856年后,李飞羽始以“形意拳”为名,在山西、河北等地传播该系拳技。该拳借鉴禽戏增益拳术;采用“五行学说”论述拳术运动规律;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十二形拳”  相似文献   

9.
张洪卫 《武当》2007,(1):23-23
三体势是初入形意拳的必修课,也是贯穿形意拳整个拳法的“脊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形意拳每一招势均从三体势变化而来,即万变不离“三体”之能。“三体势”是开启形意门的“金钥匙”,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架。  相似文献   

10.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18-19
崩拳原为形意拳五行拳法之一。崩拳名称的确定,取其动作有挽弓放箭或飞崩弹丸之意,故作崩拳时,应特别注意需有弹性。大成拳崩拳与形意拳崩拳在练法上稍有区别,形意崩拳为走趟子练习,大成拳则先作定步练习,然后再作活步练习,步法之配合多取三角步加崩拳,此即所谓崩拳单操手。崩拳的动作形态看上去为直线进击,实际上在练用时应略有弧度。如欲更好地掌握崩拳技法与发力,在练单操手之前还应回练浮云桩及崩拳试力。有了桩功与试力的基础锻炼,做单操手时便会十分得劲儿。崩拳是大成拳重要技击拳法之一。当年,形意门大师郭云深就精通崩拳,素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称。据老一辈人讲,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老先生亦擅用崩拳,其崩拳作法与郭老稍有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崩拳之作法,位置较低,与拳击中之刺拳有些相似。此种作法易于蓄力,且有利于形成争力,故为众多拳家所采用。在实战中,崩拳既可以用于一次打击(即直接打击)亦可以用于二次打击(即间接打击);既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以与其它拳法配合使用。只要用法得当,便可收到奇效。  相似文献   

11.
炮拳,形意五行拳之一,五行属火,五脏属心。拳经云:"炮拳似炮,所以炮拳以迅猛刚烈见长。"炮拳在演练中与其他拳法不同,呈"之"字形行进(与之相同的还有横拳)。这种技法虽与形意拳的"脚踏中门"有所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敌袭来时吾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法成功由拳谱还原为拳法、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为形意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各流派,其核心部分都有一些基本训练套路,譬如查拳的十路弹腿、八卦掌的老八掌、形意拳的五行拳、陈氏太极拳的一路大架等。就是这些基本训练方式,形成了该武术流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刘文波 《精武》2004,(1):8-9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势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势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领,因此,练三体势也即是练习形意拳的精华。“三体重生则万物生”,三体势又可变化为各种拳式,为各行(形)拳之母。如果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是形意拳之母拳,那么三体势则是“母拳”之“母”,  相似文献   

15.
形意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在拳理拳法上,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技击内容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拳法上以形取意、意自形生为主要特点。以徒手搏击和器械攻防格斗为一体,以及内外结合、锻炼人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同时在拳理拳法中蕴藏着"天人合一"及祖国医学中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毛明春 《武当》2007,(10):25-26
一、形意拳概述形意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没有很多的辅助功法练习。形意拳的功夫主要是通过"合一"的训练,通过六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到达周身整合协调合一的境界。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始终。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相似文献   

17.
王忠海 《武当》2013,(7):25-26
形意拳打人凶猛强悍,举手投足之间劲力十足。这种刚猛的整体劲力,是通过初阶段五行拳单操训练,中阶段深化站桩及最后双人接手强化较力训练而获得的。形意拳的双人接手功法中,既有单纯锤炼劲力的双手练功方法,也有灵活多变的类似太极拳"散推手"的较力练功方法。其中,后者不但能通过双人较力来提升练功者的整体劲力,还能使习练者获得近战应敌  相似文献   

18.
推手与散手     
张良 《中华武术》2007,(5):48-49
推手与散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是一种功法,而是检验功法的一种手段,是对自身所学功法全面综合的检验。祖国传统拳学,特别是冠以"内家拳"名的拳种,都有推手的训练内容。太极拳叫打手、揉手,形意拳叫搓手、撕扒,八卦掌叫盘手,咏春拳叫碌手、黏桥,也有叫演手、粘手、拆手、搭手、缠手的,虽称呼不同,形式各异,侧重有别,但都是作为检验所学功法的手段而存在的。推手与散手并无严格的划分界限,搭手为推手,断手为散手。而推手既可以说是散手的前奏和放慢,  相似文献   

19.
静磨剑 《中华武术》2000,(11):22-22
内家拳有“五行”之说,尤其形意拳更是对“五行”说推崇备至。一般流行的由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联系到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其实笔者以为这些都牵强附会,毫无拳学意义。如此“五行”说不知毒害了多少形意拳修炼者,他们按五行生克理论来打五行拳,机械呆板,在激烈的实战中往往被打得落花流水。教训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20.
“十大形”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拳法。内容是“龙、虎、蛇、猴、马、鹰、燕、鹞、鸡、熊”,是模仿动物搏斗动作,取其锐击之意创编而成。十大形如同五行拳,也是单练拳势;左、右势式。同是母型拳法,依附母型还有诸多子型拳势。所不同的是,五行拳是遵循自然规律产生内在的变化;十大形是“像形取意”呈外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