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乌江流域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信仰并吸收了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汉文化的许多元素.我们根据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理论分析认为,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蕴含了自然生态理念,即天地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认可并尊重自然物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的特殊价值和主体性地位,等等.这些观念对于我们研究乌江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乌江流域,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主体地位,各民族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语言,生产力水平低,加上交通条件差,远离中原及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是全国典型的落后地区。但乌江流域的公办教育事业,却在明代起步并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而使土家族地区迈开了追赶中原地区的步伐,为乌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乌江航道开发,为密切乌江流域土家族群众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明代中央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从制度上保障了教育在乌江流域的推广;三是贵州建省和开科乡试,使乌江流域教育发展得到提速。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域土家族村寨的社区教育发展经历了传统社区教育主导期,传统与现代社区教育交融期以及现代社区教育探索期三个阶段。现代社区教育探索期,村寨社区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传统社区教育生发根基的消解,新型社区教育基础不牢固,社区教育精英力量的缺位与新型社区教育的科学性不够等问题。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研究认为乌江流域土家族村寨社区教育的重建需要重审村寨社区教育的价值,重塑村寨社区教育的基础,重组村寨社区教育的力量,重建村寨社区教育载体与重回村寨居民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在人类社会的宗教形态从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演进的历史进程中,鄂西土家族的信仰观念和信仰习俗发生嬗变与衍生的诸多形式;并分析了导致鄂西土家族宗教信仰发生变迁的政治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乌江丹砂开发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是我国丹砂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很早的时候起,当地人民如濮人、巴人、楚人、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就对之进行了积极的开采和开发,从而,使丹砂的开采成为乌江流域最为古老的产业之一,涌现出了巴清一类的著名采丹实业家。乌江流域的先民们对丹砂的开采,成果显著,并以此为栽体,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乌江丹砂文化。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主要是指体现在土家族民间文学中人与自然环境如何相处的一系列思想及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的互利发展是土家族民间文学生态伦理观的终极指向,这种人与自然共生互利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伦理主体的精神价值培养,对于当前推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乃至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盐号》是土家族作家田永红的一部地域文化小说,表现了乌江流域“盐号”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8.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五代以后该地区逐渐建立起土司制度。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下,该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9.
邹珺  田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10-13,22
毛古斯仪式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厚重的缩略图。它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多层面地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的历史、经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并蕴含着土家族人民顽强的生存意识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通过在湘西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的调查,发现毛古斯仪式不仅追溯与传承历史的功能,还具有传递伦理、支撑生存、凝聚民族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花灯是贵州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属性,集祭祀、歌舞、纸扎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表演、音乐、舞蹈等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本土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标志性文化形态,是以摆手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土家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摆手舞的原生性、祭祀性、征战性等风格的分析,论述了摆手舞与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天梯神话折射出了一种神贵民贱的消极思想,但更重要的是弘扬了土家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同大自然顽强拼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黔东土家族“肉莲花”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103-104,124
“肉莲花”是流传于黔东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其动作粗犷,神态自然,表演独特,深受黔东土家族人的喜爱。在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挖掘“肉莲花”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对于保护和发展黔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多彩的民间歌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在其族史发展历程中,土家先民自古以来与大自然和外族进行着顽强的抗争,这个过程中土家族先民强烈的生存意向和行为象映像文件一样深深地刻进了该民族多彩的民间歌舞行为中。本文拟从生产劳动、征战和祈佑等土家族族事行为的三个主要方面,对土家族歌舞的生存意义进行研究,以作引玉之功。  相似文献   

15.
对土家族盛行的“赶仗”活动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 ,对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划分 ,并对“赶仗”活动的情况作出简略的介绍。指出 :“赶仗”活动再现了原始社会的遣风 ,铸造了土家人的勇敢精神 ,形成了与之关联的文学艺术 ,滋生了一种宗教仪式 ,在土家族发展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与苗族是重庆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土司时代,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重庆土家族与苗族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对于土家族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原则、具体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由古代原始人类穴居、巢居居住方式长期演化而成的土木建筑与悬空平台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文化美和独特的建筑造型美而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文价值。土家民居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它的建筑过程与空间营造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化宇宙、法天敬祖的宗教哲学思想,其造型与装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藏族的宗教信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信仰形式丰富多彩。藏民族信仰的宗教有两种,即藏传佛教和苯教。分析了藏民族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尊师性、仪式性以及习俗性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鄂西、渝东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它融土家族歌、舞、乐剧及民间体育、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本文以现有的在摆手舞的基础上创编出了三套集摆手舞的基础动作、韵律、体操的特点于一体的土家族体育健身操为例,分析土家族摆手舞在现代变异中的操化趋向。  相似文献   

20.
彝族民间信仰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积累下来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信仰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为利用、永续发展的观念及知识,对当前彝区现代化发展中处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