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尤达 《青年记者》2017,(6):85-86
网络大电影,是指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大”是与微电影的“微”相对应的.具体来说,是指这样一种电影类型:“投资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短,核心是故事”,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①如果说微电影强调“三微”特征:微时长、微周期、微费用,那么网络大电影则与其一脉相承,对这三者相应做了加法,它是微电影发展的必然结果.审视自2010年发展至今的网络剧情影像作品,从微电影到网络自制剧,再到正在兴起的网络大电影,三者之间是紧密勾连的.  相似文献   

2.
熊立  齐翔昆 《传媒》2019,(1):43-45
网络大电影是指个体组建团队拍摄,自己当导演,时长在60分钟以上,拍摄时间从几个月到一年不等,规模投资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电影制作水准精良,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也可以在电影院上映。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和影视文化产业形式,网络大电影由于制作方式的自由、发行渠道的畅通、传播方式的便捷,在短短几年内发展速度迅猛。  相似文献   

3.
何芳  李俊佐 《青年记者》2017,(14):87-88
网络大电影的兴起与发展 网络大电影自2013年演化至今,已成为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网络大电影是指由网络视频渠道方全额投资或为其定制的基本符合电影制作工艺和流程的单本故事片,其主要传播特征为这一类型的成片只在网络媒介和移动媒介渠道上进行传播.①和传统院线电影相比较,网络大电影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传播途径是只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网络大电影的“大”是相对于微电影而言的.因此,网络大电影又被称为微电影的“升级版”,②具备投入成本低、拍摄门槛低、回报周期短、收费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韩东庆 《青年记者》2017,(21):95-96
网络大电影的兴起,既有外在环境的激发又有自身优势的使然.网络大电影具有准入门槛低、投入成本低见效快回报率高、拍摄制作周期短、播放快、内容题材灵活多样等优势,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瞩目,已成为资本市场和大众媒体关注和追逐的热点.《中国网络大电影行业研究报告(2016)》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网络大电影出现爆发式增长.另据统计,2016年,共上映网络大电影2442部,其中平台独播影片1075部.网络大电影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网络大电影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挑战,商业模式不清晰导致其目前的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国内由网络知识产权侵权问题而产生的法律纠纷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比1999年增加超过了8倍,侵权作品数量之多、索赔额度之高,国际影响之大,令人震惊。今年年初,优度状告迅雷因“深度链接”构成版权侵权一案,上海浦东法院一审判决迅雷为其侵权的一部电影《伤城》支付15万元的赔偿金。同样在年初,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联合世界六大电影制作公司,起诉迅雷侵权,  相似文献   

6.
曹三省  李璐 《传媒》2016,(4):16-18
在2015年内,“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横空出世,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碰撞与融合,在“互联网+”的旗帜之下,也呈现出越来越密集的创新效应,“互联网+电影”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这场大浪潮中的一道独特景观.人们把2014年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生代”元年,《小时代》《老男孩》《后会无期》等电影的高票房,刷新了大家对传统电影票房的认识,这些带有明显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品牌,让中国的电影产业格局骤变.对于电影产业格局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正反声音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思维和基因促进了中国电影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一方面,在电影的形式上,“互联网+电影”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电影形态,如微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新媒体电影等,它们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手段;另一方面,在电影的宣传营销层面,“互联网+电影”开辟了全新的宣传营销方式,如众筹、在线售票、网络营销、多屏互动等.反观传统电影形式缺乏创新,仍以内容为王,缺少对于大数据、“粉丝”经济、IP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今,互联网已经全方位渗透到电影产业的宣传、发行、融资、创意、营销各个环节之中,将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一轮的革命性创新与改变.  相似文献   

7.
幸晖晖 《青年记者》2016,(29):92-93
“我要出书,你来赞赏!”赞赏社交出版平台于2015年初上线,上线不久就获得了IDG的900万元人民币投资.社交出版是将互联网社交引入出版流程,以读者为中心,达成出版内容共同创作的新型出版模式. 社交出版的现状与特点 赞赏出版平台的第一个项目是陈序的《主编死了》,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店进行众筹,7个小时就突破了20000元的最低成书额;自媒体“范言直谏”创始人范卫锋的《新媒体十讲》,24小时收获超过12万元赞赏额……  相似文献   

8.
汪少明 《传媒》2015,(1):61-63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似乎陷入无章可循的迷局乱阵中,很多低小成本电影在院线难以公映,更遑沦盈利,而大制作影片也遭遇滑铁卢,入不敷出.像前几年的《无极》投资3.4亿元,票房1.9亿元;《满城尽带黄金甲》投资3.6亿元,票房2.91亿元;动画片《魔比斯环》投资1.3亿元,票房365万元等.但每年都有儿部小成本电影黑马当道,扬眉吐气,成为大家热捧研究的标本.本文就小成本电影与大片的博弈中如何赢得机会提些拙见.  相似文献   

9.
“火热”的移动直播时代
  1.直播内容的多样化。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目前,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类型多样,既有综合性平台,也有游戏、体育、娱乐、旅游等分行业直播平台,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优酷土豆等推出的直播平台。但并未出现一个整体结构化的内容直播平台。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杨幂主演的电影《孤岛惊魂》以500万元投资取得了9000万元的票房成绩,从而开启了我国粉丝电影的极速发展之路.2014年暑期大热的几部电影,如韩寒的《后会无期》、郭敬明的《小时代》、“快男”电影《我就是我》等,均有不俗的票房成绩.“娱乐至死”“饮鸩止渴”的批判与高票房齐飞,这一现象似乎昭示着电影正朝着全民娱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怡君 《青年记者》2016,(23):89-90
网络自制剧是视频网站或网络媒体自行或联合影视公司,以互联网为核心目标平台,以网民为受众,以娱乐性、互动性、连续性为特征,按照专业制作方式制作的视听节目形态.它最初产生于自媒体制作和上传的UGC内容,因国家加大影视剧的版权保护及随之而来的版权价格飞涨而受到重视.国内主流视频网站通过建立自制频道、加大资金投入、联合或成立专业影视公司等方式,促成其从量变走向质变,在2014年迎来“网络自制剧元年”.2015年“一剧两星”政策的实施促使更多传统影视公司和团队涉足网络自制剧,带来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倾斜,产生政策层面的“蝴蝶效应”.在网络自制剧中,由叫兽易小星执导、白客主演,优酷出品联合万合天宜共同打造的《万万没想到》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虽然制作稍显粗糙,却兼获高播放量与高口碑,《万万没想到》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袁敏 《传媒》2018,(9):8-11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7亿多网民、500多万家网站、近400万款APP——巨大的网民规模和行业体量,加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孕育了当前蓬勃发展的网络视听行业.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大电影、短视频、"两微一端"等网络视听新业态,在互联网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停地占领着网民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经营     
《视听界》2012,(6):4-5
电视剧投资上亿不是传说;友友购物1元转让;“智能电视”不够智能;移动互联网第三代内容产品呼之欲出;冯小刚电影公社成立  相似文献   

14.
罗敏 《青年记者》2016,(30):39-40
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演艺平台的用户规模2015年达到2.27亿人,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正塑造着全新的生活.如今,“YY直播”“斗鱼TV”“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拥有了不少年轻用户. 与具有视频直播内容的资讯类移动客户端不同,移动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全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等特征.简单地说,移动直播平台是以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以平台主播为主导,在直播间或户外进行互动视频直播的社交服务平台.目前,“YY直播”占据国内直播行业的半壁江山,“六间房”成为后起之秀,2015年,“斗鱼TV”的游戏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年初,“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平台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5.
杨忠贵 《视听纵横》2008,(4):101-103
低成本电影,又称“独立电影”,是相对于主流电影而言的由创作者自己筹资拍摄的小成本电影。本文要探讨的我国低成本电影就是“小成本小制作”这个层面的中国电影,也就是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电影。  相似文献   

16.
2018-2022年期间,网络视听超过即时通讯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随着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网络视听产业呈现出全流程覆盖的智慧化特征,显现智能化传播媒介新生态。主流媒体深耕内容科技,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国家队架构重建,“融媒体+”发展样本成型,主流媒体从深化融合向四级融媒体体系格局建设挺进。商业综合视频平台借AI技术与大数据全面铺陈智慧制作,深度赋能内容生产的全链条变革,提升自制内容生产力与平台品质内容竞争力,影视制作工业化进程加快。长、短视频由竞争态势逐步转向互促共荣。短视频连续三年超越综合视频市场占有率第一,“短视频+”助力多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网络直播赋能视听经济,成为支柱样态和产业新增量。互联网行业进入存量竞合时代,开始以嵌入基层社会服务等方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建所时间较长、人员较多的地市级情报所之一。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 ,从1995年开始尝试部分企业化管理的模式 ,提出了“创效益 ,树形象 ,上水平”的九字方针 ,形成了基于以上宗旨的几项特色工作。1 .网络建设及企业化运作青岛科技信息网始建于1996年6月 ,是中国科技信息网最早的子网之一 ,是第一家地市级的互联网平台 ,一期投资20万元 ,至今为止总投资不足50万元 ,且每年收入20余万元 (利润10万元) ,已经基本收回全部投资。对网络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 ,所有的成本 (包括人员工资等 )皆自负盈亏 ,因…  相似文献   

18.
付亚龙 《传媒》2016,(4):19-21
艺恩研究在2012年曾发布过《中国微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开篇指出,微电影基本可以定义为专门运用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长” “微成本”和“微屏放映”的电影视频短片,形式上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微电影的这些系统性属性仍然未变,如网络传播、 “微屏”放映、大众参与性与娱乐互动性强,等等.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电影所处的大行业变化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基于此,微电影凭借天然属性优势也衍生出四大连接趋势.同时,2015年国内院线电影行业的狂飙突进也给微电影带来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任陇婵 《视听界》2013,(5):18-19
互联网、新媒体兴起开启了微小、快捷和分享的“微时代”。由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提出的“微内容”可谓与微时代“相伴两相生”,广义地说,互联网、新媒体所产生的一切数据都可称为“微内容”。“微内容”本来就是相对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大制作、格式化、机构完整的“巨内容”而言,其显著特征就是“微”,即:内容形态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链接、一则微博、一段音视频或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等独立的微量数据;传播渠道是网络、手机等微介质;内容制作、传播是按键操作、鼠标点击等简单的微动作、微体验。  相似文献   

20.
吕明杰 《青年记者》2017,(30):52-53
从互联网的强势发展路径来看,大众媒介的生产形式沿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演进路线逐步被互联网所改写,视频内容作品因为数字化存储量大、传输带宽要求高、制作门槛高成为互联网生产方式最后攻克的一块高地.2016年各类“直播”平台风起云涌,说明视频内容的生产与运营已经开始走上互联网化的改造与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