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柳宗元晚年谪居永州时写给韦中立的一封答书。因为韦中立给他写信,要拜他为师,所以他就写了这封回信。这封信的前半论师道之衰,表示自己不敢担当老师的名义。后半着重阐述了自己“文以明道”的主张,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这封信大概写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已是他的晚年之作。这时他的写作经验已十分丰富,同时在经历了贬官谪逐等一系列政治打击后,深入民间,看到民生疾苦,使他想到了文人的责任和文学的作用,所以能在书中系统地写出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全面地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我们可以从这封信中比较全面地看出柳宗元的文学  相似文献   

2.
唐代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师友箴》,主要是讲为师和为友之道。此外,柳宗元还写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专门阐述"师道"的文章。在这些论述中,他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和尊重老师。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的说理散文,结构谨严,入丝入扣,无懈可击,历来为人称道。新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即为一例。《答》文是柳宗元元和八年给潭州刺史韦彪的孙子韦中立请求拜己为师的回复。作为对人要求的回复,文章始终扣题而发,围绕“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子师乎”缀文联篇,体现出总分有序,纵横有致,脉络分明而又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首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  相似文献   

5.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重别梦得》云:“二十年来万事同”,这句诗最能表达出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列举事实以证明之: (一)“弱冠同怀长者忧”柳宗元二十一岁登进士科,刘禹锡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从刘禹锡《重答柳柳州》中“弱冠同怀长者忧”这句诗,看出他与柳宗元在登进士科之前已都具行“忧国不谋身”的胸怀。(二) 同登进士科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科。顾少连知  相似文献   

6.
赵克勤先生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对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段太尉逸事状》三篇文章里的140个复音词进行了分析和整理,认为其中的53个词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唐代产生的新词。实际上,赵先生所说的53个新词中大约有31个在唐代以前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蛮夷间”呆了整整十年。十年间,世事沧桑,光是永州刺史就更换了几个,而柳宗元却依然故我,无人问津。故旧大臣,谁敢与“罪人”通书?更有势利小人,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大罪之外,诋诃万端,旁午交扇,尽为敌仇”(《寄许京兆孟容书》)。在这“吠者成群”、众谤交织的情况下,柳宗元精神上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是极其沉重的。永州十年,对柳宗元仕途道路来说,是暗淡无光的十年。但对他的文学创作来说,却是大放异彩的十年。他的大量具有现实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和充满独到见解的学术论著,几乎都是在永州写成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8.
名迹·名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飑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是古代散文中唯一的社会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它分状况、问题、建议三部分,对两税法下的征赋乱痛加批判,更对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寄予同情,希望以“均赋”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全信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吕国康的《柳宗元评说》是一部很扎实的柳学研究专著。作者积二十年之功力,对柳宗元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与评说,书中的长章短论都凝聚着作者的才情、智慧与心血,是柳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它让我们从柳宗元想到了梭罗,从古代山水审美想到了现代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以下简称《答信》)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答信》一书,选录了叶圣陶先生自1958年至1983年20多年间写给教师的复答信100封,约有2/3是写给语文教师的,绝大部分是谈语文教育与教学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阅读教学怎样施教才算成功,二是作文教学如何进行才能取得实效,三是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四是语文教师应重视自身思维素质与专业水平的修养与提高。这四个方  相似文献   

12.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赵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相似文献   

13.
钱静 《文教资料》2011,(27):9-10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在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本文谈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所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读了高树榕同志的《也说柳宗元的〈江雪〉》,有点不同想法提出来谈谈。高同志的文章,分析柳宗元的处境和心情,谈得是好的。只是结论可商。他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是对渔翁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坚持与寒天斗争的歌颂。”“《江雪》中的渔翁不是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而是要跟当时的冷酷社会,跟造成寒冷的老天爷去斗争!”“也是柳宗元向当时的压迫者提出的挑战!”在《江雪》里看不出这种斗争精神。高同志引《答周君巢饵(艹乐)久寿书》:“虽万受摈  相似文献   

15.
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三个文学上声名赫赫的人物曾进行过一场“天人关系”的论争。这场颇为一些现代学者瞩目的论争,过去的史家少有记载。然而看过柳宗元的《天说》、刘禹锡的《天论》以及柳宗元的《答  相似文献   

16.
论文指出"柳宗元嗜石钟乳"说不能成立,在《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中有更重要的忧国忧民思想。《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因石钟乳起,引出柳宗元对"产地好,从此就好"的质疑,进而论述真、善、美才是快乐之源。书中爱崔简、憎丑恶的态度分明,有振聋发聩之效。  相似文献   

17.
1、柳宗元对助字的分类唐代文人柳宗元首次提出了“助字”这个术语,并把助字划为二大类.他在《复杜温夫书》中云:“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助字”这个词类是西洋语法所没有的.但在汉语语法史上却是第一个被确立起来的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南征北战与和平建设时期,都曾将柳宗元诗圈圈点点,反复评说。他对柳宗元自然哲学思想给予唯物主义的肯定,从柳宗元学作品中寄寓理想和希望,化大革命中一度将柳宗元思想学加以钧沉引申,拓展发扬,影响中国当代社会历史进程。这是毛泽东承袭民族传统化中的十分珍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其《愚溪诗》所作的序文。全文凭其一气以贯之的24个“愚”字连缀成文,表面写溪愚、景愚、己愚,实则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激愤之情和“信而被谤”、“忠而见弃”的不平之气,创造出了托物自况、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深远的艺术境界。柳宗元少有大志,早年就“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立志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之民,垂不灭之声”(《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永贞元年(805年),33岁的柳宗元大刀阔斧地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以期大展鸿图,施展抱负,但革新触犯了某些权贵们的权益,王叔文因此被杀,柳宗…  相似文献   

20.
骆正军先生有一种柳宗元情结,他在完成专著《柳宗元思想新探》后,兴趣转移到对柳宗元形象的影视文本表达上来,历时数载创作30余万字的作品《灞亭柳》。作品尝试从典籍到影视文本再到小说的演变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叙述背景,以柳宗元政治生涯的嬗变和人生命运为线索,以感悟人生的悲剧式的拷问,深入体悟社会变动中知识分子的心灵和命运,表现了柳宗元在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从京城被贬永州的迷惘和思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挚情谊以及儿女情长,多层次和全方位地塑造柳宗元这一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