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党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方针,愿意在共同点或相似点上同包括工党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社会党进行接触和对话。中国共产党对工党和社会党确立了一个既现实又科学的态度:“尽管这些党一般都不赞成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也有各自的解释,但是我们认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选择,这方面的分歧和差异不应当成为谋求相互了解和在广泛的领域里进行合作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学术界对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开始了重新审视和评价。不少学者对…  相似文献   

2.
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重大调整。这次改革奠定了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基础,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是工党社会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试验。  相似文献   

3.
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在大选胜利的鼓舞下大力推行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将基础工业收归国有,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学术界自建国后到新世纪初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并指出深入探讨工党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利弊得失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战后初期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教育政策,学术界有关论著不是轻描淡写,就是非议颇多。教育作为工党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一无是处。工党在执政期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科技教育,为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45年,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采取了国有化和福利国家等重大决策,大力推行其“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工党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思想来源有两个方面: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社会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工党确立起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同时,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出现了。英国社会主义主张国有化和公平分配,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增加投资。一种是要求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的产物,一种是资本主义要求自我调整的产物,这两种理论惊人地相通。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社会主义的结合,便成为战后艾德礼政府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是艾德礼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欧洲社会党人认为,艾德礼工党政府没有实行让·莫内等人在欧洲大陆提出的以某种计划为基础的经济政策,而是采取了国有化但没有计划的政策。[1](P.257)实际上,艾德礼政府还是提倡经济计划的,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工党在这方面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艾德礼是现代英国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英国中下层民众当中拥有相当威望的工党领袖。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战后英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过,艾德礼的社会主义基本上就是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这说明在基本价值观方面,新工党并没有完全割断同旧工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在大选胜利的鼓舞下,大力推行其"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在建设福利国家的同时,工党政府对煤炭、运输、电力、钢铁等部门实行了国有化.具体分析这一时期国有化的成因、特点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战后英国工党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倪学德 《历史教学》2003,(10):36-39
艾德礼是现代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英国中下层民众当中拥有相当威望的工党领袖.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对战后英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过,艾德礼的社会主义基本上就是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这说明在基本价值观方面,新工党并没有完全割断同旧工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二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对欧政策持批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正是由于工党政府对欧洲联合持消极冷淡态度,导致了英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领导欧洲的机会。而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工党政府对于欧洲联合的态度是支持并积极参与的,只是由于冷战的形成,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以及在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欧洲问题上英国与其他欧陆国家存在分歧.才使得英国的欧洲政策逐渐发生转变,即由欧洲联合转向大西洋联盟。  相似文献   

12.
劳工党执政以来解决社会矛盾的举措 “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经济发展”是巴西劳工党政府执政的主要目标。但是,面对多年积累下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劳工党政府以务实的态度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措施。卢拉总统执政之初就表示,新政府是“全民政府”,不是“一党执政”.“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他希望通过“谅解和谈判”,推行“和平和温良的改革”。巴西劳工党领导人也强调,“卢拉政府不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府,不是一个对抗性的政府,也不是一个革命性决裂的政府”,“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在巴西现有的经济秩序框架下,进行变革和进行渐进地有程序地改革的政府”。  相似文献   

13.
费边社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政治智囊团。自1884年成立以来它一直活跃在英国政坛左翼的理论界前沿。费边社是英国工党的创始者之一,并以传统的工党智囊团的角色对英国政坛施加影响。费边社会主义作为费边社的思想与理论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滥觞,发轫于英国,影响于世界。它产生在英国政治民主的传统下,也立志用民主的原则来解决社会问题。费边社会主义在起初的时候是具有英国特色的,后来则演变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国外对于费边社会主义的研究相当地全面与深入,国内对费边社会主义的研究在民国时有一个高潮,也比较客观。建国后对费边社会主义的研究一直以批判为主,直到1980年代后,学术界对费边社会主义才采取了客观的态度,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了英国、原苏联和我国学者对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评价和论述,指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回顾了英国、原苏联和我国学者对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评价和论述,指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二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对欧政策持批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正是由于工党政府对欧洲联合持消极冷淡态度,导致了英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领导欧洲的机会。而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工党政府对于欧洲联合的态度是支持并积极参与的,只是由于冷战的形成,美国卷入欧洲事务以及在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欧洲问题上英国与其他欧陆国家存在分歧,才使得英国的欧洲政策逐渐发生转变,即由欧洲联合转向大西洋联盟。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这种对峙的基本特征是: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双方以不促发战争为基准。在国际关系中,我们通常将美苏对峙的此种格局称为“冷战”格局。然而,1948年,柏林危机的发生却是两大阵营欲突破“冷战”的一次尝试。柏林危机是由苏联在柏林实行封锁引发的,如何处理和对待苏联的行为?怎样保证西方国家在柏林的战略利益?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处理,英美两国的态度是不一致的。此间,在联合和坚定西方盟国的政策和行为中,艾德礼工党政府以及外交大臣贝文起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使美国在柏林危机中与英国合作一致。柏林危机中,艾德礼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此后美国和英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执政以来的两届任期内,布莱尔领导下的新工党将其“第三条道路”的价值观引入高教改革。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所出现的危机及其改革措施表明: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动向与新工党执政思想中的建设“全纳社会”、强调对弱者的保护、重视权利与责任平衡及团结与合作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印巴分治是艾德礼政府实行英帝国传统的“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实际上,艾德礼政府推出蒙巴顿方案并非其主观意愿,艾德礼政府的主要成员一直主张维持印度的统一,并为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分治既不符合工党传统的对印政策主张,也不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实行印巴分治实为印度当时的局势所迫。  相似文献   

20.
威尔逊政府时期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发生了从“合作”到“分裂”的重要变化。英国经济部门中传统行业的淘汰和萎缩,高等教育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工人阶级文化。面对英国经济相对衰退的困局,威尔逊政府将改善劳资关系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限制收入政策和《代替冲突》的相继失败,是工党与工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威尔逊工党经济革命的滞后性,工党与工会利益目标的碰撞,工会自身分散化的特性,造成了工党与工会之间渐行渐远,最终工党不得不展开与工会关系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