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单元主要学习散文 ,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单元的学习重点 ,一是初步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二是训练朗读。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属表现手法即艺术特色 ,所以 ,学习本单元需要的是深情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对于典型句段 ,不能蜻蜓点水 ,要品味欣赏。所得感受也是艺术感受 ,这种感受一旦表达 ,应是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 ,而不是理论抽象的 ,不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白杨礼赞》是抒情散文 ,其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可以看出 ,作者所言之志是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  相似文献   

2.
《窗口》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写作训练中的一个文题。训练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以《窗口》为题,写一篇散文。对于此题,笔者指导几届学生作过试写,但均因文体走样而告失败。今年,笔者草拟了“审题概述”、“灵思引发”、“点拨举例”和“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案,再行施教,收到好的效果。下面是这个方案的一个大概。 审题概述 关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有三种情况:一是《荷塘月色》、《绿》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二是《灯》的托物言志,运用象征;三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托物抒情,寄情于物。权衡三种写法,可以看出,以《窗口》为文题写一篇散文,宜采用第二种,即学习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练习写托物言志的散文。 散文《窗口》,“窗口”应是象征物,人们在“窗口”  相似文献   

3.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以《春》和《雨的四季》,《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壶口瀑布》和《登勃朗峰》为例,具体阐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游记等三类散文从教读课文向自读课文的学习迁移。  相似文献   

4.
张羚淼 《考试周刊》2011,(78):33-34
托物言志类散文,由于作者并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借助事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类散文最难读懂,是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初一年级,在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时,选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密切联系生活的。散文的写法多种多样,有象征、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欲扬扬抑、边叙边议、设置悬念等。写作方法的多样化,形成了散文作品的各具体特色,具有欣赏性。本单元的几篇散文,如《白杨礼赞》,用了托物言志,文章描绘了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展现了白杨树“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这就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意志,增强了表  相似文献   

6.
《陋室铭》《爱莲说》这两篇托物言志的名文被编者放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同一课中,编者的比较教学意图显而易见;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看到两者"托物言志"手法的同,围绕相同点去组织教学,而恰恰没有看到两文在"托物言志"这"同"的外衣下,包裹着迥然不同的内涵和旨趣这一巨大的"异",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导引《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二是把握  相似文献   

8.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要想将这二者准确地分辨清楚,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概念的有关解释区别度太小。关于“托物言志”,2004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关于“借景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尽管关于这两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此物与彼…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中,假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不少。典型的如《荔枝蜜》、《茶花赋》、《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一种云》、《雷雨前》、《海燕》、《雪》这些散文都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方法。在读这些散文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作者对所写之物的象征意义(对象)的处理各不相同。有的含而不露,有的则昭然揭出。其中有无规律可循呢?下面笔者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初四册第五单元[教学提要]一、本单元七篇散文可分为三个小单元安排教学:①借物抒情类(《记一辆纺车》);②写人叙事类(《成功的秘诀》《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伤仲永》);③托物言志类(《我的小桃树》《爱莲说》《陋室铭》)。二、本单元课文共同之处:①从细小处...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情,寄理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简言之,就是“托物”以“寄意”。要搞好这类散文的教学,就  相似文献   

12.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抒情方法,有时,二者容易混淆,我们要细加区别。“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向。如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相似文献   

13.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本单元的点睛之作,可作为写景状物散文写作的范例。读的目的是为了写,这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可谓是散文写作的典范,以下几点值得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14.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抒情手法,二者容易混淆,故需作一比较。“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例如我国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就是典型  相似文献   

15.
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的关键。散文情感教学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仍被专家学者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6.
冰心同志的《樱花赞》以亲切清新的笔调,丰富细腻的情感,酣畅流利、优美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烂漫春光的画卷,谱写了一曲中日友谊的颂歌.这篇散文,以樱花为线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中日人民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全文分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文学作品单元。它包括散文《白杨礼赞》、《听潮》、《钓胜于鱼》和《诗五首》四课及知识短文《说话看对象》。 本单元的教学应达到这样几个目的:一、从感性上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二、学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利用多种感觉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三、体会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如何达到这三个目的呢?我们可以把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作为突破口,从而完成本单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石缝间的生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真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揣摩与品味"。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字里行间涌动着对拼搏精神与顽强生命的礼赞。学习这篇散文,要求在阅读中带着研究的意识,既要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接受语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篇目所占比例较大,可以说,散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对于藏族学生而言,散文可以给予他们美的语言范本,引导他们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其中,抒情性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的常用手法。其中,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