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与实训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目前实习与实训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和教材建设;以学生为本,提高人才素质;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毛琳  史兵  梁悦 《精武》2012,(1):92-93
师资队伍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因素,也是研究生教育学术水平的标志。双导师即校内外指导老师对体育硕士共同进行教学管理,其指导在方式、时间和教学内容与具体形式上各有分工。由于体育硕士培养核心是应用型专业人才,校外指导老师的聘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分为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管理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实现体育硕士培养目标,可从校内外导师转变思维方式、构建完善的制度保证、建立高质量、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网络沟通指导和创新学位论文考核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构建双导师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城市学院省级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双一流”体育学应用特色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例,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建设是破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困境的时代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工作抓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是重要环节,细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标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发挥创新创业竞赛杠杆是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群众性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与校外群众性体育组织相比,具有专业水平高、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社团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社团通过与校外群众体育的交流以及指导,带动校外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校外群众体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宋狄雷 《体育世界》2012,(12):61-63
在高等教育人才就业面对鼓向选择的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面临严俊的挑战。研究认为,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体育人才需求为目标。设置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教育、经济管理方向模块。通过校外教学资源互补,强化专业方向模块教学,是拓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渠道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6.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体系是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手段,为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和具体操作的指引。为此,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独立院校的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五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包括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缺乏规范的实习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课程体系模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社会合作;完善实习基地建设,适应社会需求;编写实习教材、采用"导师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观,优化课程体系等;以期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水电厂、火电厂等相关的电力部门,是一些对生产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单位.本文分别从实习基地建设的目的、建设思路、保障条件、管理体系等方面对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及休闲体育等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口领域,这些领域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方面存在偏差,课程设置体系与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不匹配,社会实践资源较少,不能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系列举措,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该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与监控、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加强专业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特色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厚植先进教育理念、打造五类"金课"等七个方面展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的影响因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高校该专业的分布受到区域高校数量、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超过1/2的省市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领先,约1/3的省市区该专业发展滞后,仅约1/8的省市区基本上匹配.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合理布局进行指导性规划;建立专业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休闲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从实习模式、实习效果、实习报酬等方面对我国目前休闲体育专业社会实习环节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社会实习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提高其质量,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加强实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习的价值观取向,确保学生的实习效果,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基本硬件)之一。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尤其是合作关系的维系和实习基地的有效利用,从而保证高职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达成满足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毕业实习是一门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也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体育人才的主要环节。本文在认真分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实习中出现的经费不足、实习基地缺乏、实习指导跟不上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为解决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环节薄弱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并探讨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当前社会下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的新变化,培养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旨在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晨 《当代体育科技》2023,(21):80-83+89
基于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赛事组织策划能力的需求,该文针对成都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9级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成都大学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赛制组织策划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要求中对学生的赛事策划能力描述不够具体、课内实践学时不足、课外实践机会较少、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晖  董璧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59-160,162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市场前景萎缩的现状,通过构建校企(地)联合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的专业小方向,重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结合人才培养对接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为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方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地区差异大和“未富先老”等特征.老龄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经常参与各种老年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针对老年体育需求迅速增加这一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论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老年类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提出老年类体育课程体系规划构想.认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适应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老年类体育课程体系,培养为老年服务的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认识不足、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和教学计划的不完善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实验、见习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加强专业教材的建设是保证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