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影响的机制,深入探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特征,这对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对群体事件存在显著推动作用,新媒体信息获取越便捷,新媒体的信任程度越高,个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参与程度越高。社会态度是新媒体影响个体群体性事件参与的重要中介因素。新媒体的信任程度越高,个体的社会态度越倾向于负向消极,群体性事件的参与程度越高。新媒体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介效应,但其影响机制还有待更多经验研究的进一步验证。资源动员能力同样具有一定中介效应,但其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检验,围观效应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信息来源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于个体群体性事件参与程度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民众对政府媒体的信任,从而改变民众的社会态度是增强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与农民利益冲突的原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群体利益冲突的视角,探讨了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体利益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化解两者冲突的对策建议。要调和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体利益的矛盾冲突,必须从政策法律上保护农民利益、从制度上减轻基层政府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负,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加强对基层政府行为的监察力度。只有这样,基层政府和农民利益才能形成一个大体均衡、和谐发展、共同受益的局面,从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这要求积极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矛盾虽是错综复杂的,但深层次原因是群众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缺失.固本培元,应对群体性事件关键是预防,重点在基层.基层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正在凭借着自身的诸多优势高速发展,社会各界也都在试图利用这个新鲜的平台,群体性事件也不例外.群体性事件的动员结构直接影响着是群体性事件发生,在最近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群体性事件的动员媒介正在转向移动互联网,尤其使用微博作为事件的动员媒介,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群体性事件传播、动员形式、群体效能等群体性事件前提要素,有助于社会管理者快速、甚至预先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群体心理是社会状态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重要媒介,分析群体性事件必须了解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相对剥夺感日益强烈、公正受挫心理加剧、信任感缺失、焦虑感萌发、维权意识觉醒与崇尚武力维权方式的矛盾心理。在从众心理、群体认可心理、情绪传染心理以及法不责众,心理机制下,激发为群体性事件。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有助于寻求到有效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暴力、打砸现象,最终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反思这些暴力群体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被提到新的高度,新时期各种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应当去研究,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应对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即社会公众面对群体性事件时表现出的“习惯性质疑”、基层政府习惯于“形式化处理”方式、行动者诉求的“利益性”、群体性事件发生空间的基层化及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等五大特点。只有在准确把握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基层政府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道变革”,消除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促进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冲突,必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即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其本质是群众态度和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3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以及因政府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因此,必须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即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和沟通渠道;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近年来,由于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所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其本质是群众态度、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三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心态、因政府个别公务人员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心态。因此,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是必要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新媒介技术的特殊类型的社会事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发生也愈发频繁.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与实体性群体性事件虚实交织,影响难料;感召力强,一呼百应以及易生谣言,舆论难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难度.因此,重视并尊重网络民意的作用及时收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快速反应与应对机制,促进网络与传统媒体及多元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引导舆情发展方向,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建立透明、权威的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科学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提高我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以时政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和民生新闻节目为主,形成了品牌节目的舆论影响力,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环境空前复杂,把握新闻传播规律,适应传播生态变化,提高我省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公共事件在网络舆论场不断出现,成为学界关注的现象。事件最初的议题是在人际传播范围内汇集网络表达的个人意见,并逐渐形成小规模舆论场,然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共振态势。大众传播领域的合力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公共事件。从局部舆论演化到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其实质上就是公众在信息不完整或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对政府这一"抽象系统"自身的能力、政策执行的效果、政府处理公共事件的方法及其效果等所持有的一种合理期待与信心。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公众对于政府决策充满信任,"取信于民";另一方面,则要相信公众,积极引导公众群策群力,共同决策。同时,现代政府要将信任规范内化为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从而成为政府自身道德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就业。1997你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目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法规性文件。云南大学近年来依据《规定》精神,在就业工作上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这其中包括:通过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等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对有意愿去基层的毕业生,通过实施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优惠的工资待遇,代为偿还助学贷款制度、向基层倾斜的公务员考录政策等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这些措施,适应边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从改革目标、体制设计、公共服务、管理方式四个维度,对滨湖世纪社区体制改革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改革目标维度上,与国内其他地方社区改革模式的目标取向相比,滨湖世纪社区主要有改革目标多元统筹、改革思路务实创新两个特点。体制设计维度上,与传统街居体制相比,新体制引入了社会治理新机制,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了管理效能,构建起多元共治新格局。公共服务维度上,滨湖世纪社区做到了统一规划,一步到位,公共服务集中提供,以及建立起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市场服务和社区互助服务三者互补的服务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维度上,滨湖世纪社区从垂直到扁平,优化了基层管理组织体系,整合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节约了社会管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基层团组织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团建工作中,基层团组织可以在团组织生活中贯彻传统文化精髓,在校园活动中凸显传统文化元素;并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传承传统文化,以社团为基础形成文化传承聚落;还可利用节庆资源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In 2014, a deadly Ebola virus outbreak caught the world’s attention. At the height of this crisis, futur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onald Trump, tweeted about Ebola’s threat to Americans.Throughout the 2014 Ebola outbreak, the vibrant nature of, and public familiarity with, apocalyptic frames allowed the rhetoric of social media users, like Trump, to constitute an apocalyptic counterpublic where unsubstantiated claims increased public panic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health crises, like the 2014 Ebola outbreak, can be exaggerated through communication from traditional media,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media.  相似文献   

18.
政府形象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概念,既包含了政府的本体状态也反映了公众对于政府所作出的评价.在塑造政府形象的系统工程中,政府形象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政府形象自身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可分为政府人际传播、政府组织传播和政府大众传播三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政府作为应对和处理公共危机的主导者和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应对和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政府也存在着信息获取范围窄、不及时等问题。这就需要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协助。新闻媒体是非政府组织中信息处理量最大的组织,因而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不仅是政府管理和应对公共危机的需要,也是新闻媒体与时俱进、转变自身社会角色的需要。促进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转变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公共危机,降低公共危机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保障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