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陈蔚南 《职业技术》2007,(4):130-131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向西方世界的著名的“丝绸之路”,贯通东亚、中亚、西亚,经过了两河流域,远达罗马大秦,中国的丝绸、织锦、瓷器等用驼车(当时被称为“沙漠之舟”)运往世界各地。中国  相似文献   

2.
敦煌美术与犍陀罗·印度美术──早期敦煌美术受西方影响的二三个问题顾虹译宫治昭著刘永增校前言敦煌为中亚之门户,它位于中亚的东端,位置十分重要。无需赘言,自古以来它是连接中原和西方的交通要地。佛教和佛教美术发源于印度、巴基斯坦,如果说它是经中亚传入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陈蔚南 《职业技术》2007,(2):130-131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向西方世界的著名的"丝绸之路",贯通东亚、中亚、西亚,经过了两河流域,远达罗马大秦,中国的丝绸、织锦、瓷器等用驼车(当时被称为"沙漠之舟")运往世界各地.中国的许多产品被世界人民所享用,无疑,中国文明对世界古代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制丝的国家 ,古代西方称中国为“赛里丝”(丝国 )。早在殷商时已有绢、文绮、刺绣 ;周时有罗、纱 ;战国的经线显花织锦已于临淄、长沙发现 ;汉代丝织工艺空前提高 ,出现了彩锦。自汉开通西域以来 ,至唐朝 ,我们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达到极盛。汉唐与西域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丝绸贸易 ,所以我国中原通向西域之路有“丝绸之路”的誉称。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关系 ,我国古代史籍中有丰富的记载。特别是本世纪以来 ,丝绸之路沿线已发现的大量古代丝绸 ,进一步证明和丰富了历史文献的记载。这些考古新成果 ,为进一步研究汉唐…  相似文献   

5.
祆教起源于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主要由粟特人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土,敦煌文书中不乏祆教尤其是祆庙的记载。从建筑形制上来讲,敦煌祆庙呈现出古波斯宗教建筑的特征,中央为四柱方形内殿,四周绕以柱廊;庙中既祭拜神像,又有圣火崇拜的痕迹,考虑到中亚祆教与波斯本教的关系,敦煌祆庙应同时继承了中亚和波斯两地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一般是指我国古代以丝绸贸易为主要特征,联系中亚、西亚,进而连结欧洲及北非的东西方交通路线的总称.我国古代的先进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西方的文明对我国亦有相应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主要有三大变化:俄美在中亚再次出现协调一致的情况;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达到历史最高点;中亚国家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10年中亚五国各自寻求加强与大国、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平衡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在对俄方向上继续维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对华关系上,中亚五国积极发展双边经济合作,寻求中国的经济支持.大部分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文章聚焦于2010年中亚五国外交,通过分析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以及中亚五国外交的变化,旨在探寻中亚五国外交变化的内在规律,并对2011年中亚五国外交的走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1988年~1995年,敦煌研究院考古专业人员对莫高窟北区洞窟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和大批珍贵遗物.遗物中有波斯银币、叙利亚文文献、梵文文献、婆罗迷文字母书写的梵文文献、铜十字架、铜八角器以及具有西亚风格的丝织物等等,它们或直接来自中亚、西亚,或者本来就是西亚文字,或是印度文字,或是受中亚、西亚影响而在中土生产的.这些遗物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内的出土决非偶然,因为敦煌是"丝绸之路"重镇,古代曾是"华戎所交一都会".它们的出土,无疑是中外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茫茫万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沿孔雀河往东罗布泊的绿洲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堡--楼兰.城内街巷纵横,商贾云集.叮咚的驼铃声中,长安的商人带来了精美的织锦,大宛人驮着璀璨的琉璃,还有安息的香料、中亚的玉石,中西文化在这里相聚.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上的瑰宝──敦煌艺术(讲演题纲)段文杰(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全长约七千五百公里,如果向东延伸到朝鲜、日本,则全长超过一万公里,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运河”,敦煌则是大运河东段的咽喉重镇。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丝绸文化通过...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7日—1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1篇,与会的60多名敦煌学专家围绕敦煌文献的考释、唐五代宋初敦煌政治经济史、敦煌宗教史和敦煌文学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将大大促进转型期的敦煌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当代敦煌题材散文包括几种类型:一是有关敦煌学几代学人的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和记人散文。二是有关敦煌史实、敦煌文化的介绍性、解说性散文。三是狭义的散文,又可分三类:文化散文和文化评论;游记;生态散文。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游客的鄙俗心态形成巨大反差,其结果是敦煌形象被有关莫高窟的一般性知识和导游的解说词定型化为刻板印象,既有某种宗教艺术的神圣感,又被鄙俗化、平面化为感官猎奇的景观。狭义的敦煌题材散文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把握敦煌形象:一是依靠刻板印象把敦煌神圣化,或依靠想象将它美化、诗化;二是描绘鸣沙山、月牙泉、三危山等由莫高窟带动的周边景点,从中发现旅游乐趣(主要来自旅游介绍形成的刻板印象);三是关注敦煌生态危机,以切身感受和材料披露表达生态保护意识。其中,从生命体验出发,在敦煌的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中体味人生,以人的真实存在呈现敦煌真实形象的作品极其罕见。敦煌游记已经变成快餐消费式的文化商品,暴露出重复写作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敦煌藏经洞文献、绢画等资料,对P.4518的39件佛画的绘制年代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包捆、入藏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4.
敦煌捺印佛像是敦煌版画艺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中捺印佛像的分析研究,就如何正确辨别捺印佛像,捺印佛像的用途以及捺印佛像演变为雕版印刷术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综述2016年5月19日至21日在美国盖蒂中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以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近30年来的合作为基础,以"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大展为契机,主旨是向樊锦诗女士一生为莫高窟的奉献致敬。大会上来自盖蒂保护研究所、加州大学、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海德堡大学、北京大学和敦煌研究院等世界知名学术机构与高等学府的22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围绕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历史、文献、宗教、保护管理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联系交流等方面,演讲者们表达和阐释了在敦煌学各个领域的最新学术见解与发现,着力体现了莫高窟及其藏经洞出土文献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研讨会通过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促成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展示和升华,对于敦煌学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16,(6):1-2
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张新朋 《家教指南》2016,(5):120-124
联边诗为杂体诗中的一体,即"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篇"。敦煌文献中,也有联边诗留存,唯这些诗作多混杂于写卷背面所抄的各类文书之中,一般学者多未留意。今笔者将敦煌文献中的《送远还通达》由各类文献中辑出,并就这些诗作对于联边诗歌的研究、对于敦煌文献的整理等的意义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8.
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敦煌文献,从道教辟谷与敦煌饮食文化,道教服食养生与敦煌饮食,道教节日、祈赛活动中的饮食,从三方面探讨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的影响,揭示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对敦煌文献学等有关概念进行厘定,并宏观介绍了敦煌洞窟出土的文献。然后作者对敦煌文献研究的历史研究作了简要回顾。文章就敦煌文献研究在新时期的展望,研究的重点要侧重于三个方向:应编纂敦煌文献的总目录、敦煌文献数字化与网络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