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学到初中,每册语文课本都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在学生看来,语文课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学习每一篇课文无非都是整体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等。难道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营这一篇篇课文,考试时会做一些阅读题而已?本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写作的知识。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初中语文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教程,但初中阶段学习的大多是名家名篇,是我们教学写作的最好范例。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以理解文字符号意义为中心的一项活动,运用知识经验顺利完成阅读活动所形成的阅读能力正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所在。如何建构科学的阅读教学的层级与形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的心理进程,我们可以将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层级与形式作如下安排。   探索阅读,整体感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握文章概貌,力求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这一阶段的教学步骤和形式是:   预读,即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通过阅读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以及教师配发的补充资料,了解课文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获…  相似文献   

3.
阅读首先是一种体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体验的积累,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然而,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教材中心、课文中心的观念依然在主导着阅读教学,不少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能力水平,把理解、读懂一篇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急于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手段把关于课文的现成结论交给学生,而不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过程与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开展多文本阅读,需要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扩大课堂的阅读容量,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单元整组多文本阅读教学是重要保证。单元整组多文本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读课文,探究出该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进而实现阅读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课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要提高课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以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充分激活课堂,利用主题活动法、续写改写法等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愉悦的课文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主要是解决以下认识和实际问题。阅读教学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课文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阅读教学不能以让学生读懂课文为最终目标。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我们的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而不是被教材所束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时不能自然顺畅地进行书面表达。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深层品味、多维理解、反复鉴赏、深度感悟,缺乏开展随堂写作训练等,由此导致学生将从课文阅读到书面语言表达的过程蜕变成一次次信息递减的过程,继之导致学生课文阅读低效率、语言表达低效率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英语阅读已成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但由于这个模块下的阅读材料多,词汇量大,导致教师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时无从下手。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模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大多遵循一个过程进行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学单词一讲解课文一语言课堂练习和讲解一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一朗读、背诵课文一题目拓展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远远达不到通过阅读就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找到课文的主旨、抓到关键点,导致教师讲解时,学生却在一段一句地寻找知识点。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阅读教学不同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不能蜕化为枯燥的背诵课文、抄默生字,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对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和尝试。一、初读课文,不妨大声朗读在低年级阅读课堂上,我们屡见这样一幕幕场景,初读课文前,教师这样要求学生:请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归因可以有很多条,但不可轻视的一个问题是传统阅读教学偏重于告诉学生去努力弄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而严重忽略了启迪学生“我想对课文说什么”,导致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学生只是接受课文的“容器”,阅读教学未能真正落实在“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也就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学生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更要激发“我想对课文说什么”。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等,都在呼唤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本 质意义是教给学生 阅读方法,提高他 们的阅读能力,而 作为人的心理能力之一的阅读能力,只能在相应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舍此别无它径。这一观念,应当成为我们改革阅读教学的基点。 从阅读教学现状看,将读懂课文视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进行教学的情况还相当普遍,以课文段落为序,以头至尾一句句问,一段段讲,整节课就是老师讲、问,一部分发学生答问,大部分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研读、揣摩、感悟、玩味的心路历程中各有所得,发出不同的声音.笔者在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课文《孔子游春》谈谈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文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要求老师精讲精炼,略读课文往往被老师忽略了,但我认为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课文,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对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如今的教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总之,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爱阅读、并且会阅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首先是一种体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体验的积累,阅读教学必须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然而,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以教材、课文为中心的观念依然在主导着阅读教学,不少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能力水平,把理解、读懂一篇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急于把关于课文的现成结论交给学生,而不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坚持先学后教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每节课都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认记生字,去朗读课文,去感悟语…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新课文需要利用自己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推断和感受课文的新意义。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选择自己需要的,采用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应该以解决教学重难点、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生阅读认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以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的实施.结合课文教学实施群文阅读,可以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丰富和完善课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和略读。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我们对课文的处理绝对不能只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  相似文献   

18.
韩春梅 《山东教育》2010,(12):26-2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然而,现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却存在许多问题。阅读教学教的不是阅读,而是一篇一篇孤立的没有联系的课文。这样教的结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严重存在“五多五少”的低效现状:  相似文献   

19.
张舒 《天津教育》2023,(4):144-14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及阅读教学目标,依托统编版教材的单元主题构建格局,传统的阅读教学就是针对一篇课文进行精讲、精练,学生一节课只学一篇课文,阅读量少,只能通过课外阅读补充。本篇文章就是通过“1+X”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低年段的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在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