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翻译是翻译语言还是传递意思 ,至今仍是个有关翻译目的争论不休和有待决择的问题。由词、短语、语法和句子所构成的语言虽具有一定的形式意义和字面意义 ,但这些意义不是翻译的全部 ,而仅仅是翻译的一部分。翻译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由语言所陈述的内容 ,即翻译是把语言转变成思维 ,将思维转变成言语的知识以表达出文献的真实意义 ,或说话者和作者的欲说之言。  相似文献   

2.
徐慧 《华章》2011,(11)
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传递语言的意义.本文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相符的翻译角度,讨论如何实现英译汉过程中的"意义再现".  相似文献   

3.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理解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互相关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译者所从事的不仅是语言上的转换,更应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只有考虑和处理好文化因素、透彻理解其概念意义和语用意义,翻译才能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翻译既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实质上,翻译的过程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所以,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重要的是再现原著的文化信息,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文化意义上的等值比语言意义的等值更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语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焦育玲 《海外英语》2011,(3):142+144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联想意义的词汇,该文从动态对等的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在翻译这些词汇的联想意义的时候,运用不同语言中的同构体来进行文化意义的翻译和传递。  相似文献   

6.
乐萍 《考试周刊》2010,(29):43-4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本文具体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从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寻求功能对等。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英汉互译的实例及汉英典故的翻译来证明功能对等论应用于跨文化翻译是非常有效的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过程是解释符号意义的过程,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理论为广告翻译中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转换提供了理论前提。由于中西广告语言自身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时候这三种意义不能同时再现。因此,译者应最大限度地再现广告的主要意义和功能,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集各种修辞手法为一体,是浓缩的文化.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面,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本文对英语习语翻译中应用归化异化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宗旨在于将原文意图予以忠实的再现。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表达工具,而且也是存在的组成部分,包容在人类生存方式内部,有着创造性与隐晦性的特质。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其在哲学维度下的认知在根本上撼动了传统的翻译观与译文忠实原则,扭转了翻译的忠实再现身份,而是将其转变为一个意义的再生过程,在这个独特的过程中,旧有意义获得理解阐释与传递,新的意义被赋予创造。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体现文化、承载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文化适应就是在语言文化交流中源语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实。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习语翻译尤其受到文化的制约。在习语翻译中,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一对应、交叉对应、创新翻译等三种途径可以较好的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别就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及地域文化与心态文化在汉英互译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是: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深入领悟和忠实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而且要深入解读和准确阐释原文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活动中,“忠实”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则,是译者的基本责任。而实际上由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本身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性等原因,翻译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忠实的。分析了翻译不可能绝对忠实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两种避免“假忠实”的方法,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汉英词汇空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语言在交流中会出现的词汇空缺主要有:指称意义不同或不存在形成的词汇空缺,语用意义不同或不存在形成的词汇空缺以及言内意义不存在形成的词汇空缺,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汉英词汇空缺形成的原因,阐释文化差异对形成两种语言词汇空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和理解符号的科学。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等值是符号和解释项之间的关系。借用大量广告翻译实例来研究文本符号与其解释项之间对等的问题,可为翻译等值问题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从学术角度上讲语境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事实上这个概念对于文字语言间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文章在对语境理论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索振羽(2000)的语境意义模型,结合一些具体的英汉互译译例探讨了英汉互译中意义选择的问题。我们只有切实分析源语言在翻译成目的语时在特定语境下的确切含义,才能更好地进行意义选择,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文学作品中节奏的翻译问题。文中指出,文本的节奏是文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义的表达形式之一,因此应该尽可能在译文中再现出来。本文以实例说明,基于人类语言的共性,节奏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笔者根据索绪尔的理论,把节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langue)特有的节奏,如汉语和日语,汉语和西方语言;另一类是话语(parole)的节奏,即反映作者和文本独特风格的节奏。笔者提出,在翻译中必须尽可能在译入语允许的范围内再现文本的节奏,从而充分地再现原作的意义和风采。  相似文献   

18.
翻译最理想的标准是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忠实的"信",语言是内容意义与形式风格的矛盾统一,所以翻译也只能是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对立又统一的动态关系。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又分属不同语系,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常常是翻译过程中难于处理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量保持形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为使读者准确理解原文,从而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译者必须在熟练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语境,并结合汉语特点挖掘其深层含义,力求用地道的英语从内容到形式上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20.
从符号学的角度谈广告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这一翻译原则对广告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依照符号学翻译观.通过对广告语特殊意义及功能的分析,说明英汉广告翻译不单单是指称意义的对应转换,更重要的是实现其联想意义的转换以力求达到功能、语意、语法、修辞等效,从而使广告译文发挥与原广告同等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