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论证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习心理学提出反思性论证教学策略,这一策略可以引发学生深度论证学习,并形成对科学论证思维的一般性认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以“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为例,使用反思性论证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素养时代基于科学论证的物理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以“楞次定律”为例,探讨基于审辩式思维的物理论证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演绎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在提出科学知识时需要体现科学论证,从知识层面促使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教科书中的概念、规律以及观点,从素养层面提升学生进行严谨科学论证的能力.本文基于科学论证视角对物理教科书的论证结构进行了分析,探究教科书在提出物理概念与规律时的逻辑构成.以静电场主题为例,借助改进的图尔敏论证模型对比分析国内六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统计教科书中的论证结构类型,并对比分析了库仑定律的论证结构,从而得到教科书科学论证情况:总体论证结构较为严谨,论证水平不一;论证时常将权威证据和类比推理作为结论支撑;论证过程中普遍缺少反驳要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显化科学论证要素、设计科学论证习题、论证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论证作为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课堂中针对性培养.结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科学论证素养的内涵与结构要素;结合两种常见的论证模型与物理教学的特点,设计物理学科的科学论证模型.以“静摩擦力”一课为例,深入阐述实施科学论证的教学流程,并设计教学设计模型和课堂辨析模型.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除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的科学引导外,还需要教师巧设作业题,形成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顿悟、论证。教师应端正作业观,科学地设计作业题。可以通过设计“鉴别题”“螺旋式论证题”等,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能独立思考、具有“证据意识”、寻求物理本原、会科学规范“书写论证过程”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佳 《物理教学》2022,(6):24-27
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纳斯鲍姆(Nussbaum)的批判性整合论证(Critical Integrative Argumentation,简称CIA)模型,以“法拉第圆盘能否发电?”为论题,通过论题提出、论证V形图(Argumentation Vee Diagram,简称AVD)记录、批判性问题讨论、论证整合四个教学过程对CIA模型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唐荷  刘静 《教学月刊》2024,(4):48-51
论证式教学以训练学生论证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历科学论证各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模型建构”“实验探究”等策略开展论证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基于探究和发现的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的关键内容,同时体现了科学实践的价值属性,计算机支持的科学论证教学必然成为当下科学教育的热点领域。本文首先通过阐述概念认识和实践模型揭示科学论证的本质内涵,基于此厘清计算机支持的科学论证教学的技术功能,即在线论证辅助教学平台聚焦证据支持与认知提示,文本与图形化认知工具重在外显思维与论证过程,虚拟实验应用程序支持探究实践与过程模拟,智能反馈评估模型实现思维聚类与个性化反馈。之后,回归技术环境中的科学论证教学实践,基于“论证助学”剖析主流教学模式,即协作论证、支架式论证、游戏化论证和混合学习论证。最后,提出建议:重视“论证助学”理念,倡导教学模式的本土创新;具身营造科学论证的问题情境,优化技术支持环节;深度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活动培训,构建课堂论证话语体系;探索科学论证教学的认知神经机制,加强科学论证的实证研究;推进教—学—评协同联动,发挥智能技术的思维评价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生物学“血管”教学中,创设真实进阶情境问题或任务,实施“基于科学史建构模型形成主张、基于真实进阶情境多维度论证、运用科学推理提出创造性见解、运用科学解释解决生物学问题”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经历科学论证和科学解释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基于科学论证教学成为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通常通过话语推动课堂实施论证,进而引导学生提升论证水平。本研究采用视频分析法,对6位青年教师在高中物理课上的科学论证话语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话语在课堂占主导地位;非论证话语的占比远高于论证话语;课堂话语类别分布比例具有相似性。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科学论证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四个要素,其中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中应当着力培养的思维方式。本文首先简介科学论证的内涵及其结构要素,然后从科学论证的五个进阶水平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从“找到证据”“说出证据”“反驳证据”“重寻证据”和“评价证据”五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有效的科学论证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概念建构过程。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科学论证过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是当下生物学科课程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PCRR科学论证教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模型内学生论证的四阶段,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教师启发行为框架,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对科学论证过程中的教师启发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论证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论证与科学论证的定义和要素出发,分析科学论证与科学知识增长的关系,并据此设计科学论证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型,以期帮助一线教师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论证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重要学习材料.结合图尔敏论证模型,以五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挖掘教科书内隐的论证结构,考查其对学生知识理解与论证能力培养的效果,从比较结果出发重构论证,为教科书改编与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是复杂的,它需要构建参与论证的学习环境。整合式论证教学(ADI模式),注重整合书面论证、口头论证、认知理解和社会协商,以及针对性论证等教学策略的运用。论证双方或多方作为矛盾共同体,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释资料以及构建和辩护基于证据的观点,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科学本质以及科学文化。科学论证进阶测评为论证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学生论证认知发展的信息,教师以此为依据精准定位教学的切入点以及选择最佳的教学顺序,充分发展学生认知、元认知和批判性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的培养呼唤"整合发展"理念的引领.基于"整合发展"理念,在翻转课堂视域下将物理概念学习进阶与科学论证教学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基于整合的表现期望将学习过程设计成一系列阶段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理解与论证能力的整合发展,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地理高考考查的关键学科能力,然而一线教学中发现学生论证能力不足。基于对科学教育中论证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梳理,介绍了国外科学论证教学中ADI和PCRR两种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对ADI和PCRR两种模型在地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地理论证教学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为例,在物理规律应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设置真实的情境和进阶式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构模型、科学论证、质疑创新,以期通过该课型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论证是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借助证据或理论依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反驳他人的观点,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最终结论的科学活动.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以及培育基于证据意识的科学思维方法等.中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需设计适于开展科学论证的核心教学主题;选择适于不同主题情境的论证教学模型和策略;加强科学论证能力的评价和水平测查以及开展科学论证教学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如何促进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科学教育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在明确论证的含义、阐明论证在科学课程中的价值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论证理论,以九年级科学中"物质鉴别"实验教学为例,设计科学论证取向的实验教学。然后分析、比较了科学论证取向实验教学和传统取向实验教学之间的差异,简述科学论证取向教学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