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长安大学2007级、2008级学生健康体质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认识,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综合性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通过对长安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问题探讨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郭锐 《体育世界》2012,(12):53-55
根据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武汉科技大学2010级、2011级学生健康体质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认识,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综合性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问题探讨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校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广西高校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唯一试点院校——广西中医学院的2000级至2002级3个年级3094名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分数、耐力指数、握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总结评价,从而得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廖小林  黄昌武 《体育科技》2010,31(2):97-99,11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2008年上半年对湖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2007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3个方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湖南省2007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同时依据测试结果分析对湖南省体质健康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冈师范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访问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目的、接受程度、结果满意度以及体育锻炼认知等几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黄冈地区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比较明确,大多数学生对测试结果比较满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大学生连续4年体质健康测试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大学生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下肢肌肉爆发力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先升后降,上肢肌肉力量素质较好,而超重和肥胖学生呈上升趋势。通过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长期变化趋势,提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措施,并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提供指导性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253名各年级学生身高体重指标、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试验、握力等测试指标进行2002年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2007年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种标准的评价比较,对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良好,平均分值进入及格成绩段,女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略优于男生,04、05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略优于02、03级,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处于不及格成绩段。因此,进行适当调整评价标准是合理的,但新标准中部分项目标准大幅提高的幅度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8.
孙瑜 《体育教学》2011,31(4):43-44
一、当前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分析2007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实施以来,体质健康测试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比,《标准》实施后,学生的测试项目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多变化,作为一线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科技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四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学生在校四年间体质健康状况呈波浪式发展;体育课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利用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别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方法和国际通用BMI指数对同一人群的身高、体重进行测试评价,从而比较得出《国家学生体质标准》与国际通用BMI指数的区别和差异,以为《标准》的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对宁波工程学院03级、04级和05级3届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学生的各项指标与全国总体水平比较,从而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得出宁波工程学院学生整体身体形态较优、身体机能较差、身体素质潜藏着下降危机的结论,对此提出了若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取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与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08级学生。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体育态度与体育健康方面普遍好与女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情况与学生锻炼意识、习惯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此通知是总结近几年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我校根据通知精神,认真组织练习、测试以及上报工作,并通过对近两年测试数据结果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了解学生近阶段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从中感悟到学生在某些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缺失。在分析比较中也感到了一些困惑,在此谈谈本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颁布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为新时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文章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新《标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了解和掌握安徽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和测试不合格情况,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教育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分析等方法,对安徽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75.3%的高校已经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8年到2010年分别有9.87%、12.81%和12.94%的学生测试不合格,男生测试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肺活量体重指数,女生主要是50m和仰卧起坐,分析了学生测试不合格情况,建议要加大测试经费的投入,取消测试成绩与各种评估考核挂钩,提高测试仪器的质量,修改部分项目的及格标准。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一些学校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不少好经验,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顺利进行,本文将一些经验当中的亮点加以总结呈现,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按BMI指数分组,分析BMI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育提高理论依据,从而使教师对BMI指数有正确的认识,并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自身体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引导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对比法、逻辑分析法对仰恩大学2007级、2008级、2009级新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体质的优秀率逐年降低,良好的比率相对增高,总的合格率有提高。因此,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江苏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就当前江苏省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从江苏省2002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全国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部分评价指标、项目设置及评分标准尚存在某些亟待改进之处。按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的评价指标,测试样本在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偏态分布,严重偏向于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学生一侧。在进行二选一测试和评定成绩时,不同项目及男、女生同一项目评分标准之间的相关度不高,造成项目评分标准之间差别较大,导致评定等级不一致。建议加强不同测试项目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度研究,加强男、女生相同项目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度研究,同时,对体重的评分标准及比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充分体现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翁小龙 《体育世界》2009,(10):43-45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外事学院、欧亚学院、西京学院)05级、06级、07级、08级的男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多次测试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发现标准体重组男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好于其他组,男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下滑,体能、身体素质下降明显,运动能力尚待开发;在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体质状况差异性显著,总体男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缓慢,体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