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道德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关于个体如何思考自身以及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道德自我概念,关系到个体对"我是什么人以及我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思考与定位。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建构是道德主体通过内化、社会交往和对话活动,把外部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内部的主体观念的一种主动过程。因此,青少年道德认同感的形成要受到个体认知水平、人格特征和自我价值观,以及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现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行与知的分离,这使得处于人格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面临着严重的道德认同危机。因此,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我认同感首先要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大力提倡主流道德文化与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有效地促进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3.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自荐材料,作为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介自我的一张名片,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有关情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自荐材料是否写得有份量、写得到位,对毕业生能否被录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自荐材料写得有份量呢?一、要善于挖掘和写出那些对自己人格品质成长有意义的经历不同的生活经历,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不同的人格品质,也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具有优秀的人格品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同样,一个企业或单位只有拥有由一个个具有优秀人格品质个体组合而成的职工群体,才能使企业或单位具有…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于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自身的和谐最根本的是具备和谐的人格,要从青少年时期注重培育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形成。青少年作为市场利益博弈格局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外部一个健全的权益保障体系,为青少年形成和谐人格提供事实上的援助环境。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人格通常理解为人的社会倾向性,即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的综合表现,不涉及能力问题,有时甚至用来单指一个人的品德。人格障碍,从心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是指介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格之间的一种行为特征,也就是人格的畸形变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和人格形成期,由于教育、引导不力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在人格的逐步形成中往往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依赖型”人格障碍。这些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期在家庭的娇生惯养中生活,久而久之,生活难…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反映在综合力的竞争上,而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则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人才,其人格是否健康将关系到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就是人的特点的一种组织,人格包括全面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  相似文献   

7.
自我是个人发展中整个人格形成的核心,理解自我时涉及个体的自我和发展的自我两个方面,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生理、认知机能和社会的期望的变化第一次聚合在了一起,使整个的自我的发展在内涵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自我认同是个人个体与自我身份的确认,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自我认同的实现,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有早定、拖延、迷茫、达成四种方式。青少年要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促进自我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因素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人格的成长,无不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鉴于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未来社会的需求,笔者认为在职校开设心理学课,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入世后,我国的经济活动在各个层面上都要遵循wTO的基本准则来运行。人们将面临着观念的变革、价值坐标体系的选择和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这种变化,都要求人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以便重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将是一种心理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郝昌明 《中学文科》2007,(11):18-19
人格是一个人的荣辱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面对挫折与失败,懦弱者一蹶不振,坚强者发奋拼搏;面对悲痛,一些人意志消沉,而另一些人则化悲痛为力量。人格常常支配着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其人格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交际空间.一个巨大的同一性实验室。青少年在网络交际中,通过虚拟角色的扮演,发展着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分为积极同一性和消极同一性;要帮助青少年发展积极同一性,克服消极同一性。  相似文献   

11.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个体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个体生物学上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决定的。青少年期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就可能发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时间混乱。  相似文献   

12.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除了认知发展年龄特点以外,另一重要的年龄特点就是人格发展的年龄特点,即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才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当他面临困难与抉择时,会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才更有可能促使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潜能。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人格,当他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和逃避的态度,不敢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因此往往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因为人格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中小学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去进行教育与教学也应该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主体性人格是当代社会的人格类型,流行文化是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重要亚意识形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暗示作用,并且强化着青少年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个人本位愿望.  相似文献   

14.
谈当代中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中学生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即自我认同程度,关系到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学生的意志、情感、个性、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学生既不是孩子也不是成年人,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但是他们的能力又使他们事实上无法独立,只能依附于家长和学校。他们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常常发生角色混乱,处于自我认同的边缘期。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把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贯彻到各个课程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多数青少年存在着学习考试、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自我调解和成人的指导,就难免回出现心理异常或心理疾患,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甚至犯罪,所以作为学校,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心理生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活,新心性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对象确立为心理生活,开创了我国本土化研究的一个新局面。心理生活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所理解、觉悟、阐释、构筑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并不断超越自我,达到心理生活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需要和谐的社会人。和谐的人也即人格完善的人。人格完善是社会教化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在国民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社会的主要目标还在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担负起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可塑性大,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人格培养。目前,职业学校已日益意识到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举措,这中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还存在误区。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  相似文献   

18.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社会青少年极易获得消极的自我同一性,表现为自我认识水平降低、自我体验水平降低、自我调控水平降低等。同时,网络社会也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展多重自我的空间,为培养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提供了现实的途径,可通过网络和非网络的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客观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青少年自身的因素,一部分青少年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偏激导致心理失衡,道德低下。其表现为打架斗殴,离家出走,沉迷网吧,生活上追求高档奢侈、盲目崇拜、金钱至上等现象,有的甚至走向犯罪(据统计显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数量上升,年龄偏低的趋势)。这就给家庭、学校、社会敲响了警钟:关注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要落实在各个教育环节,其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20.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青少年学生血性方刚,自我意识及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而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但由于其涉世未深,阅历不丰,又比较稚嫩、脆弱,他们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