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呢?本文以为切入点应该在医院一方.进一步讲来,需要做好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培养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通过影响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和品行,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修养,孕育人文情怀,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应该注重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同时注重机制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人类交际行为中必不可缺的环节。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在Brown&Gilman的“权势和等同”理论与Verchuereen的“语言顺应”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分析称呼语的规约性使用与非规约性使用,称呼语的动态使用过程得到了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3.
透视“非典”——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疾患开始在人间肆虐。最初由于不能明确找出致病原因,医务人员给它起了个临时名字“不明原因肺炎”。随着瘟疫的蔓延,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病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为其确定了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的名称,汉语中由此产生了“非典”这一缩略形式。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病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译为中文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或征候群)”,取该英语名称组成词汇的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形成缩写形式SARS。最  相似文献   

4.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5.
珍贵的经历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过去常给《早期教育》杂志投稿。看到“好孩子广场”招聘业余主持人的消息,我感到这是一次多角度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好机会,于是赶快写出提纲寄给编辑部。编辑同志多次与我商谈,确定我以医务工作者和家长双重身份主持这个栏目。在编辑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熬了好几个不眠之夜,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第五届“好孩子广场”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也受到冲击,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卫生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卫生部党组织于4月18日发出通知,要求广广大卫生工作者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学习,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紧密结合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和“厚德、博爱”的职业素质要求基础上,突出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创建的一个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婿”可以用作称呼“女夫之称”、女儿的丈夫、妇女的丈夫等表示姻亲关系的称谓词。文章具体分析了汉语方言中表示“姑夫”、“姨夫”、“姐夫”“女婿”、“妹夫”这五种姻亲关系的称谓词,其中,表示“姑夫”和“姨夫”这两种亲属关系的称谓词内部差异最大,文章归纳为六种形式;其他三种内部较一致。在分析中还发现,“夫”有逐渐取代“婿”地位的趋势。汉语方言称呼长辈或平辈中长于自己的姻亲多为“夫”,如“姑夫”、“姨夫”、“姐夫”;“婿”只是用来称呼晚辈或平辈中小于自己的,如“女婿”、“妹婿”等,而“妹婿”一词也逐渐为“妹夫”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我校医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邢建民李静兰社会主义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准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我院对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对医护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具体化为“严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问题在特殊点或子集合处的情况,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中学数学中一种常见盼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没有一种统一的称呼,这里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暂且称之为“特解法”.下面就对这种方法的各种应用形式分别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体词对抽象域(称呼域)的映射,这个层面体现人体词称呼语的隐喻化方式及特征。通过归纳总结、分类、分析、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人体词“head(头)、face(脸)、heart(心)、hand(手)、leg(腿)、foot(脚)”的称呼语的隐喻表达法,有助于揭示其隐喻认知过程,以及英汉语中关于“head(头)、face(脸)、heart(心)、hand(手)、leg(腿)、foot(脚)”的人体词的称呼语的隐喻表达意义的各自特色。  相似文献   

12.
儒家义利之辨所言之"利"指行为主体的私利。义利之辨的核心是主体行为准则之辨。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义利之辨是主体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主体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私利"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其次,在群体间、国家间层面,义利之辨是群体或国家行为所依据的准则之辨,即群体、国家是以"义"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还是以"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为行为所依据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帅哥”和“美女”的称谓原本是对长相较好的人的一种称赞,但现在有泛化的趋势,成为城市青少年和中年群体的流行称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做定量分析,探讨了“帅哥”和“美女”称谓的使用群体特征、使用情境和使用动机等,并就泛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对企业战略管理SWOT模型进行了修订的SWOC模型,对广东社区教育依托电大发展的新模式进行分析,结合“问卷”的方式对广东电大系统推展社区教育的现状展开调研,发现广东电大系统推展社区教育处于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况。通过SWOC矩阵组合,制定推展广东社区教育的综合策略,并将发展思路定位于利用优势、抓住机遇、消除劣势、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教师专业实践知识分析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剖析新入职教师教学模仿的动机和作用过程,总结出模仿对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师共同体教学专业发展的促进意义。研究认为,教学模仿不仅有助于新入职教师应对教学初期的不确定感,帮助教师了解实际教育情境中的意义、规范和原则,教学模仿也有助于建设教师实践共同体,是发现和发展教师共同体实践性知识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17.
杨双 《天中学刊》2011,26(4):90-92
称呼语作为一种社会指示语,体现了交际双方身份、地位及相对应的社会关系。称呼语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往往具有语力,能实现诸如问候、警告、威胁、指责、规劝等多种言外行为。通过称呼语的礼貌使用,能减小交际中对面子的威胁,既能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能保住对方的消极面子。称呼语在会话轮换中不仅能构成"召唤—回答"系列的相邻对,还可以用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或被参与者用来争取和保持话轮。  相似文献   

18.
称呼语一般是单独使用的、有定的,但称呼语因其所体现出来的人际关系温度计的作用,又使得它最富有创造性、最具灵活性。在这方面,“我的+称呼语”就表现出了一些颇耐人寻味的特点,它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体现了4种类型的语用含义:彰显自我、讨好对方;责备与撮哄兼具;赞扬、套近乎;厌烦、埋怨。  相似文献   

19.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同一称呼语在不同文化中不一定能对等使用。由于在英汉文化中对教师的社会身分和教师这一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解释倾向,汉语中的"老师"和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单词"teacher"反应在称呼的行为方式上也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服务学习"是以学习为基础的服务,将学校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长期、短期)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国高职教育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实现服务与课程结合,同时完成服务与学习两个任务,达到学生与社区互惠的目的,弥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学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