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应该以爱为基础. 1.以关爱为基础 (1)教育者要出于爱.教育惩戒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教育惩戒本身应出于对学生深深的关爱.没有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惩戒将会被异化为身体和心灵的惩罚和苦役,从而失去教育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惩戒"与"情理"在学生管理中应有效结合,一方面分析惩戒教育的存在是必要的,同时注意惩戒不等于体罚。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惩戒需要爱,需要以情理为基础,否则达不到教育目的。所以,我们应让惩戒与情理并行,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3.
微观点     
杜二菊:惩戒教育也是爱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不可少,惩戒教育也要有。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不是对立的,二者互相支撑。赏识是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赞赏、激励,促其继续发扬;惩戒则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予批评、惩罚,促其戒除。惩戒是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并敢于承担,是以"惩"的手段达到"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随着主体性教育的提出,以及尊重教育、赏识教育的兴起,重表扬轻批评、重奖励轻惩戒成为教育的主流思想,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反对教育惩戒,有人更提出了"无批评、无惩戒教育"。教育真的不再需要惩戒了吗?二、何为教育惩戒"惩戒",即通过对不合规范行为施与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学校校纪校规的行为进行惩戒。它是维持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需要爱和关怀,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新的视域.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教育惩戒需以尊重和接纳学生为前提,以追寻幸福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自由作为理性范畴,以责任作为人本之基.关怀视域下的教育惩戒具有关系性、延续性、关怀性等特征,在实施教育惩戒时,需要遵守以人为本、适度比例、因材施教、因时制宜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学校每年都要处理一些学生违纪事件,大多数处理能够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家长、学生不理解学校"惩戒"的目的,往往对学校、教师兴师问罪,有的家长甚至辱骂、威胁老师,使教师们身心疲惫、心灰意冷。我深感教育"惩戒"这个话题太沉重,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是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林芳 《考试周刊》2014,(10):179-179
<正>现如今,赏识教育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师以为找到了教育的灵丹妙药,认为"赏识"能包治百病。但是,现实很快给我们泼了冷水。在困惑和思考中,大家不得不关注这样一个让人敏感又忌讳的教育话题——"教育惩戒"。那么,什么是教育惩戒呢?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教育,即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进行惩,从而让其达成戒。正所谓"小惩而求大戒"。惩戒中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育是基于爱的。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所以教育惩戒应伴师爱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是教育领域长期关注和备受争议的问题,教育惩戒“惧用”与“滥用”现象频发。教育部对此作出立法保障,但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法律支持,更要确保实施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关怀教育理论构建了充满关怀和爱的教育新模式:重视学生情感历程,提倡建立师生间的关怀关系。为解决教育惩戒难题,可从关怀教育理论视角出发,把握教育惩戒“以双向互动为形式、以关心为情感纽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的关怀性内涵;明确教育惩戒互动性、连续性、情境性、情理交融性的特征;探索实施关怀型教育惩戒的路径:教师应树立关怀型教育惩戒理念,师生需共建关怀型师生关系,社会、学校、家庭要协同共助教育惩戒落实。  相似文献   

9.
郑立平  王爱梅 《山东教育》2012,(11):13+12+14
教育惩戒要伴师爱而行,不仅仅是出于教育的目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我国著名翻译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让她与教育惩戒结合起  相似文献   

10.
批评教育的缺位是对"赏识教育"的迷信和误读,是教育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恶果;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爱是不能忘记的,评与惩戒也是不该忘记的.  相似文献   

11.
与正面教育一样,惩戒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多维困境中的教育惩戒,需要坚持"法-理-情"立法逻辑与"情-理-法"实践诉求相统一,做到情理法三尽,确保教育惩戒合情、合理、合法,以回应社会的道德期待与公众的伦理要求,实现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的教育惩戒.  相似文献   

12.
绿色教育惩戒由绿色教育衍生而来,是教育惩戒的理性回归,具有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生态和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四重意蕴。绿色教育视域下的中小学惩戒方式包括"诊疗式"惩戒、"延时式"惩戒、"联合式"惩戒、"无声式"惩戒等。  相似文献   

13.
周左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101-102
当前,随着儿童权益的日益重视,教育中"惩戒"教育的作用日益被弱化,教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惩戒"这一育人的重要手段,出现了部分学生无视教师权威,而为所欲为。未成年教育越来越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中探讨惩戒权及其行使,以求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儿童权利不受侵犯,切实发挥育人功能。因此文章认为,只要存在学校教育,只要需要教育发挥其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的职能,只要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惩戒权就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是一项必要且理性的教育管理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教育惩戒,教育者需要从学生的犯错行为中依据对他人或公共利益的危害性、消极结果是否滞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等筛选出合适的惩戒事件,在选择惩戒事件时不能仅仅进行质的区分,也应该注意量的限制。实施教育惩戒需要讲究技术细节:低强度优先于高强度,适时使用信号化惩戒,注重针对性和及时性,坚守一致性。很多惩戒行为通常难以独立地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教育者的关爱和疏导行为协同发挥作用,而对于特殊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教育者需要量力而行,由此形成惩戒中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5.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有避而不见、言语责备、后果体验、叩击警告等,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性格、德行等诸方面的改变上.其主要经验在于因性施戒、因时施戒、因情施戒,良好的教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观察了解等是其施行教育惩戒并得以成功的条件.当然,孔子的教育惩戒也有其历史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以辨别和扬弃.  相似文献   

16.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惩戒教育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方法,惩戒权是中小学教师的合法职权之一。为了更突出地界定和理解惩戒教育,需要对惩戒和体罚加以区分和辨析。我们要认识到惩戒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惩戒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使惩戒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确保在工作中有序、有效地去实行,且让它更加合情、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20.
晋涛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51-58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