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浩 《体育教学》2008,(1):22-23
一,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校本课程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的建设及其成效。校本课程不同于本校课程,本校之“本”仅是人称指代,意为“我”或“我们”。本校只是确定了学生校正在使用或实施的课程,没有确定学生校课程的性质。本校课程可能是在多种课程中选择了一种;也可能是以借鉴为主,  相似文献   

2.
向征 《少年体育训练》2013,(1):85-86,137
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出的具有特色的课程。本文探讨设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同时满足学生掌握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怀化学院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通过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完善了体育课程实施环节的不足,在实践层面上体现了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从本校的具体开发实践中探索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与途径,希望能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模式改革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但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还能真正体现新课程实施的统一性和灵活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行动研究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本校以"乒乓"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系统研究,对课程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等做全面地剖析,为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14,(Z1):25-26
<正>一、体育校本课程(一)体育校本课程概念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体育资源在基础上,所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方案。校本课程立足于国家、地方、学校,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地方的区域特色,构建有地域性、独特性的学校学生文化,自行设计属于学校的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是在学校开展以国家、地方编制的课程纲要作为基础指导,按照学校自我性质、特性、条件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由学校成员或校外团体、个人自主、自愿、独立展开并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一切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动态化、持续性的课程改进活动。  相似文献   

7.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运动的一项具体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校内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何将背景知识很好的运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去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本校生物校本课程的几个案例探讨背景知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以本校《阳光体育暖我校》校本课程为例,简单阐述开发过程,重点剖析了研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有利用价值的体育校本课程,既可对国家规定课程做一定的补充,又可尽量满足学生的个陛发展需要,同时还有利于创办体育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0.
校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开发的、适应本校的课程,体育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其中,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是校本课程改革的特色和亮点.一方面,武术校本课程的研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武术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文章以校本课程理论为基础,在上海培佳双语学校研制并实施了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上海及我国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研制开发和实践应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校本教材建设,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提炼出的最能使学生心智得以健康发展的课程,它只是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一个方面。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资源优化、课程挖掘  相似文献   

12.
彭雪玲 《精武》2013,(19):51-51,53
广场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广场舞集健身.健美.健心.健脑等优势于一体,能够起到教育人、团结人、鼓舞人的作用。所以,将广场舞纳入到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调节学生心理状态,舒缓学生紧张情绪,塑遗学生优美体态;对于学校而言,有利于明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体现办学特色。基于此点,本文在介绍广场舞类型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将广场舞作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巧妙运用讲解示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校本教材与常规教材讲解示范应不同校本教材或称乡土教材是教师根据当地比较普及的运动,结合本校实际编制的教材,其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动作很熟悉。它的教学过程虽然也和常规教材相同,但教师的教学则要省心省力得多,教师讲解与示范也会很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国家集权制课程管理体制,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至此,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也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对校本课程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之一.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广东省部分学校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凸显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棠东小学参与轮滑校本课程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以中高课堂练习强度为特征的"竞技性目标"与以低课堂练习强度为特征的"掌握性目标"的轮滑教学组织模式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对如何在校本课程中有效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目标进行研究;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本教学实验结果为实行不同目标轮滑校本课程的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系统教学后,身体基本素质都有显著性提高;从以培养竞赛型人才的实验班和以技术普及为目标的对照班学生对比来看,女生素质测试无显著性差异,且立卧撑指标对照班学生优于实验班学生;实验班男生单脚站立素质指标测试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从而得出轮滑运动的动作模式对练习者身体整体协调性、下肢力量及稳定性作用明显,在小学生协调、平衡素质发展敏感期,高练习强度的课程教学对学生下肢力量影响作用明显,但在女生群体中作用不明显的结论;建议在当前国内大力推广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到校本课程的内容要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具有特色、形式新颖外,还应考虑到课堂的生物学影响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练习强度与密度,达到国家对促进青少年群体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符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加强素质教育、鼓励地方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即校本课程。以此为视角,论述我国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8.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既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特色,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强化、补充、拓展。校本教材作为校本课程的外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载体,能有效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此,笔者就体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对足球校本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较为广泛、深入地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当前部分学校足球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足球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存在差距;课堂教学时数减少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措施。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足球校本课程改革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宋绍辉 《体育风尚》2023,(5):104-106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教育部、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个学校对课程改革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课程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国家和地区的课程开发关注教多,对学校层面的课程研究关注较少,导致许多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进度缓慢,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部分,应当引起学校的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以校本课程为主体,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将校本课程运用于课堂上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