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永平的鸡纵     
"六月雷雨,鸡纵拱土."每年农历六月第一声雷雨过后,家乡的鸡纵将闪亮登场了.美丽富饶的滇西大地又将热情地"勾引"着从远方赶来做鸡纵生意的商人. 家乡在云南省永平县,土地肥沃,夏凉冬温,雨量充沛,很适宜众多野生菌类生长,鸡纵当数第一.  相似文献   

2.
错觉     
水山 《大理文化》2010,(6):44-45
(一)儿时在滇西故乡的山坡上放牛,最盼望的季节就是夏季。几声响雷过后,山雨如约而来,于是崇山峻岭间,鲜嫩可口的鸡枞便冒出来了。有黑皮鸡枞、青皮鸡枞、白皮鸡枞……捡鸡枞当然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事情。鸡枞是有窝的,熟悉鸡枞窝的人,很容易找到  相似文献   

3.
拾鸡枞幼时从没吃过海味,倒是享受过不少山珍,鸡枞便是其中一种。说起鸡枞,那可是仁慈的大地年年都要送给山野人家的一份新鲜礼物,住得离山太远的就无缘收到了。虽自幼家境清寒,但每年都能靠山吃山,到附近的山野里拾些不用自己栽种培育也可尽享的山茅野菜,甚至山珍野味,便觉口福不浅,做人  相似文献   

4.
普天之下,大凡过节都要好好地吃一顿,民间叫做“打牙祭”。而苗族同胞几乎就把“吃”当做过节的同义语,诸如“吃年”(过年),“吃鼓”(鼓社节,旧译“吃枯脏”)、“吃新”、“吃姊妹饭’等等。其中尤以“吃新”最为有趣。“吃新”又叫“吃新节”、“吃秧苞”、‘吃新米”、“尝新节”……,名称虽大同小异,“吃”法却各具特色。居住在苗岭山区清水江畔的苗族同胞,在水稻发育孕穗的阴历六月过“吃新节”。六月头卯,家家户户备办香纸鱼肉等祭品,竞相外出祭田,并从田中摘取秧苞,回家蒸熟“尝新”。品尝之前,先数谷粒,如发现谷穗…  相似文献   

5.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话剧,第三版《雷雨》于“2006中国化节”期间,在日本东京四季剧团“秋”剧场上演,这部以人性为主要请批示的经典剧目,超越了语言的障碍,深深地打动日本观众。该剧由顾咸任导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俄国著名的戏剧家奥斯特罗夫斯基在写《大雷雨》之前,经常在伏尔加河畔散步。他喜欢清晨在这里散步,也喜欢夜间在这里散步。在雷雨轰鸣的天气里,他更喜欢观赏这伏尔加河畔的景色。这时候,伏尔加上空阴霾四起,乌云翻滚,仿佛变成了“黑暗王国”。他觉得当时的俄国就如同这样一个“黑暗王国”,其中有许多人变成了奴  相似文献   

7.
徒步鸡足山     
正我的家乡干海子是与宾川县相邻的祥云县一个小山村。雄踞宾川县境内西北隅的鸡足山,因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旅游胜地""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早已铭刻在我的心中。遗憾的是我这个与宾川相邻的祥云山里人,一直未曾与鸡足山谋面,这次便和家人邀约亲眼目睹鸡足山的风采。这次我们决定徒步爬山,一大早,我们将一切出游的工作准  相似文献   

8.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一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9.
一对夫妻,生在潮白河畔,长在潮白河畔。男当家的王晓清,1987年复员退伍,决心在自己的家乡——京郊顺义区创业圆梦。1989年,他与同乡白家姑娘白秋霞喜结连理,借双方姓名头尾俩字开了个“清白”副食店,自此男主外女主内,唱起创业“二人转”,立誓“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相似文献   

10.
圆曹禺夙愿     
2003年4月2日,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雷雨》专场首演在首都剧场隆重上演。幽蓝暗淡的灯光,缤纷飘落的雪花。高低错落的灌木树丛,步履蹒跚的年迈长。一曲圣洁忧伤、意境悠远的巴赫弥撒乐曲将观众带进曹禺大师的旷世名居《雷雨》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1.
怀念小人书     
我们这些四五十岁年纪的人,几乎都是读着小人书长大的。 在家乡永平,小人书,是人们通俗的叫法,规范地说.应该叫“连环画”。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在俄罗斯,一支由八位老奶奶组成的乐队唱响俄罗斯,甚至唱响了整个欧洲,这个组合就是“布拉诺沃老奶奶”演唱组合。正是这支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奶奶组合”获得了2012年度欧洲电视歌唱大赛总决赛亚军,成为俄罗斯众人追捧的“新星”。老奶奶们的家乡布拉诺沃村是个古老偏远的小村庄,隶属俄罗斯的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总人口仅有600多人,距离最近的城市大概30公里。老奶奶组合成立的初衷是想为家乡筹资建造教堂。小镇中唯一的教堂于1939年被毁,前苏联时期也一直未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13.
贾艳丽 《寻根》2008,(4):36-40
“送羊”习俗 河南省汤阴县及周边安阳、林州等县市,自古就有“送羊”习俗。每年夏季麦收刚过,出嫁过的姑娘便会带着礼物回娘家瞧娘,当地有句俗语,叫“割罢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瞧娘。瞧娘不为瞧娘,为着跟娘去要羊”。一进农历六月,家里有外孙(甥)的村民便开始蒸“羊”送“羊”了.  相似文献   

14.
杨虎 《大理文化》2012,(3):95-97
春节是白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喜洲人更为看重。有句话说“泽旺过阿旺”,意为“春节要过一个月”。从古至今,喜洲人十有八九走南闯北做生意、外出工作求学,人归家乡马奔厩,春节回家团聚,自然格外热闹。  相似文献   

15.
倪宝诚 《寻根》2005,(1):62-70
中华民族养鸡有悠久的历史,距今8000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遗址中,便出土许多鸡骨。此外,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鸡骨也屡见不鲜。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便出现了鸡的象形文字,距今也有3300多年的历史。有趣的是,甲骨文中“日”字的象形符号是画一个圆圈(太阳),圆圈的下方再画一抽象的鸟形图饰(鸡),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宝鸡得名研究,刘宏岐、辛怡华、霍彦儒、王宏波等先生近年来先后有宏论发表(霍彦儒主编《宝鸡历史文化》附录,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笔者在研读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就“陈宝”之“陈”到“宝鸡”之“鸡”的意义关联试作探讨,以求教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7.
诗二首     
大概是客家人当年“走遍天下都是客”的迁徙过程中,筚路蓝缕,常住如今称做“棚区”的地方吧?客家人对阴雨连绵、百病逢生的春天节日——端午,特别的挚诚以待,在以为迷信的节俗中,蕴含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至少,我的家乡长汀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叶落归根 根深叶茂何兹全中国有句俗语:“叶落归根”。其实秋风一起,落叶飞舞,像天女散花一般撒遍各地,归根的只是一部分,在风不大的情况下,也可能是一大部分。“叶落归根”这句诗意浓厚的语言,反映的是游子的心态。远离家乡、远离祖茔的游子们,看到叶落,就想起...  相似文献   

19.
王振忠 《寻根》2005,(2):136-138
民国壬戌(1922年)之夏六月十五和七月十一,浙江省两次大水,“滚滚洪涛卷地来”,酿成了奇灾浩劫,新安江畔的淳安、分水二县受灾尤为严重。为了体察灾情,淳安县一位叫方赞修(述斋)的人,“登山涉水,驰勘数月”,后提笔成吟,遂成《勘灾杂咏》。  相似文献   

20.
赵明海 《寻根》2009,(2):90-92
风景秀丽的长江三峡东段,有一段宽阔谷地,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即建于此。坝下十多公里处,便是我出生的地方。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起,我们祖上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迁来的。先祖到达这里时“挽草为业”,白手起家,父辈常以此事教导我们。在外地学习工作,时常想起家乡的人物事迹,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