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的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父母的文化素质、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把这些变化纳入到影响孩子体育教育效果的因素里,对完善家庭功能,提高家长与子女体育行为能力,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均有重要的价值.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家庭经济绝对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城镇与农村的环境条件的不均衡、家长文化程度及职业的不同是导致城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家长的体育意识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有良好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决定因素.家长的体育行为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起持久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上海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原因,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6所高校在校1588名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体育锻炼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不理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负荷等明显不足,由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查、访谈及统计学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女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及体育行为机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堪忧,她们的体育需要和动机具有多样性、多向性、多层次性特征,行为目标的偏倚,消费意识的淡漠,行为结构的不良,行为内容的受限等特征,导致大多数女大学生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建议:科学引导体育认知,培养良性体育需要,激发健康锻炼动机,规划科学体育行为,充实行为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4.
章玮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731-733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常州工学院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健身的意义有较明确的认知,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把体育健身活动作为日常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并表示将来参与终身体育健身活动,然而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行为却与其所表现出的态度存在较大反差,这一点女大学生显得尤为突出.大多数大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但他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不足,锻炼效果也不佳,这可能与大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组织辅导跟不上以及缺乏场地与器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状调查为依据,对福建沿海农村妇女的健康现状、余暇生活、体育认知、体育行为以及影响体育参与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福建沿海农村妇女的健康现状、体育意识、体育参与等现状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工作的管理,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与健康主观认知特征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特征,学习忙、惰性大、缺乏场地是其三个最主要因素。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及健康认知调查分析,可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及阳光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等受教育人才,除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还需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密不可分。意识是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要使大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须培养并加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产生相应的体育行为。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因素,并指出可行性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促使他们由体育意识向体育行为的真正转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原因,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查阅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现状进行抽样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健康意识,但是正确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之间却发生了一定的偏差与背离。建议: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认识、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方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开发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方式的途径与方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项目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影响及作用:采用对冬季体育教学不同内容的教学效果实验与跟踪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自我锻炼的表现,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冬季体育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冬季体育教学应注意发挥项目的影响优势,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便满足大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使大学生确立选择冬季体育项目坚持长年的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提出冬季体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自身改革和发展,又要引导和帮助人们结合实际学习、运用科学 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改革和人的发展提供正确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品的属性及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散打运动员上肢、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为散打运动的有氧、无氧能力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散打运动员不仅应具备爆发力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也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有氧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应重视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对传统训练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使其理论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操作方式得到深刻的改进,应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普遍存在质量差、利用率低、用途单一、自我封闭、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探讨了加快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与使用的力度的措施,指出应充分利用外资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晓雯 《收藏》2012,(3):12-16
有宋一代,私人收藏文物之风炽盛,无论文人士大夫,或者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或其他文物庋藏。北宋初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有楚昭辅、王溥、王贻正等。嗣后,苏易简一家四代皆好收藏,米芾曾赞日:"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南渡的私人藏家尚有宗室赵令畤(zhi)、赵与懃(qin),以及苏轼、苏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陆游、周必大、朱熹、叶适、刘克庄、贾似道等文人士大夫。两宋私人书画藏家人数众多,蔚为壮观,折射出宋代书画收藏之繁盛。然而,以书画成就而驰名艺坛的米芾却因其书画盛名,而掩其鉴藏大名,以致少有人关注米芾作为书画鉴藏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论证,结合对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观察,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大学生体育健康与卫生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健康和卫生意识,97%的学生对体育有良好的认知态度,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在校所学专业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大学生的健康愿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与他们对健康的良好认知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奥运会和全运会(以下简称“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和体育产业自身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文本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的产出现状、产业化路径及特征等进行探讨,并对其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据此提出促进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的策略,如进一步深化细化体育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体育科技管理的产业化价值导向、完善技术要素激励等,以提高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现代化与艺术体操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综合理论分析,论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对艺术体操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过程管理水平、艺术体操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杜绝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不良行为、促进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奥运会的发展过程中,奥运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两者的共融.但是现代奥运会对科技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违背了奥运会公平的原则,亵渎了奥林匹克精神,将把奥运会引向歧途.所以在奥运会中,要充分宣扬奥林匹克精神,不断超越自我;要积极开展志愿活动,肯定人的价值;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本身,提升人自身的价值,使奥运会在人与科技的共融中,逐步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