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寻根》2020,(4)
正苗族作为无文字民族,长期通过古歌、仪式、苗绣、器物等方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记忆。古歌的讲唱作为口传叙事、仪式的展演作为仪式叙事、刺绣的图案作为图像叙事、圣物的传承作为物的叙事,共同叙说着苗族的族群历史,而苗族的文字叙事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缺席"。在苗族文字缺席的过程中,苗族的文字神话却一直保持着"在场"状态。神话观念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神话是  相似文献   

2.
明中叶以后,文人开始高度重视和欣赏民间艺术。说唱以及在说唱基础上发展成熟的白话小说、戏曲、市井民歌等通俗艺术也开始得到文人的肯定,并且备受赞赏。文人们在品赏这些通俗艺术之外,也以多种形式探讨了其中的理论问题和创作问题。明代批评家往往在戏曲批评中以说唱为戏曲的参照对象,揭示出说唱与戏曲的不同所在,从而也阐释出说唱表演的本体性质。如果说明末批评家发现和阐释戏曲表演的本体性是对明中叶戏曲批评理论的突破,那么其戏曲批评文字中对于说唱本体性的理论认识,也是对此前说唱批评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圣经》(Bible)即《新旧约全书》,系由犹太教经典《旧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是古希伯来民族(犹太民族前身)用本民族文字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写下的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于公元前1世纪汇编成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发展创始时本无典籍,便先借用《旧约》,而同时又在用希腊文字创作自己的典籍,约在2世纪中叶完成了《新约》的写作。在这之后,《旧约》与《新约》的合订本就成了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在为其汉文译本定名时,译者按照我国将重要文献都称作“经”的习惯,也将译本定名为“经”,但为避…  相似文献   

4.
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当代青年作家中,很少有如苇岸这样努力追求"人的完整性"的作家.在我看来,这与他的教师身份没有太多的关系,而是与他的为人为文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他自小生长于北京远郊的昌平县,从成人到离逝几乎没有远离过生活着的地方.然而,就是在乡村与城市的结合部,或者说在自然与文明的链接点,写作中的苇岸,却始终没有失去对大地的敏感、对自然的亲昵以及对时代与文明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数十座享誉世界的历史名城,在这宛若群星的城市中,最著名的有北京、西安、泉州、苏州、洛阳等城市.她们仍保持着历代王朝当年的风采和特色,至今使来这里观光的人们留连忘返.影片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介绍了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优美、和谐的音乐与画面,流动舒展的长镜头,给您以充分的美的享受.该片已制成8种文字拷贝,向中国驻外使领馆发送.  相似文献   

6.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7.
宝台山游记     
神奇美丽的彩云之南,蜿蜒着一条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在古道身旁,静卧着一方至今依然保持完好的原生态净土.几百年来,多少来自天南海北的文人雅士和一代又一代的博南儿女都曾以深情的文字赞美它,以纯真的笔墨描绘它,以精美的图片珍藏它,以圣洁的心灵膜拜它.它,就是地处大理州永平县南部、澜沧江东畔,于2005年底,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定名的“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代诗坛和少数民族文学界,活跃着这样一位作家,他用三副笔墨写作,主要写诗,搞文学理论批评,也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他集杰出诗人、优秀的诗歌评论家和任劳任怨的文学组织工作者于一身,可以说"三位一体".他就是大家熟悉的白族诗人晓雪.  相似文献   

9.
张雯 《滇中文化》2002,(2):25-27
在改革开放大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丧失观众为主要表现的戏曲危机已经存在。怎样去改善戏曲的命运,早巳吱为主要探索的问题。总的来看从戏曲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改革方向思考较多。而今,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的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话,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这意味着戏曲这个古老的艺术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从社会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和网络营销的角度来观照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陈敬容诗歌最独特之处,是她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长久的关注与思考.从出走故乡和追求文明的人生经历中产生的"自我"与自然的分裂,构成了她早期诗歌最内在而紧张的冲突.而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则以生命的直觉体验,清醒地表达了对都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忧思,在诗歌中发出生态预警信号.她的诗歌,本质地体现着她渴望回归自然,与自然同一和谐的愿望.而她长久的艺术坚守和乐观的人生信念,也来自于"死而复生"的自然规律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潮剧三探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19世纪末,潮剧随潮汕人向海外移民而流传于东南亚一带,其中以泰国最盛。据史料记载,本世纪30年代中期,泰国有职业和半职...  相似文献   

12.
月亮花     
在我没有见到月亮花之前,我是通过一段优美柔婉的文字来幻想它的:"有一种不起眼的奇特的小花儿,它夜间开放,黎明消失,人称月亮花."我以为只要是带上了月华莹洁的物,它就具有着某种神秘的灵性,更何况它是一种花呢?并且这花儿一生只开一次,但就是为这唯一一次的开放,它却拼尽终生的美丽来装点夜色,以一夜的生命开出了终生的辉煌.因此,我特别地向往它.  相似文献   

13.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杨倩 《世界文化》2013,(4):11-13
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1969—)是欧美文学界公认的新一代小说大师,"为21世纪英语小说开启了全新的模式与风貌"。他的作品充斥着全球视野和历史深度——从19世纪的南太平洋到20世纪的布鲁日和加州,从当代的日本到遥远的英伦,从四川圣山下的老妇人、圣彼得堡的艺术窃贼到日本地铁上的恐怖袭击者,最终抵达异域的未来世界米切尔就像是在"对着地球仪写作",于不同的时空之间驰骋漫游、进退自如。米切尔是一个后现代幻想家,经常在作品中构建波谲云诡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字起源非常悠久,是全世界文字中最古老最富有特色、也是生命力最为强盛的文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圣人或神人造字的传说曾是中国古代人们对文字起源的唯一看法。圣人或神人造字说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泛存在,世界上有文字的民族大多有圣人或神人造字的传说。中国有仓颉造字和  相似文献   

16.
基辅城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俄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这座美丽的城市有关。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奠定了基辅居民施行基督教的洗礼仪式。随后,在他的儿子,智者雅罗斯拉夫的统治下,基辅罗斯这个古老的俄罗斯国家达到鼎盛时期。令人遗憾的是,该城古老的城标我们已无从知晓,流传至今的是产生于中世纪的纹章。 14世纪末,包括基辅公国的俄国西部领土都被立陶宛人占领。那时绘制的新纹章图案是以大红为底色,一个头戴光轮的使者,右手握着一把出鞘的剑指向下方,左手中是下垂的剑鞘。按照纹章学的规定,这个纹章象征着战争与反抗的结束。  相似文献   

17.
"单凭他的四五部长篇,他在文艺界的位置已足够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列."以上文字为徐志摩追忆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作.其情真意切,景仰崇拜之情跃然纸上.除了于文字间表达对托马斯·哈代的敬仰之情,徐志摩更曾远赴英国以一睹偶像风采.那么,托马斯·哈代和徐志摩又有着怎样的文学因缘?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大理古城,像我这种偶尔步入其间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文字或者图片,加上有限的几次逗留,约略地知道它的沧桑与久远,却永远也做不成其中的一部分。记得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穿越大理古城南城门,犹如洞穿一条历史的隧道……而一踏进大理古城,‘文献名邦’就不仅仅是写在匾额上的冰冷词句,更是充盈在细水长流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珠贝,温润可人,令人无限惊喜。"我正是用这段文字调整好了心情,在春天的某个下午,带着我那爱着爱着就老了的妻,又一次踏进了大理古城。  相似文献   

19.
刘守华 《寻根》2007,(5):88-93
在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的水岩乡水东村,当地水族人常用水语吟唱一首古老歌谣,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有个老人叫陆铎,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测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时,书上已无好日子,无奈只好住洞中。  相似文献   

20.
刘晓华 《世界文化》2014,(3):28-28,29,30
<正>独角兽是传说中的生物,纯洁、美丽、神秘。20世纪英国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独角兽"命名了自己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与背叛、罪恶与拯救的故事。作为默多克最令人费解的小说之一,《独角兽》究竟要向读者倾诉什么秘密呢·在英国,兼具哲学家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人并不多见。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恰恰就是这样的作家,而且在这两个领域她都成就卓然。作为小说家,她被称为"乔治·爱略特之后最具智慧的"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