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穆  朱薇  孙喆  张亚东   《出国与就业》2009,(10):28-53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老大中国.我们的先辈在失败的屈辱中切身地感受到现代西方之进步和凌厉.中国已经不可能在如两千年来一样,在圣人的教化中偏安一隅、独善其身。传统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体制遭遇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大挑战.史学家眼中的“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幕拉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妇女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她们在被抛弃被损害的时候,往往选择含悲忍泪、屈从事实,把屈辱和痛苦深埋于心,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弃妇"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落后的中国一步步地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为了摆脱贫困屈辱的生活状况,从来没有停止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义和团运动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由此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仅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进步报刊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它对当时社会诸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王韬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书写异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神肖像、服饰、生活方式等,从全球文化的高度审视中国女性的屈辱命运,为中国近代女性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王韬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书写异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神肖像、服饰、生活方式等,从全球文化的高度审视中国女性的屈辱命运,为中国近代女性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中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了清王朝这个封建专制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社会的发展,被突如其来的外部因素打断,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苦难深重极度屈辱的境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始于19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家的主权被剥夺,经济命脉被控制。由于清王朝听任帝国主义的宰割,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幅濒临毁灭的悲惨黯淡的图景。中华民族绝对不甘心忍受这种屈辱生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是中国的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它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如何摆脱封建专制统治下造成的黑暗和愚昧?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并使之繁荣富强?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钱穆先生曾经说过"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诚然,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和特征以及种种优点与缺陷,都全部表现在它以往的历史中。因此,一提到"中国文化缺乏科学精神"这一话题,人们立马就会想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近代社会,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阶段:短短80年时间内,饱含了一次次的失败与屈辱,经历了许多的痛苦抉择,但也萌生了种种进步的因素。正是这些进步因素的不断成长壮大,才推动着中国社会冲破重重黑暗,逐步走上了光明的前途。兴办女学,是近代社会涌现出的新事物,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内容,无疑具有较强的进步意义。这项事业与近代社会的发展始终密切相关,认真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了解,而且能从中得到许多深刻的启迪。所谓近代女学,是指那些正规的、社会化的、专门为开展女子教育而开设的学校。这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几个个问题;把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与世界历史的横向冲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内外背景下理解近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历史性选择;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屈辱与抗争──留学经历对鲁迅、郁达夫影响片论葛红兵(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诞生是上世纪末“维新运动”的产物,这场维新运动的失败在与日本的对比中显得尤其惨重。日本以中国的文化附属国的地位经过明治维新远远地超出了中国,并且军事上也战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然而,因为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渗入、自身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面对这一问题,分析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以习近平文化自信观为指导,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完善媒体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等路径入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其特定心理机制的外化形式,反之,心理机制经人文化育而生成,通过积淀而成型后,又会反转过来或对固有的文化形态起到强化作用,或参照固有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心理机制中,像生生不息、包容开放、忧患意识等,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元素.肇始于<周易>的"生生之谓易"的心理机制,其产生和形成,与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的生存状态、长期农耕的社会结构、不断发生的内部纷争、抵御外族入侵的屈辱处境等密切相关.从价值和意义来说,它是我们生存的根基,延续的依据,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走进颐和园,创造新教育”是我校(注:此处指北京市十一学校,下文同)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一个课例。本课寓学习于实地游览,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力图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衰史和文化价值,体验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5.
2 0世纪初 ,在列强军事征服的导引下 ,基督教势力大力向中国扩张 ,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由知识界表现出强烈的反基督教的思想倾向。由于中国的贫弱、中西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某些传教士对中国民众所表现的骄横姿态 ,加之一些教会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的严重问题 ,终于导致非基督教运动席卷中国数省  相似文献   

16.
抗战是一个需要永远解说的话题。除了“百年雪耻”背景上的民族感情之外,我觉得,在今天和未来更值得思考的应当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遭遇,究竟给了我们中国的文化什么东西?或者站在重庆这样的一个特定地域中,应该思考,它究竟给了我们重庆的文化发展以什么?抗战不仅仅是屈辱的记  相似文献   

17.
16、17世纪的中国明清时期,以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唐甄为代表的一批学人,对封建社会及文化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汇成了明清进步思潮。这股思潮,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闪耀着光芒,影响深远。但是,明清进步思潮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定位,即从世界史的角度看,明清进步...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冲突,最早最主要的是发生在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教文化圈之间,此消彼长,此胜彼负,绵延十三个世纪之久。至近代鸦片战争前后,儒家文化才与西方文化发生冲突,这之前只有友好往来的记录:景教自唐代传人中国即受到朝廷的礼遇,嗣后历元至清,莫不如此。中国的近代史是伴随着鸦片战争的屈辱开始的,西方文明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掉了儒家文化的颟顸自大。东方睡狮开始苏醒。  相似文献   

19.
献给祖国     
时间的脚步在匆匆向前迈进,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57周岁的生日。57个春秋,祖国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祖国正以饱满的精神,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曾经,您悲泣过、愤怒过;曾经,您骄傲过、自豪过。您就像一卷长长的史书,向世人展示着您的屈辱与骄傲,您的探索与前进。我惊叹于祖先的伟大。他们身披兽皮,手举火把,在黑暗中探索前进的道路;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着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殊死搏斗,世代繁衍了祖国5000年历史的悠久文化。我悲哀于祖国所遭受的屈辱。当列强无情地践踏您坚实的脊背时,您忍辱负重,在心中默默地哭泣;…  相似文献   

20.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来说,“和平演变”战略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发展策略.就社会主义来说,反和平演变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我想就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文化侵略性质以及如何针锋相对地建立一种反和平演变的文化机制问题谈一些看法.历史地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文化外交政策,去说明和平演变战略的文化性质的做法,显然是一种极为冷静的态度.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历史,既表明了中华民族被资本主义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