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见图 1,图 2。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放大部分二、实验用品塑料瓶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 )、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 (双孔两个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三、气体的收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 ,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 ,迅速放出氨气。四、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 ,滴入酚酞 ,振荡。2 .照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 ,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小试管…  相似文献   

2.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高级中学(433100)朱国义1实验目的11让学生掌握苯与溴在铁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实质。12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有毒气体对空气的污染。2实验装置图苯与溴的取代反应A反应器B洗气瓶C吸收(HBr)装置D...  相似文献   

3.
1 实验目的  使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有效地防止有毒物质H2S和SO2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装置图2 实验用品  铁架台、万能夹、单孔橡皮塞、药匙、玻璃管、自制弯滴管、Na2S(固)、Na2SO3(固)、NaOH溶液、浓H2SO4。3 实验装置(如装置图)4 实验操作41 按图连接实验装置,向玻璃管A端放入少量Na2S晶体,B端放入Na2SO3晶体。42 分别将两端滴管中的硫酸挤压入琉璃管内,A端反应生成H2S气体,B端反应生成SO2气体,过一会,两种气体相反应,使玻璃管内壁上附着淡黄色固体…  相似文献   

4.
苯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不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溴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放出溴化氢气体。人教版高级中学化学第二册中介绍此反应时,采取如图1装置。 图1装置有以下不足之处: a.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溴容易逸出,污染环境; b.铁屑或铁粉混杂于产物中,造成实验现象不易观察; c.溴化铁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不突出。 针对以上三点,本人对该实验做如下改进(如图2),供各位参考。 操作过程如下: a.气密性检查。 b.先向分液漏斗中注人6mL苯,然后用长滴管取3mL的澳,注人苯液下面。…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实验室中做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这两个实验时,分别把浓、稀硝酸倒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铜片来观察现象。这样操作,不仅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反应生成的NO2和NO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和不污染空气,可以把课本中实验改进如下。一、所用仪器、试剂及实验装置仪器:试管,集气瓶,烧杯,玻璃弯管,打气球,硬质玻璃管。试剂:铜片,浓硝酸,稀硝酸,水,NaOH溶液。装置:二、实验步骤和现象1按图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2向大试管中加入浓硝酸,再加入铜片,迅速塞上塞子。此时试管内产生…  相似文献   

6.
在现用化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大试管中进行,反应后几乎看不到一氧化氮的生成(因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实验现象极不明显,为解决实验中存在的这一问题,经过反复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实验效果很好,且装置非常简单,现介绍给大家。1 实验装置 U型管一端截去一段,并在短管处装上一个带玻璃管的胶管,如图1。2 实验步骤 a.按图1把仪器装配好,打开止水夹,从U型管的长端口注入1:3的稀硝酸,直到液面达到短管口处,同时悬着的铜丝浸没酸中。此时U型管两侧液面一样高。 b…  相似文献   

7.
同时证明生成H_2O和CO_2的实验河北教育学院(050091)武凤林,苏金才,郭英霞,王素芹一、实验装置如图二、实验步骤1二放少量的无水CllSO4粉末于干燥的玻璃管A处.放较多些无水CllSO4粉末于干燥试管C底部.2.加入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于试管...  相似文献   

8.
苯的溴代反应实验的改进江苏如皋中学(226500)于厥冰一、实验装置如下图:A.反应器;B.洗气瓶;1.液溴;2.铁;3.苯;4.CCl4;5.蒸馏水二、实验步骤1.在反应器A内装入铁屑和苯,分液漏斗内加入液溴,洗气瓶B内加入CCl4、锥形瓶内装入水...  相似文献   

9.
1 实验用品 集气瓶、去底具支试管、鼓风球、玻璃导管、乳胶管、浓盐酸、浓氨水。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3 实验操作 1.按装置图把仪器安装好,并检验气密性。 2.在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浓氨水和浓盐酸。  相似文献   

10.
a.教材中演示实验的不足。①需课前预制Cl2,实验分二步完成,浪费时间。②在灼热的铜丝伸入集气瓶过程中及反应后烟尘的激荡,Cl2会向外逸散,污染空气。③铜丝预先在空气中灼热,会使其表面被氧化成CuO,影响它在Cl2中的燃烧。b.改进后实验装置。整个装置分三部分(图1)。左边是Cl2发生装置,具支试管装入少量的KMnO4粉末,胶头滴管盛浓盐酸。右边是Cu在Cl2里燃烧性质实验部分,具支试管底部为一团细铜丝,导气管尽量伸入试管底部。中间是余气处理部分,Cl2通过这个T型管和具支试管的侧管通入到浓的NaOH溶液和碱石灰里…  相似文献   

11.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密封装置辽宁庄河三十一中(116400)李国德一、仪器设计及药品用量1.氯气发生器:干燥大试管一个,底部预先装有2克KMnO4,试管口塞有三孔胶塞,插有三支玻璃管,从左到右分别与:尾气吸收器,氢气燃烧室,盛8ml浓盐酸的小塑料瓶连接...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课本苯与澳的取代反应,若按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进行演示实验,因澳剧毒,如果苯与溴的用量过大,且反应在加入铁粉的条件下立刻反应,由于反应放热,使易挥发的液溴挥发外逸,不仅影响HBr的检验,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笔者进行了全封闭微型实验,有效地克服了上述不足,具体做法如下.一.装置(1)具支试管(2)苯与溴的混合液(3)带胶塞的铁丝,其下端经磁化后吸有铁屑(4)干燥管内吸足四氯化碳的绵球(5)盛有水的具支试管(6)气球二.操作按图装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大约2.ZmL和lmL的苯和…  相似文献   

13.
碳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有哪些山东莒南一中(276600)张守发通常认为,在加热时,碳和浓HZSO4的反应产物是HZO、SOZ和COZ,但实验证明,还生成CO气体.装置如图:上图中,1瓶满装较浓的NaOH溶液,2瓶盛有少量NaOH溶液,试管(5)中装有浓...  相似文献   

14.
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第二册讲述硝酸氧化性时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上对此实验是单纯在试管中进行的,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逸散到空气中,既污染了空气,也危害了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防止以上弊端,加强环境保护,对本实验的改进显得很有必要,改进如下(装置如图1所示)。1操作步骤a.向大锥形瓶中加入3~5cm深的NaOH溶液,并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b.向一中等大的试管中放进几片铜片,然后将此试管插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浓硝酸后,立即在此试管上倒放入一个大试管。2实验现象可以看到试管内发生剧烈…  相似文献   

15.
全封闭H_2S和SO_2反应装置甘肃华亭一中(744100)赵万田一、$ttDffi。M、极作步骤:1.在支管试管1中装人约0.6克FeS固体,2中装人约0.4克Na。SO。固体(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2:1)。在注射器3中吸入足量较浓的H。SO.溶液...  相似文献   

16.
1 改进的目的一次装入溴和苯 ,多次重复实验 ,避免溴蒸气污染教室空气 ;易于控制反应 ,操作方便 ,现象鲜明。2 实验装置3 操作与现象3 1 在实验准备室里根据实验次数 ,按每次实验约 1ml苯 0 5ml液溴 ,向a中先加苯再加溴 ,然后盖上瓶塞。3 2 课堂演示前 ,在烧杯c中加入 2 0 %的NaOH溶液。在分液漏斗b中加入少量从机床下捡来的螺旋状的铁屑 ,塞上带分液漏斗a和导管的双孔胶塞。在d中加入四氯化碳 ,e中加入水 ,在f中放入浸有浓氨水的棉团 ,然后将A、B、C连结起来。3 3 关闭b的活塞 ,慢慢打开a的活塞让少量的溴与苯…  相似文献   

17.
对高中教材中有关苯的溴代反应实验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1 实验用品 1:2(体积比)溴—苯溶液20滴,10%氢氧化钠溶液20滴,铁粉0.1g,浓氨水,棉花,蓝色石蕊试纸,方形磁铁(2cm×1cm×O.5cm),球形玻璃管,胶带等。  相似文献   

18.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典型有机反应类型.此演示实验的成功对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和掌握有机反应的特点尤为重要.而按现行教材的演示作法,实验效果却不甚明显.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改进,具体操作如下:(一)用先后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在一支2×20cm的干净试管中收集好Cl2和CH4的混合气体(体积比约为4:1)(二)按图安装好仪器.  1.试管(VCl2:VCH4=4:1)2.橡皮塞(带孔)3.玻璃导管 4.橡皮管5.止水夹 6.铁架台7.小烧杯(内盛紫色石蕊试液(三)在教室内,松开止水夹…  相似文献   

19.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20.
中师化学第一册P134[实验6-2]由碱石灰和氯化氢两种物质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改为用浓氨水,不需要加热,利用其挥发性,得到氨气。利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吸入浓氨水,可作氨的喷泉实验好几次,其装置如图1。图1氨气的喷泉实验1.一次性输液管插头2.6、7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