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术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武德是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和鲜明旗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浪潮正在悄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本文阐述了武德的基本内涵及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通过剖析认为武德在健全和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中有其独特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从当前大背景出发,对武德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提高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武德的普及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强大的辅助作用。对于在校大学生应大力普及武德的相关知识,习武者可以武技与武德一起提高,不习武者可以了解武德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传统武德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武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受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传统武德的精神内涵及其修养过程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容和道德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武德的主要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武术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武德的培养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武德教育的意义和武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阐明了武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武德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磊  龙佩林 《体育世界》2008,(11):60-62
为了更好的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高当代大学童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德精神与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研究武德精神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弘扬中华武德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20,(2):185-188
本文旨在调查其起源及明确武德精神具体代表的内容,并探究其继承和发展的方式与当今价值观是否相吻合。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调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培养的现状。武德就是历代习武之人在实际行为中总结出来的,它广泛吸收了我国各种传统文化思想,尤其是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颇深。就目前来说,可以肯定的是武德在高校的德育建设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尊师重道、重信守义、立身正直、谦和仁爱的思想,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武德铸人格,即通过文化的“内辑”与武化的“外悠”相互启发,来实现青少年身体与心智的强健,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全面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文章希望通过对武德内涵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契合性、武德精神与当代和谐社会构建指导思想的一致性、武德教育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统一性三方面进行阐释,论证武德教育在思政教育、人格完善以及强健身心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与价值,为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的辨证道德论认为,自人类道德产生以来,道德就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要求中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武术也具有时空流动性的特点。武术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当代的武德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基本立足点,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武术发展的要求为根本,充分发掘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谈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武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自它产生以来,就被纳入中国伦理之道。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哺乳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术之人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内涵——武德。本文通过对武德教育内容的继承和发扬的研究,针对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相对滞后和滑坡的现象,提出了武德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女生武术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是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巧用口诀教学;示范法的运用;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运用动作攻防含义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注重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手段,来调动高校女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传统中的武德规范及有关体育道德的重要观点和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对新世纪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武德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武术文化与高校武术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借人体运动方式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寓中国文化、哲学为一体,集儒、道、佛三教诸多内涵为一身,是中国历代名人志士历练自我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有利于良好品行的形成,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学武之道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武术教学必须坚持武术文化教学以达到武术为人才终身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高校武术课应注重武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作为我国的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武术的同时除了武术套路本身,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习武之人要有武德;读书之人要有道德;经商之人的诚信也是一种道德体现。人无德不立。从古至今,“德”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所以,在高校开展武术课时,武德的教育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及道德的精髓,与西方体育文化提倡"竞争"的思想不同,传统武术更提倡"贵和尚中"等中庸思想,因此通过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可以培养学生知礼、尚德、谦逊、和谐等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趋势是积极的、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令人堪忧的情景。高校的道德过分注重形式化、理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改造往往只局限于在校的这段时间内,无法化育成性。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开展武术课的德育价值,研究结果认为:中国武术是一种特殊的德育教化手段与资源,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开展武术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与影响是深远的、意义非凡的。  相似文献   

17.
武德是武术文化内容之一,优秀的中华武德对大学生的德育建设有积极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和吸收优秀的传统武德思想,让武德思想服务于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厌学入手,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地介绍培养大学生武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水平和选择多样性教学艺术手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运动参与与个体社会化双向驱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学生运动参与包含的社会化信息主要反映在身体认知社会化、性别社会化、人格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4个方面.运动参与中的社会化是通过与体育运动相伴随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互动、意义、认同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大学生运动参与过程中,校园体育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环境,并作为媒介,促成了运动参与与个体社会化的双向驱动,并推动着每一次循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