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轻教师负担是国家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运用多源流理论探析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议程可知,其顺利出台主要源自三重动力:由中小学教师负担数据指标与系列焦点事件构成的“问题源流”,由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政策共同体群策群言组成的“政策源流”,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力戒形式主义的重要指示以及公众舆论推动形成的“政治源流”。三大源流汇聚并产生耦合效应,教师减负的“政策之窗”得以开启。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应增强对问题源流的敏感性,重视公共问题的政策驱动效力;持续优化政策源流,切实发挥不同利益主体的政策构建功能;充分利用政治源流,凸显国家的政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双师型”教师政策存在准入标准不统一、管理比较粗放、评价考核不科学等短板,论述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双师型”教师政策的特点、我国“双师型”教师政策发展进程和问题,并就国内外相关政策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我国应广泛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制订、完善“双师型”教师准入政策、专业要求政策、培训政策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民族职业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表达,也是政府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理性工具。但由于其是在现实条件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所以难以规避政策工具运用的“有限理性”。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采用教育政策工具和教育发展要素的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在政策工具运用上存在能力限度、效率限度和可持续性限度。为了更好地超越其限度,未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应至少实现政策工具使用从“过溢”向“均衡”转变、运用自愿性政策工具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和政策制定的“即时性”向“可持续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十年来,我国政府不断补足政策短板,乡村教师政策聚焦于村庄学校、教学点教师,再进一步深度聚焦于最薄弱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通过细化补充、强化保障、优化管理和深化质量等多方面不断加强乡村教师政策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为提高乡村教师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打下坚实基础。但乡村教师政策仍有缺失,尚需进一步以调查、监测手段,夯实政策改进的研究基础,并彰显教师政策制定的乡村立场。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管理政策?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师管理政策由低到高呈现出三种状态和性质:有序状态(规范化)、活力状态(交易化)、愉悦状态(人性化),它们包含着不同的维度,发挥着不同的功效。通过维度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师管理政策缺少“自由”和“道德”两个维度,制定政策应考虑完整地包含“学校目标、利益、专业发展、自由、道德”等五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国以师为重:韩国教师政策的改革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韩国,教师被视为“国民的典范”,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与韩国善于调整和改革教师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考察了当前韩国教师政策的改革情况,介绍、评析了教师政策的主要内容:《综合计划》和降低教师退休年龄。最后简要论述了韩国教师政策给予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系统回顾我国“县管校聘”政策研究总体情况,主题涉及政策发展、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工具视角、理论思辨与国际比较6个方面。这些研究对政策落实有积极意义,但亦呈现出区域政策横向关注有余而纵向发展研究不足、政策文本与实施分析颇多而政策过程分析欠缺等问题。未来可侧重开展“县管校聘”的纵向发展性研究,深挖其教育效率与产出,以多学科理论视角剖析“县管校聘”推动教师流动实效,探索其未来发展变量与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是对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传承,它有效契合了各省“精准在地”师资培养的需求,日益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但其政策效能却未能充分发挥。政策执行是政策系统的关键,本文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的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目标笼统与偏离、执行主体角色模糊与冲突、政策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政策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等多重因素致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要治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的偏差,需搭建组织,建立教师定向培养组织体系;统整理念,以“新乡土性”整合培养实践;完善政策,科学优化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强化培养,追求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培养;加强评价,创设“以评促建”的提升机制;保障实施,改善政策环境提升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97年将“师范教育”改称“教师教育”,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至今已历10年,今年又逢“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再度施行,这无疑把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又一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教师的问题被格外重视,其方向就是走向专业化发展。10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有什么经验和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以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契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此,本报“教育科学”专刊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一起特邀中央教科所几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发展更是波澜壮阔。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框架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政策理念凸显“三性融合”和“理实一体”,政策举措注重“多主体协同”。政策演进逻辑呈现以下特点:教师培养从注重“规模”到“规模与质量”并举,任职资格从参照普通教育模式到更加鲜明的类型教育,评价考核从“单一主体”完善为“多元参与”,教师权利从注重“社会价值”走向“社会价值”与“个人权益”并重,执行主体从“自上而下”单一化到“上下结合”多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由“高等教育的边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内容不断完善,合法性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态度也越来越积极,政策发展成果值得肯定,但是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整体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甚为薄弱。从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产生的背景、演进、政策执行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旨在以优化“出口端”均衡配置师资,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但受政府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公费师范生需求、高校内生动力难以由外部政策激发、政策现实立场引发情感阻抗等因素的制约,陷入“留不住”与“不适合”的“数”、“质”双重困境。为此,可从“入口端”破局,招收包括优秀在职乡村教师在内的愿意扎根乡村教育者为公费师范生,为建设“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和理念具有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的,也是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由“国家本位观”转向“国家——社会双本位观’’以及刑事政策的指导理念由“报应性正义”转向“恢复性正义”的结果。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进入立法阶段,对于它的内容的探讨仍然只是理论上的探讨。如果要在我国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虽然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少的障碍。因此,在具体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时候,应当进行一些刑事政策_上的引导和刑事诉讼程序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原国家教委首次提出职业学校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之后相继出台了15部政策文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了规范。但这些政策本身仍有很多问题存在,如“双师型”教师标准界定不清、“双师”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缺乏等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应从政策角度确立“双师”教师的标准。进而建立“双师’’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双师”教师的培训培养体制,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和理念具有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的,也是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由“国家本位观”转向“国家——社会双本位观’’以及刑事政策的指导理念由“报应性正义”转向“恢复性正义”的结果。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进入立法阶段,对于它的内容的探讨仍然只是理论上的探讨。如果要在我国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虽然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少的障碍。因此,在具体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时候,应当进行一些刑事政策_上的引导和刑事诉讼程序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实现了“三大转变”: 投入主体由“农民”转向“政府”;投入管理体制由“乡镇为主”转向“以县为主”;收费办法由“多费制”转向“一费制”,并进一步向“免费制”过渡。但为确保政策实效,还必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民间资本的投入水平,改革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人性假设论,将教师分为“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三类.提出在制定“教师流动政策”时,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特点和需要,使教师能在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获致个人目标的满足.从而完成从“服从”到“参与”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流动”政策身上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一直致力于“指导力不足教师”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从政策演进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对“指导力不足教师”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从“萌芽期”对概念内涵的丰富到“发展期”对政策定位的完善,再到“成熟期”对人事管理系统及其运作流程的制定,明确了这三个重要时期的特点,并分“认定前”、“认定中”、“认定后”三个阶段对其人事管理系统及其运作流程进行了具体剖析,最后从政策设计、落实、完善等多个角度对日本30余年改革探索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政策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准确把握政策意图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践效能,而对政策意图的把握离不开对政策整体图像的研判。为此,着眼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政策,运用政策文本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策文本的数量、类型分布、颁行机构和主题特征等维度进行定量刻画,进而从“减负”政策的时间节点与实践效用、“减负”政策的专门生产与法理效力、“减负”政策的配套体系与组合效率、“减负”政策的内容设定与明确执行等方面展开学理反思。旨在廓清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政策的图景,不断提升“减负”政策的解释力,最终以“减负”政策的实践效能彰显助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特征有助于政策执行者理解政策目标及政策制定者的意图,最终实现政策的有效运行.选取2010—2020年我国颁布的23份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政策文件,采用政策工具的理论框架对其中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中政策工具使用在具体教师发展主题文本间存在差异,呈现多样化和交叉性特点,政策制定者更加注重对目标群体的赋能和赋权.对此,政策制定者需进一步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确保政策文本兼具强制性和灵活性;要从规定性政策向发展性政策转移;要注重发挥政策工具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