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学习习惯培养尤为重要。观察中发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邓平 《文教资料》2013,(2):149-15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本文从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入手,试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分为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对幼儿提出适当的期望;趣味教育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重视细节;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良好的保障,精神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在无形的退化,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幼儿园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生活自理方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此.我们应利用生活中的细节来培养孩子.通过恰当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文明礼仪。小到幼儿人园离园、餐桌礼仪的睡眠姿势等,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从细节中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细节随处可见。我们可从以下几个细节方面来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习惯...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幼儿在3—6岁的发展阶段,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掌握自理能力。而劳动教学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它与智育、德育、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意识到个人劳动努力和成果的关系。从细节开始,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主动帮助别人劳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良好的保障,精神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在无形的退化,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幼儿园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生活自理方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9月,都会有一批幼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踏进幼儿园后,这些幼儿会发现园内的生活与家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干"。于是,幼儿出现了各种不适应。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和管理"的教研活动,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效果十分显著。下面笔者就从幼儿的进餐管理说起,谈谈自己对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体会。一、家访先行,了解幼儿的进餐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学习和生活能力有待培养。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恰当的儿歌,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李艳萍 《云南教育》2000,(19):12-12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生教育的起始——幼儿教育。我认为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应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人的习惯,是经久养成、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优良的习惯有利于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而不良习惯则有碍人生发展。   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习惯。生活自理是人生自主的根基。幼儿一入幼儿园,就在一个群体中生活,开始接受社会教育。在家里,许多孩子依赖家长,特别是当今的独生子女,往往许多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幼儿入园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如饭前洗…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幼小衔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可从几个方面开展: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家园同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陆文婕 《考试周刊》2008,(5):229-230
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幼小衔接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家园同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从培养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在关键期进行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生活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根据幼儿认知的发展,让幼儿学习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2):192-192
正"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是对幼儿实施做人的基础教育,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成长的需要。一、关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纲要》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14.
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但当前很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很强,对教师和家长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为此,幼儿园需要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发展水平,从推进幼小衔接的角度,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幼儿生活自理提供充分支持。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为幼儿生活自理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增强幼小衔接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5.
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指以幼儿身心特点为基础,针对幼儿的生活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引导幼儿的健康、良好发展。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常规与随机、环境与氛围、游戏与互动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实现幼儿健康生活养成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小班孩子刚离开家庭环境,较多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爱哭闹、不合群、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幼儿进行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老师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要全力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及生活,慢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常规,下面对小班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洁 《考试周刊》2015,(13):194
<正>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幼儿受益一生,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幼儿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而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幼儿园生涯养成的,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在工作中有侧重地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入手,锻炼幼儿,使其有规可循,养成习惯。现就如何培养我班幼儿的正确书写姿势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周辉 《学苑教育》2021,(9):69-70
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幼儿习惯养成尤其如此。基于此,本文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探讨,从生活细节、纪律约束、家校合作三个视角展开思索,以期能抓住幼儿阶段这一重要时期,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其一生获益。  相似文献   

19.
<正>“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思考中学习,在秩序中成长,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成长,还可以塑造幼儿健康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幼儿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不仅容易形成,而且相对稳固。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情况展开详细分析。一、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首先,在幼儿园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热爱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习惯在人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为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家庭、幼儿园两方面入手,家长和教师以身作则,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