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
沁水县西文兴村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革新家和一代文学宗师柳宗元同宗后裔隐居地。柳民氏居是柳氏世家以血缘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遗存。柳宗元文化在柳氏民居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一再向永贞革新的反对派们投递书信,企求能重新得到朝廷起用.这一无奈之举都源自他被贬永州后的生活状况和光耀柳氏家族以及"利安元元"的经国济世思想.  相似文献   

4.
史书与地方史志中多处记载柳氏家族避难于"王屋山"。这一隐居之地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多次选择这里避难?这些问题对于破解柳氏民居与柳宗元家族之关系十分重要。本文从3个方面论证了沁(水)历(山)一带为柳氏家族的避难之地:一、沁历一带历史上长期属河东郡管辖,属同一行政区域。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形成了共同的语言习惯,生产、生活习惯,是柳氏家族避难的首选之地。二、沁历一带悬崖峭壁、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处两郡数县交汇之处,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理想的避难之所。三、沁历一带有柳氏家族的"皇奉食邑"与庄田家产,为其家族避难提供了物质基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柳宗元及其家族避难之地就在(太)行(王)屋间的沁历一带。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 "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
西山再考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是现永州潇水西岸的哪一座山?其争论已旷日持久,笔者经过实地考察论证,认为珍珠岭即柳氏笔下的西山。  相似文献   

7.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中唐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以民为本,甘为民役”的政治理念,就其来源、形成与发展及其实践与成就作了多维度的分析和论述,充分肯定了柳宗元“民役”理念的哲学、政治和社会治理价值,对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书信具极强的文学性和特殊的文学价值,其风格自由直率、细腻深致、犀利峭拔、沉郁顿挫、诙谐幽默,其结构自由而严谨,其语言峻洁,比喻、引用、归谬、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大大加强了书信的文学感染力;柳书信对探讨文学写作和柳宗元研究有其价值,由此,可了解作者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写作一方面拯救了困境中的柳宗元,另一方面过分的困窘遭遇也一定程度损害了其创作。  相似文献   

10.
1978年至今,国内柳宗元研究走出了“尊法批儒”怪圈的影响,从思想价值、人生态度、作家心态、审美意识、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体现了新时期柳宗元研究与其他文学研究同步转型的特点,使“研柳”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构成一门与大学科有紧密联系,又自成单一研究体系的学科—柳学.而今临近世纪之交,对过去柳宗元研究状况作一回顾,推动“柳学”向更为纵深的层面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20年来国内研柳论文择要综述如下:一、关于柳宗元家世和生平思想的研究这是研柳的传统课题,是对其作品进行研究的基础,近年来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二、关于家世生平的考辨.周凤章的《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辩证》(《文学遗产》1993年第1期)和吴文治的《驳正〈柳宗元事迹的一点辩证〉》(《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两篇文章,围绕柳宗元的岳父是谁,何时成婚,有无子女等问题,周文主柳氏岳父为杨凝,吴文仍主传统之说,认为柳氏之岳父是杨凭.1994年李浩在《西北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柳宗元婚配与子女考》一文,支持吴文观点,并指出柳宗元之妻杨氏卒后,柳宗元在长安与和娘之母同居,贬柳州后,又与“士人女”同居生周六(柳告)、周七、殷贤等姐弟,一生无再婚之事,“周六于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1985年周寅宾  相似文献   

11.
论韩柳--韩柳哲学、政治、文学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愈、柳宗元同是中晚唐学界哲人,官场名宦,文坛巨子.在哲学上韩、柳互为论敌;政治上则有同异;文学上同为“古文运动”主将.韩、柳同开宋明学术之先河,韩愈推明"道统",抵制佛教,巩固封建统治,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其历史影响大于柳宗元.但柳宗元之哲学观和政治观又有长于韩愈.  相似文献   

12.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以“愚”宣泄诗人内心情怀柳宗元《愚溪诗序》中却…  相似文献   

13.
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活动,失败之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办”(《冉溪》),柳宗元内心充满了忧郁和愤懑之情。司马之官,位卑职闲,官场失意,便寄情山水,这是柳宗元的无奈,也是我国古代士大夫的普遍选择。文人游历山水,当然会犯吟诵之瘾,其《八愚诗》乃排遣愤懑的谐韵之作,可惜今已亡佚;而与之匹配的《愚溪诗序》则幸留于今,遗香袅袅如缕。柳氏为文,善处虚实。文章起笔于实写溪水之位置和流向,虚写(“或曰”  相似文献   

14.
第六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7月在山西晋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韩国岭南大学的120多位柳宗元研究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柳宗元研究与柳氏民居旅游发展”主题展开。在历时两天的研讨会上,学者们围绕柳宗元思想内容、诗文文本、考证校释、渊源与影响、文化产业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和广泛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由于理想破灭,无所作为;群疑当道,故交疏远;水土不服,命运多舛;骨肉凋零,战友亡故;健康恶化,没有子息,柳宗元贬永期间的心态可用“千万孤独”来形容。在柳宗元的诗文创作里,孤独心态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包括孤高、孤冷、孤囚、孤荒、孤傲等。由于孤独,柳宗元关于宇宙、政治、历史、人生等问题思考也显得深刻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6.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考查基础上列举了柳氏民居从选址、建筑构造、文化、民风等方面“隐”的特色,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该特色与其先祖柳宗元的悲剧一生及他的“谆谆教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隐”的理念对现代人在多方面仍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册,分别增选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信虽然写作的年代很相近,而且在许多说法上有一致之处。但终因个性、政治见解、个人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了一些差异。现分别就两文所涉及到的“师”、“道”、“文”、“气”诸方面进行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文章学说述评曹辛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但是“雄深雅健”①的文章家,而且是“俊杰廉悍”②的文章学家。《柳宗元集》共四十五卷,政论、史传、寓言、游记,众体毕备。其文章学说散见于书信、赠序、序跋、碑志等文章之中。他针对文道、文用、文质、文体、文技、...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苏轼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苏轼师法柳氏,并在继承中有所发展。本文主要尝试从人生道路、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来分析柳宗元对苏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