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两百多年前,瑞士有一位钟表师,他所制造的手表可以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秒。后受冤入狱,狱方继续让他从事制造钟表这一职业,并为他创造了比入狱前还要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无论怎样“尽心竭力”,再也制不出能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秒的手表了。于是,这名钟表师断言:埃及金字塔绝对不是由奴隶建造的,  相似文献   

2.
1536年,法国的布克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里,他们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这种奇怪的现象归结为制造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叫《神奇的"布克现象"》。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里,他们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制造环境的不同。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这就是所  相似文献   

4.
谁都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奴隶建造的。而有人居然作出了一个语出惊人的结论: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乐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判断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36年,布克因反对罗马教庭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入狱后就被安排做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其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他在自己的作坊里,每次都能使钟表的日误差低于1/100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布克现象”与“布克预言” 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里,  相似文献   

6.
塔·布克是第一批因反对宗教统冶流亡瑞士的钟表匠,是瑞士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1536年,他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狱方无论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的情形却不是这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楼炎阳 《科技文萃》2014,(8):108-113
提起瑞士钟表制造,很多人会下意识想到“Manufacture”一词。因为“Manufacture”代表了一种高端、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即由一家表厂负责手表制造从概念研发到零件生产,到机芯组装,再到外观装饰的全过程。但要说到真正能够反映出瑞士钟表“国情”的,还得是另外一个词一一“Ebatlches”。“Ebauches”所代表的生产模式比“Manufacture”出现的时间更早也更加普遍。近两个世纪以来,由前者制造出来的钟表机芯起码是后者的10倍以上,或许能达到50倍、100倍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8.
陈黎明 《考试周刊》2009,(38):151-151
一、"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会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却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因此他也就无法确定精确的时间。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相似文献   

9.
谜中谜     
手表实际上就是齿轮、杠杆、弹簧的组合,有人甚至将手表称为齿轮间的游戏。制表师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不同齿轮、杠杆、弹簧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以此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奇表、怪表。但不论手表多么新奇,抛去神秘的外衣,依旧是齿轮间从头到尾的传动关系,所以再复杂的表也可以“一语道破”。而在今年的巴塞尔钟表展上,一款艾美的神秘指针手表却成了例外,奇特的走时方式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各路钟表爱好者对其原理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时间这款艾美神秘秒针手表真成为了谜中之谜。  相似文献   

10.
陈冰 《良师》2010,(12):5-5
他一直顽固地戴着这块手表,一戴就是10年。 可就是这一块手表,在某一天,指针静止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拿着它去街角的修钟表摊去修理。等他转过身接一个电话的当口,表已经修好了。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文萃》2013,(8):36-43
陀飞轮制作技艺滥觞于十九世纪,当1801年法国内政部批准被亚伯拉罕一路易·宝玑(Abraham—LouisBreguet)称为“陀飞轮”(Tourbillon)的怀表调校装置专利的时候,丝毫没有意识到将要开启一扇钟表制造史上最辉煌的大门。陀飞轮,由最初只是怀表上对重力的逃脱,到今天成为手表复杂技艺的高水准代表,本身就是钟表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一毫秒能做什么?一辆时速100千米的汽车可以行驶不到3厘米。人类眨一次眼睛,需用时300多毫秒。如果这一毫秒给了狸藻,哈哈,它能吃完一餐!  相似文献   

13.
三个意外     
第一个意外:几十秒的混乱中,手表不翼而飞一天,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小测验,要求以笔答的形式,五分钟之内完成。当时我没带手表,为了计时,我向学生贾A借了手表。五分钟之后,我把表还给了他。就在我让学生到前面交卷的几十秒钟的混乱之中,那块手表不翼而飞了。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13,(6):16-17
小婴儿的变化可以精确到每一天,我们为孩子,当然也要精确到每一度,每一克,每一毫米……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2,(5):17
瑞士的钟表行业一直享誉全球,劳力士就是最著名的机械手表的代表品牌。然而,上世纪初,伴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率先发明了石英表。石英表不仅价廉物美,而且走时精确——在一天之内误差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钟表新品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一、“雷达”表:采用最新技术,精心制作,成为外型美观、走时精确的新名牌表,号称“永久美观,永不磨损,永恒准确”。 二、使用寿命最长的手表:美国研制的“同步2100型”太阳能手表宣布可使用百年。这样既防震,又不用电池且寿命最长的表当然受欢迎了。 三、世界上最复杂的手表:法  相似文献   

17.
"手表效应"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确定哪一只表更精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精确的时间.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相似文献   

18.
学校管理需关注的几个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表效应”。大家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走时不同的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相似文献   

19.
“只做机械表”的宝珀,被认为是承袭了古典欧洲最具美感的钟表制造美学和制造技艺的手表品牌,自1935年创立以来,它一直备受欧洲贵族和闲阶级的推崇。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萃》2014,(2):20-21
瑞士钟表联合会发布了2013年11月瑞士钟表出口具体数据。从总的成交总额来看,手表出口额度维持在20亿瑞郎比及2012年同期下跌1.5%,钟表总体额度比之2012年同期下跌了0.5%。从手表材质来看,铂金材质手表出口成交额增幅依旧显著,虽然比之10月增长达到了99.6%。金质手表持续下跌。69%的下跌比率看似波澜不惊。从手表价格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