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卫兰 《教育与职业》2007,(27):114-115
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使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因而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习得意识,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以及汉语词语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具有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语音理论的影响;二对汉语词汇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内容;三是促进了汉语的文体、修辞发展。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中国诗歌表达内容的工具,中国诗歌无疑会受汉语的制约,最为显著的,是汉语音韵对诗词格律的影响。中国诗歌也必然对汉语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突出地表现在词汇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比对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孔子学院塔籍本土汉语教师和中国汉语教师在汉语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教学方面的异同,针对该孔院本土汉语教师和中国汉语教师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希望可以对塔吉克斯坦乃至中亚五国孔子学院中国及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体系·观念·语言——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经历了从白话文本体、社会-白话文本体、政治本体、社会-历史本体、"文学革命"本体,诸现代性本体,到现代汉语本体的变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回到语言载体本体.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采人文性、审美性、现代汉语文学性三者统一之标准,分为先导期、成形期、成熟期、转型期、繁荣期、多元期凡六期.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文体,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思潮流派,文学社团流派,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中国现代汉语文学与西方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承传关系与源流关系.现代汉语是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的语言载体,是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根本标志.回到现代语言本体,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命名,对时代歧见引起的分期争议等闸题的解决,对全球现代汉语热,均有意义.回到语言艺术本体的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可以科学、真实地把握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学习必不可少,它是使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汉语的必要基础,更是汉语魅力的体现.所以汉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尤为重要.对文化教学作过多的理论论证,其实际意义并不大,如何将语言与文化教学完美融合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汉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因素的引入值得探究.本文论述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基石地位,对外汉语教材中引入中国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并浅谈在汉语教材中引入中国文化因素的内容及方式.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 ,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全世界使用汉语的人数超过 12亿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在历史上 ,随着文化扩散 ,汉语向中国周边地区传播 ,越南就曾使用过汉语。特别是公元 7世纪 ,正值中国盛唐时期 ,中国文化东传日本 ,汉语文字对  相似文献   

8.
越南汉语教学历史长,程度高,对于汉语国际传播具有借鉴意义。目前,越南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为:教师中本土教师多,学历层次偏低;中国教师少,多为志愿者,且年龄小,教学经验不足;汉语课程实用性强,注重商务汉语教学;本土汉语教材少,多使用中国教材;教师汉语授课比例高,对教学法有一定了解。针对上述特点,本文提出要加强对汉语教师精进科研、提高学历的外部激励,加快本土汉语教材特别是商务汉语教材的开发,增加实践型汉语教师培训,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日语的和制汉语词汇是日本人利用汉字自创的词汇,在中国也被广泛使用.本文对和制汉语的概念、分类、产生发展以及传入中国原因作出简单的分析,对和制汉语词汇在中国的传播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商务印书馆2002年斥资一百万元人民币,设立语言学出版基金。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用于资助对汉语、汉字或中国境内其他语言文字的现状或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有贡献的中国学者。特别提倡汉语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非汉语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对外基础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障碍常常会影响外籍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作为汉民族的交际工具,汉语还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语的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传授,所以在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文化、观念文化、词语文化是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而文化的渗透,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中国的日常生活模式、讨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了解中国人在交际中的言语行为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对通过HSK考试后进入非汉语专业学习的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针对非汉语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困境进行有效的汉语传播。  相似文献   

13.
李雄伟 《考试周刊》2009,(41):29-30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是中国和西方世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可以反映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和融合。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及其对汉语的影响进行梳理,以达到认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处理方式的目的。并指出现今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隐藏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吸收其他文化,更好地利用其他文化的精髓来充实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文化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汉语学习者想要学好汉语,必须掌握这些涵义丰富的汉语文化词。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对汉语文化词进行界定和分类,探讨汉语文化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传播中国形象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汉语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密不可分。国际汉语教材是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重要媒介,肩负着向汉语学习者输出正面中国形象的重任。在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时代背景下,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的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文章基于对当前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人物自塑与话语建构的考察,借鉴中国人物形象设计的相关研究,探究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汉语化进程"表现为历史汉语对东亚周边民族和毗邻国家语言的持续影响。中国文化的内敛性和中央集权制遏制了历史汉语的国际化。没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汉语国际化"实际上只是海外华人和少数外国人的"汉语学习热"。汉语的国际化进程要立足于全球化趋势,放眼22世纪,制订具有长期效应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外汉语教材文化意识的调查和海外汉语教学环境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海外汉语教材的文化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海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的需求。应增强海外汉语教材的文化意识,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并重,由单纯的语言型教材向语言文化型教材转变,满足海外学习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蒙古国大学外语教学中仅次于英语和俄语的第三大外语,汉语教学在蒙古国具有重要地位。文章结合对蒙古国部分高校的微观研究以及对蒙古国高校汉语教师的调查问卷,综合分析了蒙古国汉语教学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专业课程是蒙古国大学汉语教学的主体,汉语专业教材多为中国大陆出版;中国教师多为志愿者,专业对口,但是年龄小,经验不足;教师授课注重与学生互动,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初年便有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到了盛唐,更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日本"遣唐使"到长安学习,掀起汉语学习的高潮。中国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大学讲授始于1950。1982年,中国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迅速增长。中国国家对外汉  相似文献   

20.
张育智 《海外英语》2014,(20):229-230,24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数十年,人们对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争论已久。在其背后,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通过对中式英语、英式汉语和中国英语的成因及表现的对比分析,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