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已经持续进行了6年。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在通往教育理想的道路上,她肩负繁荣教育科研的使命,在江苏这块充满教育智慧的大地上,催生出一片绿色,构筑起属于教师的对话平台。从2000年的2000多篇论文到2005年的20000多篇论文,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她牵手,展开真诚而深入的教育对话,展示丰富的教育智慧与科研成果。我喜欢哲学,并时常用哲学的眼光来审思教育现象。我把思考的结果写成《自由:教育现象的哲学诘问》一文,参加省内一知名征文活动,结果没有获奖。自信和自尊驱使我将此稿投给“师陶杯”,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3.
前进路小学以“自强不息、善学创新、科研引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该校以校本学习与优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抓手,建构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学习机制,开发以“关键事件”为核心内容,以教师发展“四能力”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推动着该校师生的协同发展。在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中,  相似文献   

4.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翻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从三年级的每单元一篇逐渐增加到四年级的每单元一至两篇、五年级的每单元两篇,而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总量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上?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共有的疑惑。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对教师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培训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者必须服务意识浓、教育理论深、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这是做好教师教育工作、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而要建设好这样一支师资队伍,必须依托学习型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努力把培训者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培训者必须学会学习、实践、反思、协作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理念、教育理念、新课改理念这几个概念,在中国教育文本中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但对其解析却众说纷纭,以至于出现泛用或滥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因此,采用溯本探源、对照比较的方式,对理念、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的内涵作一透视、梳理与辨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演进.  相似文献   

9.
存少辉 《新课程研究》2009,(7):121-121,124
在上个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文的文学课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矛头直指它的思想僵化、程序落后和模式公式化、概念化;在讲文学课时,常常将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和庸俗化了,即脱离文本、更脱离人本,大讲特讲其所谓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等,仅仅满足于课本的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10.
白岩松说“痛并快乐着”,这句实话道出了无数人心中的感慨。对于我来说,教育科研就是一条艰辛的跋涉之路,也是一条幸福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1.
尹旭华 《中学文科》2009,(18):119-119
课程改革的施行,远程教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要重新认识课堂及其教师、学生、教材等诸组成要素,树立新的课堂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材观。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月,本人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第二届世界教育科学大会。会后,参观了伊斯坦布尔大学。本文从伊斯坦布尔大学的建筑谈起,其建筑特色是伊斯兰风格,并融入东西方元素。伊斯坦布尔大学诞生于宗教更迭之际,她与宗教的关系若即若离,在回归伊斯兰的呼声中,她保持着固有的矜持与冷静。伊斯坦布尔大学历经风风雨雨500多年,告别中古,却依旧有中古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周一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全国享有盛名的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和他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贡献,已广为人知,对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将帮助广大语文教师从他的语文人生中,汲取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4.
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是一个很笨的孩子。一篇课文,比如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别的同学一节课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啃”三四节课也是半生不熟。老师让大家齐背,我滥竽充数小嘴一张一张地也能顺下来。老师让一个一个地背时,我就有些恐慌,结结巴巴地背不上来。  相似文献   

15.
世间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无比珍贵。它的名字叫“缘分”。正如佛教大师所说,人在大街上走,两人互不相识,能擦肩而过,就需要300年的修行。我与《河南教育》相识相交已逾23个春秋,这份缘分的修行到底该用什么时间单位来计算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我们无时不在思考和探讨着如何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听话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早时的“严师出高徒”、“因材旆教”,到当今的“师生角色变化”、“换位思考”等方法和措施,都细心揣摩和研究过,但却忽略了一些看来平常而教育效果非凡的做法,那就是微笑、宽容和赞美。  相似文献   

17.
出生于幼教世家,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幼教工作33年,先后担任过幼儿教师、教研员、副园长、园长。从教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市级科研,撰写论文二十多篇,参与编写了多套幼儿教材。她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个人素质,与房地产商合作举办了八所分园.开创了重庆市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之先河,探索出了一条重庆市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有效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3,(11):15-15,16-17
“生”于我国的特殊时期,起于教育界,起于留学回国人员,作为一项宏大的人才计划——已经走过15个春秋的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她不仅对我国教育界,而且对整个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进程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媒体观和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人们如何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知识观决定着媒体观与教学观;反之,教师如何使用与设计媒体,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则集中体现了教师所秉持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许多教师通过邮件、QQ、电话或者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询问或探讨语文教学的凭借——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有一些学校希望我能为一线教师讲解优化语文教学设计的规律。《福建教育》为广大一线教师着想,邀请我将关于优化教学设计的想法诉诸笔端。今试图用浅显的文字,通过自己的教例表达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