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它的创作、真伪及流传始终是六朝以来的历史之谜。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唯一可信的记载,唐野史的记载在其后,不能因唐野史之谬误而怀疑何延之记载的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
墨家逻辑的谬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谬误论是墨家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对谬误论的原创性研究,内容丰富、深邃,有中国特色。《墨经》结合中国古代语言的特点,分析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方面的谬误,讨论谬误的产生根源和预防方法,形成初具规模的谬误论,至今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月十二至二十四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甲骨学家、《甲骨文合集》主编胡厚宣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胡厚宣教授先给我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生作了《中国甲骨学研究的历史》、《中国甲骨学研究现状》等专题报告。报告对中国甲骨学的产生与发展,甲骨学的兴起对中国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的影响,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巳故逻辑学家李匡武先生曾在《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上发表《论逻辑谬误》一文,评述了西方关于逻辑谬误的若干理论,其中比较详细地评介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弥尔(J·S·Mill)和柯比(I·M·Copi)的谬误分类理论.李先生的这篇文章很有意义,也很有启发性.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现代谬误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很有必要继续予以介绍,以获得谬误研究的完整印象.同时,也引出了评价以往谬误分类理论的问题.所以,我们愿承继李先生的论述,续论逻辑谬误,并以此纪念这位逻辑前贤.  相似文献   

5.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一书共选入论文二十四篇。收入了关于探讨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历史发展的线索、小说理论家对小说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幻奇派」小说理论发展的历程和我国白话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等论文,还有专文着重讨论了评点派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明代后期小说理论的发展及其原因。对于我国古代评点家李贽、  相似文献   

6.
谬误论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墨家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分别对谬误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其相同点是墨家和亚氏都分析了思维形式方面的谬误,都重视对语言和违反矛盾律所犯逻辑谬误的分析,其不同点是墨家和亚氏对谬误分析的表现形式不同,以及其谬误理论的系统化程度不同,墨家逻辑和亚氏逻辑是本质相同而形态不同的两种谬误理论。由于人类思维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它们所形成谬误论的本质也是相同的,但又由于它们的谬误论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如当时中西方论辩形式不同,逻辑体系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谬误论的内容和形式也就不同。它们各具特色,在当时都对反驳诡辨,认识真理起了巨大的作用,比较墨家与亚氏的谬误论,认识共同异和发生发展规律,是中西逻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学有没有历史理论?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起,从那时起就一直困惑着许多史学工作者.2011年,经过15年努力,我校瞿林东资深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一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系统而深入的回答.该书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全书三卷,130万字,对先秦到清代中叶的中国古代史学做了系统的文献梳理工作,探寻并展示中国古代史学中历史理论发生、发展和繁荣的轨迹.目前所知,这是国内以"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为题的第一部著作,毫无疑问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通读全书,深受教益,特别是书中关于某些问题的讨论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对一些历史理论问题的思考有所进展,篇幅所限,仅撷取两点于下.  相似文献   

8.
谬误研究是逻辑学研究的理论难点和前沿课题。历史上曾就谬误的定义和分类形成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指出,结合论证评估进行谬误研究才是建立逻辑谬误理论的正确途径,并初步给出了论证评估的三条基本原则和一种新的谬误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具有源远流长的史学。这一份十分珍贵的史学遗产,亟待史学工作者给以科学的总结,以便推陈出新,进一步发展历史科学,为四化建设服务。最近喜读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仓修良、魏得良同志所撰《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下称《简编》),感到这是以很大努力写成的一部有见解的中国古代史学史。虽云《简编》,其实是一部系统的、内容翔实的颇具特色的史学史专著,很值得向读者作一番评介。(一) 本书最大的优点和特色,是从中国古代史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阐明它的客观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要撰著中国史学史,就是要  相似文献   

10.
目录学是历史研究需要掌握的四把钥匙之一,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著述、收藏、流传等情况,是学术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录学也成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活动的线索和桥梁。本文将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为线索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流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赵纪彬运用历史分析方法,研究了推类思想和逻辑规律思想在先秦的发生和发展,对先秦逻辑的理论特点和成因作了较为准确的说明,初步揭示了秦以后中国古代逻辑逐步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立国     
<正>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教育思想史。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有《古代希腊教育》《工业化时期英国教育变迁的历史研究》《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大学战略管理导论》《大学协会组织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度发展报告》等。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     
]本期发表的论文《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对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历程作了清晰的梳理。西方儿童观从远古开始,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步伐基本同步。论文实际上揭示了人类儿童观的历史走向,这就是,把儿童看成儿童,重视儿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正>插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读这些插图,解读以后如何运用,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一线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厘清教科书插图,明确研究方向分类是进行研究的第一步。笔者以《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为例,将教科书插图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地图。如《古代埃及示意图》《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等。地理是历史的舞台,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6.
范文澜(189-1969)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著有《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上册)、《正史考略》等,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范文澜做学问是从专攻刘织的《文心雕龙》开始八手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研究文学思想的理论著作,通过阅读这部书,不仅可以系统地掌握古汉语,而且对于古代历史、古代文艺理论、魏晋前中国文学史以至天文地理等知识都有所收获。范文澜通过阅读这部“入手书”打开了学术研究的缺口,然后向纵深发展扩大,取得了很大成果。后来,他不仅成为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而且成为中国史的权威。范…  相似文献   

17.
《易》是在中华民族智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精神产品,是对自身力量的自觉认识与肯定。孙奇逢的《易》学思想是古代《易》学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站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联系《正处》发表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阐明《正处》在初期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巨大贡献和某些不足,既批评了将《正处》和“左”的错误等同起来,视《正处》为“文革”理论基础的谬误,又实事求是地运用唯物史观指出了《正处》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公文理论研究逐渐觉醒的时期,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首,掀开了古代公文理论研究的序幕.其后,陆机《文赋》、李充《翰林论》进一步发展,另外王粲、杨修、陈寿等也都有不俗见解,他们共同为南朝公文理论的繁荣做了充分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出版的徐德江《语言文字理论新探》,至少可以从文字方面讲,是一部错误百出的书(至于观点的谬误、常识的混乱、频繁的语病等,将另文驳正)。该书共八万字。一百三十八页。书中附了一个《正误表》,作了些勘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