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丽雅 《兰台世界》2006,(20):58-59
徽学的兴起主要缘于20世纪50年代徽州文书档案的大量流传和发现。本文用事实证明徽学兴起是建国以后由徽州文书档案的厚积而薄发,从而阐述徽州文书档案自身价值和社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书档案被公认为是上个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的文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以及其连续性、真实性、典型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重大学术价值;徽州文书的文献收集、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徽州文书信息数据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出路,而建立这样的信息数据库应从五个方面的工作人手。  相似文献   

3.
张蓓 《档案管理》2022,(2):68-70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式.本文基于数字人文视野,分析了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重点论述了文本挖掘技术、数据管理技术、GIS技术、VR技术等数字人文技术在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并指出应通过建立数字仓储、搭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和项目委托开发来促进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转型升级的具体...  相似文献   

4.
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的留存传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阐释徽州宗族制度、宗族档案的基础上,分析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留存传世的影响,并对徽州宗族制度下民间档案留存机制的当代价值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又称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契约文书等),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史料发现.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的民间记忆,是进行中国传统社会多维实态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它使人们的目光再次凝聚徽州、解读徽州、重构徽州.今天,徽学的兴盛和徽州旅游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说明了当今对徽州社会记忆建构的成功之处,这种成功蕴含着徽州历史档案的"记忆基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徽州文书的形成内容及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徽州文书社会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史为鉴,映射现代档案工作尤其是档案鉴定与档案编研环节社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基于此对现代档案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期望。  相似文献   

7.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省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现将这组文书的形成背景、内容形式及其价值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8.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这组文书的发现、收藏,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过程,其价值也已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历史上,徽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和教育发达,向有“文献之邦”、“文物之海”的美誉。从清末民初开始,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书商就纷纷到徽州收购古籍。解放初期,屯溪作为古籍集散地,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古籍市场。1…  相似文献   

9.
一、徽州档案研究概述随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徽州文书文献等资料的发现,徽州档案逐渐被一些专家列入研究范围:徽州档案的研究使徽学地位在学术界确立,推动了徽学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列的中国三大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10.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省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现将这组文书的形成背景、内容形式及其价值作一简介。地处安徽省南部山区的黟、歙(含今黄山市徽州区)、休宁(含今黄山市屯溪区)、祁门、绩溪县以及今划入江西省的婺源县为古代徽州主要地区。这一地区在秦、汉设歙、黟二县,汉末为新都郡,隋改立歙州,唐代后境内六县定型。北宋末年,平方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