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咏怀"为诗之一类,当以《文选》为始,《文选》"咏怀"类诗作三题十九首。体现了编者的选录标准,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研究其标准,并且挖掘出《文选》"咏怀"诗有题材模糊、背景难寻,情感真挚、旨意隐晦,思想深刻、格调高远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诗品》评江淹条云:“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其说多为今人采用,认为江淹诗的艺术技巧取之于王徽、谢朓.顾农先生近在《扬州师院学报》(95、1)发表“萧统《文选》与钟嵘《诗品》”一文,认为萧统选陶是吸收了钟嵘意见的结果.文中为证明自己的论点,取证颇多,《文选》选江淹诗亦被作为佐证一条,云:“《文选》选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正是‘善于摹拟’的典型之作,此外又在‘游览’类中选其《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一首,在‘行旅类中选其《望荆山》一首,都是写景之作,正言于钟嵘‘成就于谢朓’的观察”.仅着眼于《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望荆山》二诗均为写景之作,与谢朓的不少诗作相近一点,遽断为江学谢,其说大误.  相似文献   

3.
张飞飞 《文教资料》2012,(26):123-125
萧统的《文选》中,"公宴类"诗歌是其诗歌分类中重要的一类,共选有十四首,其他类也有公宴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优秀的公宴诗未被收录。公宴诗发源于先秦,兴于魏晋南北朝,《文选》中所选录的公宴诗作具有典型性。本篇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所录的各个阶段的作品,探寻其发展轨迹和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选》诗、赋体下都列有“哀伤”类,所录抒发哀伤之情的作品更多。本文从生命无常之痛、女性命运之悲、人生际遇之恨等三个方面对《文选·赋》哀伤类予以分析,以期使人们对这类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选》赋、诗、骚三类的排序与《诗》的隐显颇有关联。《诗》虽不入《文选》,但三者的排序是以其与《诗》义的关系来衡量的:《文选》中的"赋"为《诗》之代表,故居首;"诗"虽发展渐异,但与《诗》仍属同途,故而次之;"骚"异于"赋"而疏离于《诗》,故又次之。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李善注阮籍《咏怀诗》语误为颜延之注者。《诗品》称颜延之注阮籍《咏怀诗》"怯言其志","怯言",或指颜延之怕说错及有所穿凿而不言,或指颜延之身处易代之际不敢言不愿言。沈约之注则借释典故说出阮诗之"意"。把阮籍诗作与时事附会起来讲,始作俑者是注《文选》之"五臣"。阮籍当年事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作诗,我们亦当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来解诗。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张继作有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因其此诗传诵人口,影响深远,而宋人孙觌的《枫桥再泊》诗遂被人误传为张继后来再到姑苏之继作。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并结合孙觌的生平经历,其诗作的用词表述特色,以确凿的证据论证《枫桥再泊》非张继之作,乃孙觌贬谪象州后北归经姑苏寒山寺的感慨诗作。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张继作有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因其此诗传诵人口,影响深远,而宋人孙觌的《枫桥再泊》诗遂被人误传为张继后来再到姑苏之继作。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并结合孙觌的生平经历,其诗作的用词表述特色,以确凿的证据论证《枫桥再泊》非张继之作,乃孙觌贬谪象州后北归经姑苏寒山寺的感慨诗作。  相似文献   

10.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才女,其诗作数量不多,精品不少,秀美之作几乎无可比肩;诗作多发表于新月社的《诗刊》、《新月》等,其诗作最美者为《别丢掉》;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亦有诗作问世,其格律诗多,自由体少;长于爱情诗,表现欲爱不敢疯狂的爱,不擅创伤时事诗;柔美中略带硬度;部分诗受民谣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诗中"寒食"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的“寒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直接继承了先唐诗歌中感伤忧愁、忧生嗟世的意蕴,但由于时代的不同、诗人所处环境的变化,唐诗中的寒食在意义上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大致可包括五种不同的情感意蕴,即:别思怀人、哀亡悼死、隐情逸志、时世感慨及含媚嘉悦,这对后世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昇生平考     
《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与《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称)是今存宋代规模最大的词集,也是我国最早有评点的词选。文章通过对编选者黄界的词作和交游的分析,梳理他的生平,探讨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克服高校《中国历史文选》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缺陷,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大有帮助。但网络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教材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师生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兴"是《诗经》重要的艺术手法,也是传统诗歌"兴寄"艺术的渊源。"兴"由《诗经》的艺术手法发展为具有诗歌美学意义的"兴寄",这作为诗学范畴的一个重要发展值得深入分析。儒家解《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诗》受春秋赋诗言志的影响,将"兴"发展为引譬连类的解诗之法,并进一步与"比"结合,从而确立了"比兴"的诗歌创作原则。儒家的"比兴"观要求诗歌有所寄托,促进了"兴寄"艺术的发展,在传统诗学范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浑是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诗人,不少诗家认为他“气体卑弱”,实属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其中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缜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17.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归田之初写的组诗,是诗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后的心的感悟。组诗层次分明,首先是赞美归隐后的田居之乐、读书之乐,是组诗的总序;其次是通过幽雅明媚的仙界环境审美评价,赞赏愉悦自由的神仙世界,表达了构建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的愿望;再次,借助神话,对列神列仙的道德价值的审美评价,表达对清正圣明的社会空间的渴望。陶渊明这种富有深意的精神畅游,昭示着组诗的心灵律动,是对过去仕宦生活的深刻反思,是对归隐后生命进入重大转折时期的人性关怀、新的生存空间的创构。组诗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皎然一生深受如来清净禅的影响。皎然诗的诗味在于指向诗歌内在的禅意的悠远的心境,从而在整体风格意境上表现出清悠的特点。受如来清净禅影响,皎然为中国诗史创造了一个新的意象,即表达禅意的悠远的心境的月,这一新的月意象的出现在视境和心境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月意象所隐含的"感物(事)"模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樊川诗集>中,有数首在和州写或写和州的诗章.本文锐意追溯,淘沙取珍,对杜牧这些诗的写作机遇和具体时间,予以钩沉确立;对这些诗的内涵寓意,解析抉微;对这些诗的深远社会影响,则认真探索.目的是发掘这些古老文化珍稀,打造它新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其转化为营建地方社会发展的特殊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钟嵘的《诗品》十分重视诗歌的“情性”,“情性”是其评判诗人诗作的标准之一。自然外物对情感的触发、社会生活对心灵的感荡、穷情写物、以情评诗、真情真美论诗都是其情性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