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师范大学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当前我国航海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航海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航海体育锻炼是促进海上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其心理状态,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1.研究目的通过了解目前甘肃政法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特点,经过理论分析与探讨,阐述学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体育锻炼中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措施,缓解抑郁.本文通过我校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的措施,缓解抑郁。本文通过我校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的介绍和分析,期望对我校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其发展具有启发价值,旨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就"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质和心理健康指标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式能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情感和意向水平,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增强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促进高校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心理机能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是促进女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调控、自我完善、社会适应、意志努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美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习惯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体育锻炼对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认为,美术专业大学生的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此结果提示美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生。而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环境。结果表明,目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不乐观,对健康行为的养成和锻炼效果的促进缺乏相关的指导和帮助,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必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优化体育教学环节,发展健身服务的内涵,创造健康环境;优化体育师资结构和转变教学策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学生的体育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体育持有浓厚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体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体育行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研究海南省大学生的运动量、体育锻炼感觉、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运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关;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关;体育锻炼感觉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此研究提示,通过体育教育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486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后的感觉与心理健康关系明显,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2)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我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男大学生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群体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进一步探讨如何采取更好的体育锻炼手段来促进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取SCL-90量表等工具,对我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在校男大学生共480人进行测试和调查。结果:( 1)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男大学生;(2)参加集体项目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参加个人项目的男大学生。结论:长时间,多种类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分析和体育锻炼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效应,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课余集体锻炼与生理心理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测试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课余集体锻炼对生理、心理协调发展的作用.主要结论:我国大学生存在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就业、升学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大量的研究成果证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课余集体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这种锻炼形式对众多心理健康因子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了适用于大学生的“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结果证明,采用课余集体体育锻炼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效果优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形式。分析表明,课余集体体育锻炼的形式对诸多的心理健康因子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体育学、保健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促进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旨在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资料的数据表明:有20%左右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使用SCL-90量表进行调查,了解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提出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成为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应对策.力图以体育心理学为切入口,通过长期加强体育锻炼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意识不强.自觉性不够,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对伤残体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体育锻炼对伤残体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提出了促进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