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一枝花:70后杂技是我的梦,我的伙伴 修长的身段,演绎着动感节目《呼啦圈》,很难想象还在舞台上表演的她已经40岁,还是一个孩子的母亲。笔者:社会都发展到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了,通讯已经很发达。但是一提到学杂技、搞杂技,想到的不是“杂技工作”或是“从事杂技:而是“耍杂技”。这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为学武闯少林路遇歹徒钱遭抢众百姓义愤填膺我是陕西延川县人,现在在嵩山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学武术,我能到这所学校可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很爱看《中华武术》杂志,我想把我的一段经历写出来,请《中华武术》杂志的叔叔阿姨们给我登出来,好让和我一样想学武术的小武迷们能从我遭遇的事惰里接受教训。十年前,我刚刚五岁,我们乡里放了一场电影《少林寺》,几个大哥哥带着我去看了。这一看我就对武术着了迷。听说男主角是个武术运动员,我就天天学着他的动作比比画画,大人们都说我学得象,我就更起功了。比画来比画去,老…  相似文献   

3.
龚编辑信箱     
一、来函回复大学生阿喜发来E-mail:我在大学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我要珍惜。我希望能学到一点武术。我觉得我还是学太极拳比较好。我今年24岁,女,身体条件还可以,平时爱运动,但是柔韧性不好,虽然练了很长时间,弯腰劈叉还是不行,从小就没练开。不知道这样能不能去学?您有啥好建议?  相似文献   

4.
俞京羽头发长长的,问他是不是学李小龙,他笑着摇头。 俞京羽在和平里一小上四年级。每个礼拜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周六上午,他都要到东单体育馆练武术,从不落课。小京羽的学校在和平里,而训练在东单,每天放学他都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坐上地铁,在路上就要花小一个钟头。每天训练两个半小时,回到家怎么着也得八点多了,他说:“如果学校留的作业多的话,就得晚点儿睡了。” 问小京羽为什么练武术,“练武术好呗”,他说:一开始吧,我爸让我练爬杆,说如果我爬到顶,就奖给我一块巧克力派。然后我爸又让我练胳臂、压腿,后来就来这儿练…  相似文献   

5.
我练拳是以养生健体为目的的,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持练简化24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在锻炼过程中,我像书本中说的那样,每个动作部和呼吸紧密结合。如今,我已获得养生健体的显著效果。我今年77岁,没有老年病,同练音都说我像60多岁,很健康。 为了适应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的迫切需要,我特向您推荐《多练腹式呼吸有益肺功能》一文。依我所见,武术刊物、书籍和光盘中,从未有把腹式呼吸写得如此科学、实在、易懂、易做。我建议在《中华武术》杂志上转载,以供大家研究学习。 我的经验是先从简化24式太极拳练起,每个式子的扩胸动  相似文献   

6.
王涛 《中华武术》2000,(2):62-62
宋雪在北京第27中念初二,她从7岁开始练武术.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年的“武龄”了,曾多次获得北京青少年南拳、棍术、刀术第一名。 问宋雪为什么练武术她说:“我小时候身体特别不好,老得病,一个礼拜恨不得去好几次医院,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我也很喜欢,所以就开始学武术了。宋雪说:“开始,是我自己特别喜欢,想练,可是练了一段觉得太苦,开始打退堂鼓了。不过后来家长、老师都鼓励我.我自己想.老 这么病病歪歪的自己也不好受 呀!所以,还是坚持下来了。” 宋雪说这么多年练武术, 最难忘的是练旋子的情景:‘刚 开始…  相似文献   

7.
题记:30年前濮阳市杂技团有个创新节目——《大球扛竿》。记得当时我们这帮孩子正是十五六岁,血气方刚,敢打敢拼。老师说练,我们就上,没有丝毫的犹豫。当时节目组有我与邢永江、王建军、于丁成四个人,我与邢永江是底座,王建军、于丁成是上尖,我们四人也因同练一个节目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5年,练了一年多的《大球扛竿》已初见成效,1986年6月,省里举行第一届杂技比赛,《大球扛竿》参加了比赛,由于太紧张,有的动作没有完成好,只拿了个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女孩。花季的生活多姿多彩,同龄的女孩有的学绘画,有的练舞蹈,有的学声乐……而我却与武术结缘,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却又极具挑战的习武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亚明 《精武》2004,(7):30-31
我是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女孩。花季的生活多姿多彩,同龄的女孩有的学绘画,有的练舞蹈,有的学声乐……而我却与武术结缘,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却又极具挑战的习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与武术(1)     
张宏生,41岁,原北京“老三届”学生。现任北京西直门火车站货运站调度员。人很精干,中等身材,颇有练家气质,说起武术,双目尤具神采。我不是什么武术家,只是喜欢武术,从小就迷。上小学时,我进什刹海武术学校,学了点长拳。文革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李华扬校长刊载在2011年第三期《杂技与魔术》上的《对建设高起点、高品位、国际一流的杂技中等艺术学校的思考》一文后,面对《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拟定了新建沧州杂技学院和武术学院两大文化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充分显现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方面,为进一步发挥沧州得天独厚的杂技、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一五年前我就想写这样一篇文章。2012年第二期《杂技与魔术》刊登了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两幅《墨荷——蹬伞》剧照。我和老伴看后不由得赞叹有声,击掌叫绝:"这杂技发展得太快了,这蹬技太美了,这个节目一定能在比赛中得大奖!"为什么我们赞美这两幅剧照?因我与老伴都和"蹬伞"有缘。老伴出生在杂技世家,自幼随母学艺,主攻"蹬伞",与伞结伴三十余年。她巡回演出时都用毯子把伞包好才放进箱子,演出前还把伞抱在怀里暖伞。因练"蹬伞",她学会了修伞、画伞。步入古稀之年,一觉醒来还常说"昨晚又梦见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复合型杂技人才,简单说就是指在杂技表演中身兼数职的人才,是相对单一型人才而言的。在杂技晚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演员刚从《椅子顶》上下来,就又换了一身服装,去上《倒立技巧》了,然后又上《双爬杆》《大武术》等节目,这样的人才我们叫复合型杂技人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在杂技情景剧的演出中,他一会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李华扬校长刊载在2011年第三期《杂技与魔术》上的《对建设高起点、高品位、国际一流的杂技中等艺术学校的思考》一文后,面对“《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拟定了新建沧州杂技学院和武术学院两大文化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充分显现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方面,为进一步发挥沧州得天独厚的杂技、武术文化资源优势,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5.
在1996年之前,面对杂技,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而已。虽然我从踏入社会之时起就与舞台艺术结缘,但目光关注的焦点则是戏剧。与杂技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缘于贵州省杂技团龙军、龙兵两兄弟演出的《双钻桶》——在1987年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双钻桶》获得了银狮奖,之后的1988年11月12日,在摩纳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少年杂技艺术节的比赛中,《双钻桶》获得了唯一金奖——金K奖,这是贵州杂技界首次获得世界级金奖,为此,受贵州省文化厅的委托  相似文献   

16.
叶守克  张磊 《精武》2004,(9):31-31
我从1987年开始学练太极拳,当时尚不满20岁,学的是四十八式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多年来,我并不是每天必练,而是断断续续地练,常常中断。有时甚至三四年都没练,快忘光了。后来,我考虑到太极拳是自己辛苦学来的,不忍心彻底放弃,不得不又重新学了一遍。幸好我有一本四十八式太极拳的教材,这样即使忘记部分招式,也能方便地重新学会。就这样,在17年中,我反复将  相似文献   

17.
2005岁末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杂技剧《天鹅湖》进京公演,使杂技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一时间各大媒体、军地艺术圈中,大家都在关注这一现象,《天鹅湖》的演出也出现了连演九场一票难求的盛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进剧场,体验这一从未有过的剧目的独特魅力,了解杂技是如何从耀技变为抒情叙事的,我也一样对杂技剧《天鹅湖》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相似文献   

18.
韩起 《精武》2007,(11):20-21
《道新拳论》一席话,读懂胜练十年拳凡碰到有人问我:练武术,看谁的书好?我一律回答:看《道新拳论》。"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我看来,《道新拳论》这一席话,你若读懂了、理解了,能胜练十年拳。甚至,赵道新的很多"一句到位"的话,你吃透几句,能少走好几年弯路,譬如下面这几句——"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见《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第三天)"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并作为最后才能进行的高级训练是不对的。我们在进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应把实战作为家常便饭。"(见《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吉林省长春市杂技团秉承创新精神,运用杂技和魔术艺术重新架构、创排大型杂技魔术剧《地道战》,全新演绎经典抗日故事。此剧于2016年12月下旬完成了创作和首轮演出,受到大家好评,观众称赞它是一部老少皆宜,幽默诙谐,又有深刻主题思想的新创佳作。一、用杂技魔术"讲故事"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长春市杂技团就创作过大型杂技节目《地道战》,用独特的杂技技巧融合武术设计,演绎了地道战术的神奇和敌我双方打斗的精彩场面,表现了中  相似文献   

20.
练武术不必看拳书、也不用先明拳理我接到过很多练站桩拳的小伙子打来的电话,有几个小伙子跟我说:拳书讲的道理弄明白了,自己也下工夫练了,可就是练不出功夫来(指打不了人)。他们问我:武术应该怎么练?武术怎么练只能当面手把手地讲,电话里说得再详细也只能讲个大概。所以,我从大方向上告诉他们,(一)把拳书扔了,别再看那些不着边的破玩意儿,马上戴上拳套去跟同伴打,边打边琢磨着该怎么练:(二)桩不要站了,既然十年都没站出功夫来,还跟它瞎耗什么时间,练就练实际的,练外功,练力量练速度练灵敏,别的以后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