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使永磁无感矢量控制系统具有闭环控制时的高性能,本文采用测量定子电压和电流的方法估算出转子磁链,同时将转子磁链作为无感矢量控制的反馈,完成转子磁链的闭环控制。永磁同步控制的关键是保证系统控制过程中每个参数的鲁棒性。本文基于经典的开环转子电压法完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磁链估计,并使用Matlab/Simulink通过仿真对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在电压型逆变器供电的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中,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磁链观测器进行磁链观测时,常用定子电压给定值代替实际值,从而带来幅值误差和直流偏值,造成磁链观测误差,影响电机低速运行的稳定性.为了提高交流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低速性能,提出了一种定子电压幅值和直流偏置补偿办法,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阳明  王乐  林文斌 《科技通报》2019,35(7):21-25,39
为了量化分析不同初始平衡磁剪切对共振磁扰动诱发的双撕裂模的影响,提出基于非线性多参数约束的不同初始平衡磁剪切对共振磁扰动诱发的双撕裂模控制模型。构建磁剪切对共振磁扰动诱发的控制约束参量模型,采用极低频外电场持续扰动方法进行不同初始平衡磁剪切对共振磁扰动建模,结合容积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共振磁扰动诱发的抑制处理,提取不同初始平衡磁剪切对共振磁扰动诱发的量化特征量。采用随机量化博弈和定量递归分析方法进行共振磁扰动诱发的双撕裂模自适应控制,分析共振磁扰动诱发对双撕裂模的稳定性控制因素,结合不同的刺激参数进行自适应参数估计和寻优,实现不同初始平衡磁剪切对共振磁扰动诱发的双撕裂模的定量递归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共振磁扰动诱发双撕裂模的稳定性控制能力较好,收敛性较强,提高了双撕裂模的磁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传统全液压轮式工程机械滑转率高和前轮同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泵控负载敏感辅助液压驱动系统的方法。简要介绍了负载敏感技术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辅助液压行驶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该系统的AMESim模型,并进行相关的仿真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宋佩利  祁斌  孙臻  连鹤林 《科技风》2022,(1):163-165
针对电力网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本文基于一台单相变压器,对其空载运行时的直流偏磁问题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对比不同直流偏磁下的励磁电流及谐波波形,对直流偏磁下偶次谐波增大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仿真及实验结果,其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研究大型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重点从光电耦合式驱动电路以及磁耦电路这两个方面入手,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场控功率器件变频信号隔离式驱动电路的应用要点,就以上隔离驱动线路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望引起重视,并对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型飞机绝大部分重要系统由电力驱动和控制,其中电源接触器承担着续电重任。磁锁定无能耗航空接触器解决了传统航空接触器闭合状态下的能耗、温升、体积和重量及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磁锁定接触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磁路特征,并介绍了磁锁定接触器维护保养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谐振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选线问题和现场应用中现有方法存在的选线不准确问题,在分析磁阀式可控消弧线圈结构原理基础上,阐述了其谐波产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次谐波法的磁阀式可控消弧线圈故障选线方法。Matlab/PSB仿真显示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对感应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direct torque control)的磁链观测方法进行改进,减小观测误差,同时采用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SVPWM)对DTC加以完善,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跟踪来实现直接转矩控制的方案。通过matlab7.4/simulink对改进前后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来看,转矩、磁链脉动明显减少,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相比于同等级的Si MOSFET,SiC MOSFET因具有更高速的开关特性和更小的导通损耗而具有极大地应用优势。但是,SiC MOSFET更小的门极电容和更小的门极耐压范也使得其在应用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在分别对SiC MOSFET的开通关断过程进行分析之后得出其安全可靠驱动的要求,研究适用于SiC MOSFET的驱动保护电路,进行LTspice仿真验证,分析了施加不同外部电容和不同驱动电阻对SiC MOSFET开关特性的影响,同时对保护电路的功能进行了PSpice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方法构建的人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只能求解整体受力和发力参数,对各个关节驱动作用力矩的求解模型未提及。提出一种基于7连杆模型结构的人体下肢动力学分析模型,引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用的ADAMS软件到人体动力学分析中,求解各种运动模式下人体下肢左右腿各关节驱动作用力矩。对人体运动Lagrange动力学方程式进行优化求解,得出详实的理论分析值和仿真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单腿支撑和跑步运动模型下的人体下肢动力学分析模型,能有效准确地仿真计算出人体下肢全部关节的驱动力矩,仿真结果为分析人体最佳发力模式,指导和优化体育训练具有很好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玉峰  于宁 《今日科苑》2009,(13):132-132,130
使用计算机进行电磁场数值分析是电磁场的工程开发、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干式磁分选设备电磁场的计算机模拟。基于Maxwell方程建立了干式磁分选设备数学模型,为了满足计算机求解的需求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离散化和简化处理。利用Matlab PDE工具箱实现电磁场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解法。结果证明这一方法分析磁系的电磁场分布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朱娟娟 《科技广场》2007,(11):213-215
本文设计了一款Boost实用电路,给出了系统主电路、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并对各电路中主要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借助数模混合仿真软件Saber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并利用仿真结果对电路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把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最终使设计结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矢量控制系统对异步电机电磁转矩实时控制的原理,构建带转矩内环磁链闭环按照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结构,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利用仿真工具建立了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电磁转矩控制,达到良好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金属磁记忆非开挖检测技术,从仿真分析和现场检测两方面对埋地铁磁管道环焊缝夹渣检测进行研究。制定检测方案并开展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处理。最后对比检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发现其理论和实际所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利用磁记忆检测技术对焊缝裂纹质量进行评价,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直接转矩控制过程中磁链和转速的观测精度,降低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首先针对磁链估计提出了一种转子位置和定子电流的新型磁链估计方法,该方法受速度影响小,调速范围广。采用基于转矩和磁链两个PI调节器,对电机空间电压矢量中转矩和磁链两个分量进行解耦从而构造出控制方法。为了获得转子的位置,提高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在新型磁链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RAS的无速度传感器的电机转速辨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李远军  方爱荣 《科技通报》2019,35(8):167-171,176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避免电机参数的时变性以及外部负载变化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反步滑模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跟踪控制方法。对定子电阻、转子磁链和负载转矩进行实时估计,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推导出了控制律和参数自适应律,从而实现电机转速的非线性控制。为了消除速度跟踪的残留误差,在系统输入端引入了电机转速误差积分项。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了开环电流模型、电压模型进行磁链观测的方法,针对传统电压模型中存在的纯积分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搭建仿真平台,仿真验证改善后电压模型引入校正环节k后观测器的稳定性、抗扰动性以及校正系数k的取值对速度阶跃响应的影响,此外对模型具有的抑制积分漂移功能以及改善后电压模型无需对积分器进行初始值设定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电压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电路叠加定理的仿真与教学的过程;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引入MATLAB软件,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某款电动汽车相关参数,搭建了电动汽车仿真研究模型。结合NEDC工况(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开展了动力性和续航里程仿真,发现该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动力性较好。但在NEDC工况中驱动系统集中工作在转速0 r/min~9000 r/min和扭矩0 Nm~110 Nm范围,且该范围内驱动系统效率较差,导致续航里程较短。为此提出基于NEDC工况的驱动系统特征工况点识别方法,结合特征工况点开展驱动系统控制及标定优化,提升了驱动系统效率,提高了续航里程。结果表明,基于特征工况点的驱动系统优化方法是一种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