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山,因为有高低起伏而壮丽;海,因为有平静与波澜而壮阔;旋律,因为有舒缓与激昂而悦耳;朗诵.因为有抑扬顿挫而动听……万事万物均是在矛盾的统一中存在,因矛盾的统一而美丽。极具人文性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具有这一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山,因为有高低起伏而壮丽;海,因为有平静与波澜而壮阔;旋律,因为有舒缓与激昂而悦耳;朗诵.因为有抑扬顿挫而动听……万事万物均是在矛盾的统一中存在,因矛盾的统一而美丽。极具人文性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具有这一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魏、蜀、吴之间的矛盾有三种划分方法魏与吴、蜀的矛盾,吴与蜀的矛盾;魏与吴的矛盾,魏与蜀的矛盾,吴与蜀的矛盾;魏、蜀、吴的矛盾。从军事斗争来分析,它们是三足鼎立的,说明立体矛盾观可以确立。我们必须从平面矛盾观即对立统一矛盾观上升到立体矛盾观即鼎立统一矛盾观。  相似文献   

4.
言意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和意义系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言意关系一直是文人学者讨论的话题。有赞成言意统一,言尽意者;有坚信言意不统一,言不尽意者。事实上,统一是语言达意功能的基础,而矛盾是突破语言自身局限性的前提,正是由于两者既统一又矛盾,才使语言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童话大师安徒生不仅是孤独的,而且是矛盾的。总体上看,这种矛盾体现在他的现实经历与他的梦想之间的对立;在童话的内在意蕴上看,这种矛盾体现在他作品中儿童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与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之间的对立;在创作手法上来看,这种矛盾体现在“决意”的民间书写与“诗意”的文学创作之间的对立。这三个方面虽然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在作家的本色童心之中。正是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之中,安徒生的童话才如此的富丽而单纯、灵动而深刻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部首和部首改革的历史,认为部首是最适应汉字特点的排检法,它不可能被其他的排检法所取代,当前部首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部首法的标准化。文章在详细剖析部首与汉字的诸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部首的几点意见;改革部首只能是对传统部首做尽可能少的调整,而不能大动干戈,应该综合平衡部首与意符、部首与部位的矛盾;为适应繁体字与简化字的不同情况,应设立两套“统一”的部首;在确立统一部首时,还应统一规定各部所属的全部汉字。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国当前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代化建设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出路,在于卓有成效地发展教育,而走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实行三种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单纯职业教育向加强人文教育的转变;从统一模式的教育向发展个性的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是人类经济史的基本矛盾,人类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经验就是推进市场化。因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导致“稀缺”出现;资源稀缺便要求产权界定,私有产权的界定是交换出现的根本原因;私有制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高度便导致人类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市场化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而私有权的确立则是市场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必然带来两个深刻的矛盾:首先,是国家对创新型杰出人才的需求与社会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大学生的人生自我设计的多元化与高等院校培养规格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产生这两个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统一招生制度和高校单一的培养规格要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建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以及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认识论层面来看,劳动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它自身所蕴涵的矛盾属性及其辩证统一。首先,劳动具有舍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双重特征,是主体性活动与物质性活动的统一;其次,劳动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特征,是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统一;再次,劳动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双重特征,是劳动系统和劳动过程的统一;最后,劳动具有继承性与创造性的双重特征,是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统一。劳动的这四对矛盾特征及其辩证统一。在不同的维度上展示着劳动的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德国法西斯入侵英国盟国波兰,又挑起苏德战争,促使英、苏先后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来,开始了英苏两国在二战期间的新关系。由于休戚相关的利益,出现了两国关系史上短暂的“蜜月”:其特点是:既合作又斗争,在合作中有斗争;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分歧,在统一中有矛盾,但以伙伴合作关系为主。其矛盾随着战争进程而变化,大战末期愈演愈烈,从而形成战后的“冷战”关系。本文拟就英苏战时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11月3日,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得胜,乔治·布什连任总统,人们开始考虑未来4年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变化?总体,矛盾需求共存布什连任之后,中美关系的基本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有专家认为,从基本格局看,中美之间存在四大矛盾,两大需求。矛盾是: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称霸与反霸。需求是:政治上互有所求,经济上互有所需。这些一直没有改变。中美关系总是围绕这些矛盾和需求来展开,合作面上升时,关系会好一些;矛盾突出时,关系则紧张一些。说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就是这个道理。政治…  相似文献   

14.
学习心理讲座(四)──知识的遗忘与记忆茅维蓝遗忘与记忆,顾名思义,很显然它们是一对矛盾。既为一对矛盾,故二者之关系应属既对立又统一,互为依存,均以双方的实际意义而使自身获得价值;并且这对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必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所以又必须正视它和研究它...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困扰在“声”与“情”的矛盾中,常常因为能力有限而出现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现象,本文从“声”与“情”的对立矛盾的统一简单地加以论述,阐述了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有机统一与和谐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困扰在“声”与“情”的矛盾中,常常因为能力有限而出现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现象,本文从“声”与“情”的对立矛盾的统一简单地加以论述,阐述了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有机统一与和谐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朱国忠 《教书育人》2006,(12):27-28
新课程的众多理念大多是矛盾的统一体。语文课程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仍然要占相当的比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既要追问本义又要超越文本;既要开放综合又要凸显语文本体;既要课前预设又要生成变化:既要使用电教媒体又要关注阅读感悟……要实现这几组矛盾的统一,力求恰到好处,绝非易事。要正确地加以把握而妥善地加以处理,没有合理的课程哲学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往往认为中国古代的不死信仰与月亮或太阳相关,本文从萨满教观念入手做了不同的解说。作者认为,除了通神巫还能使人死而复生;不死是因为有不死药,而药主要来自生命树;中国神话中众多的生命树实际是建木一树的分化。此外,宇宙的空间模式与时间模式、西王母和昆仑山的生死矛盾都可统一于生命树。  相似文献   

19.
矛盾表达因表达存在逻辑矛盾而得名,但它又有别于逻辑矛盾。矛盾表达在理解上不存在矛盾,在表达上有积极作用。矛盾表达存在两种矛盾:①与事实的矛盾;②与情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教案王庆福,马宾广【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让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概念并理解其含义。2.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着重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思想教育方面: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矛盾,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双向细目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