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强 《科技风》2023,(16):139-141
新工科专业是培养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复合型人才的主阵地。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新特点与新要求,阐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分别就新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面临的挑战进行说明。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及“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思路,以期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并具备宽阔视野以及良好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对分课堂是针对高校课堂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证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在工科实践类课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面向新工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结合ICT创新基地平台,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理论及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思路,包括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建设以及课程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此提升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践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秀娥  王春慧 《科技风》2024,(10):109-111
“建筑冷热源”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在研究“建筑冷热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整合为相对独立的基本理论、工质、设备、系统和调节控制五大模块,并将MOOC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引入“建筑冷热源”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基于MOOC环境下“建筑冷热源”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前自主学习MOOC效果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74.9%的同学表示基于MOOC环境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74.0%的同学表示通过该方法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和深入,表明基于MOOC环境下“建筑冷热源”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岳建彬 《科教文汇》2014,(10):168-169,173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其考试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考核方法改革的角度出发,在两门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考试中采用“一页开卷”考试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了学风考风,拓宽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一页开卷”具体做法,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科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郝玉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56-257,259
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校“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实践进行效果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实施分层次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并提出进一步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地方高校视角探讨安全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需要,并以专业课程“安全生产法规”为例,分析其课程改革背景及必要性,提出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型研讨班以及推动课程考试由“知识考核型”向“知识+能力考核型”转变等方面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并介绍教学改革实践思路及具体措施。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来看,相关课程改革措施能够促进地方高校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要求相适应,有助于学生工程应用思维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冯淼 《科教文汇》2020,(13):111-112
目的:探究“对分课堂”在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在物流学课程中对照班和试验班分别采用传统讲授和“对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学生在期末考试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班学生,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验班大部分学生满意自己在“对分课堂”中的表现并能接受此教学模式。结论:在物流学课程中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靳双 《科技风》2023,(21):121-123+163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教学面临的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并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成果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主要环节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科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为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俞亚东 《知识窗》2023,(11):117-119
在发展新经济、新产业的背景下,国家对工科新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工科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对高校工科专业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运用“启发思辨”教学思想,在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辩论教学,介绍如何选择和设计辩题,如何在课前、课中组织学生深度融入课堂辩论教学,以及如何课后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课堂辩论教学。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26)
以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课程《印刷工艺学》为例,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纸张材料方面的比重,并增加国内外造纸印刷技术前沿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讨论课、学生自主讲授环节,邀请企业人员进课堂,课外则将虚拟仿真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程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表面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特点、工艺和应用,随着材料表面日趋成为研究重点,该课程的普及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第二课堂作为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教师指导工科大学生参加创新实验为例,从学生主动申请课题、学生参加实验得到锻炼和参加创新实验得到的收获三个方面来探析第二课堂教育对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7)
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课程的改革问题,本文以HTML5移动开发课程为例,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本文着眼于行业需求,依托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过程和课程资源等四个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分析,能够对HTML5移动开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加强起到促进作用,为工科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表面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特点、工艺和应用,随着材料表面日趋成为研究重点,该课程的普及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第二课堂作为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教师指导工科大学生参加创新实验为例,从学生主动申请课题、学生参加实验得到锻炼和参加创新实验得到的收获三个方面来探析第二课堂教育对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对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指导,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具体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的运用,以期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学范式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工科专业的培养,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通过教学范式研究转变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理念,确立新型梯度课程教学目标。阐述了教学范式改革应从学生学习动力、课堂模式、教师发展、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一种科学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7.
杨婵 《科教文汇》2020,(13):103-104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传统“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本文梳理了当前“管理学”课程育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思路与重点难点,对于当前“管理学”的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施溪溪  张蕾  方敏 《科技风》2023,(3):53-55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教师育人的主渠道,是“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上的落脚点。其中职业教育课程教法改革是“课堂革命”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教法改革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关键环节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成就、学得有收获。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结构基础”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上实施了两轮“教法”改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策略,今后将扩展到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周丰镭  杨桔 《科技风》2023,(15):112-114
在数字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传统式教学模式缺少活力和新意,不利于培养工科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不利于实现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理论知识逻辑性强、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对传统式的课程教学进行了创新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三阶”“七过程”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多元混合式教学。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教学改革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听课率和考试成绩均有明显的提升,实践证明“三阶段七过程”教学模式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工科的建设对专业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地质类和相关工科专业的地球科学前沿课程为例,在剖析地球科学前沿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地球科学前沿教学中的新理念,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既能掌握地球科学前沿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