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史述》为《扬州文化丛书》八册中的一本。本书以历史递延的朝代更替为经,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代、近代等几个大的历史时期:以各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经济文化现象为纬,分篇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历史上扬州的嬗变延迁和枯荣盛衰。  相似文献   

2.
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有关毛晋的交游及创作研究,以往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种:一是毛晋亲自所编的四种诗集,即《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及《野外诗》,收入民国初丁祖荫所辑《虞山丛刻》(以下分别简称为《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或合称为"自选集");二为《以介编》,亦收入《虞山丛刻》,此编收毛晋六十岁时朋友所赠祝寿诗词,由他的四位后辈张宗芝、王沩、王  相似文献   

3.
石翔 《视听界》2004,(6):74-75
扬州是水木清华的风景城,扬州是岁月悠久的文化城。因着扬州独特的天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扬州电台的文史专栏——《绿杨城郭》,在听众与创作者的共同呵护下已经连续播出20年,被听众誉为“扬州的空中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以相关史料记载为依据,对《扬州州学藏书楼记》进行了详细解读,着重分析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人物及其与扬州州学藏书楼之间的关系,考察了扬州州学藏书楼修建的原因、结局与战后的重建,探讨了该文撰写的缘由及其流传情况。认为"藏书楼"一词并非近代术语,早在南宋就已出现。图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5.
读梅尔清的《清初扬州文化》与高彦颐的《闺塾师——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文化》两著,一则以赞叹,一则以惋惜。两著无疑都是成功的,高著具有宏大的理论设想,试图修正五四妇女观,梅著则秉具海外汉学家一贯的新颖视角,两著都尤以对中国传统社会与诗性文化之间复杂的相辅关联见长。比如在《清初扬州文化》中,梅尔清挑选出红桥、文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的三种年谱之作的特点和缺失,剖析了《鲍刻六种》一书实为《振绮堂汪氏丛刻》,提出了亟需拓深的对鲍氏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郑之侨这位于清皇朝距今已二百二十多年的广东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活动及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著的《郑氏丛刻》之中,而《郑氏丛刻》尚在人间流传者只有二部,是潮汕地区的珍贵历史文献。笔者现将其经历、思想及著作分述于下: 一、郑之侨的经历郑之侨,字茂云、号东里,潮阳金浦人(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生于清康熙末年,雍正  相似文献   

8.
王少磊 《视听界》2005,(3):38-39
《新闻评话》是扬州电视台《直播扬州》的子栏目,它采用扬州本地传统曲艺的形式讲述新闻故事。2005年1月1日开播后,讯即引起扬州市民的极大关注,收视率一直稳定在7%——9%之间,最高时超过了10%。  相似文献   

9.
近来笔者闲暇之余,研读了《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市盐业志》、《四川盐政史》、《两淮盐法志》、《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盐文化特色》、《“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等档案史志,对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2014年新年的脚步声,蕴含众人心血的《清宫扬州御档》正式出版发行已进入了第四个年头。被列入国家清史工程的《清宫扬州御档》全套18册,计12967页,其内容涵盖清朝自顺治到宣统10任皇帝,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诸多方面。作为国家清史工程《档案丛刊》之一,《清宫扬州御档》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资料性、可读性等显著特点,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1.
李海燕 《出版科学》2008,16(1):92-94
王建辉从事近代出版史史料爬梳和学理研究始自1996年,至今已逾十年,有论著《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老出版人肖像》《出版与近代文明》问世。《文化的商务》评叙了王云五经营下的商务印书馆是在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务来运作。《老出版人肖像》纪录了在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踪迹的五十余位老出版人。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13.
近代《大公报》中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记载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社会学视野去观察图书馆的近代功能定位、民众观感、社会评价、历史贡献的良好视角。在近代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图书馆将基层的识字教育、平民教育与学术文化传播职能集于一身,其所担负的社会文化职能被拓展和放大,对促进近代文化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表4。参考文献81。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扬州市档案局(馆)的精心安排和努力下,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赶赴扬州的个园旧主——李氏家族的20位后人,齐聚扬州市档案局,向扬州市档案馆无偿捐赠了珍贵的《李氏家谱》。这本家谱较完整地记述了李家从第五世到第十五世(明末清初至民国初年)的历史,特别是其中关于扬州个园的记述尤为珍贵,填补了扬州个园历史的空白,澄清了个园现有记载中的一些谬误,为研究扬州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增加档案馆馆藏资料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丛书是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两种及两种以上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丛书的出现,一般以南宋《儒学警悟》为鼻祖,明清之际,此风尤盛。上海图书馆主编《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历代丛书2797种,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著录1100馀种,  相似文献   

16.
蔡艺玮 《视听界》2010,(6):97-98
以收听率来判断一个广播节目的优劣、决定节目的生存与否已成为普遍规则。文化类节目因其"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如何摆脱困境?扬州生活广播的地方文化节目《老黄说扬州》做了积极的尝试。雅俗共赏的节目定位,扬州方言作为节目的载体,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节目自今年元旦开播以来,收听率节节攀升。根据赛立信公司的调查数据,在当地的收听市场中,该节目从年初的排名第四,到连续五个月的排名第一,成为扬州生活广播的名牌节目,展示扬州文化的重要窗口,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和赞誉。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3,(9):5
原大原色原样印制的《四库全书》(文津阁版)样书《御选唐宋文醇》《御选唐宋诗醇》8函58册日前在扬州面世。百年来,中国学界和出版界一直试图原大原色原样再版这套巨制,如今这一愿望已在扬州通过现代激光数码打印技术成为现实。再版的《四库全书》由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统筹、策划、制作,商务印书馆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准备工作于  相似文献   

18.
有关城市的丛书一直络绎不绝地在上市,但都基本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几座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是旅游热都.而且也基本上是从文化观光的角度来介绍景点的好处和逛街的去处的。200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城市文化丛书”为名出版的这一套似有不同:南京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上海陈子善《迪昔辰光格上海》、苏州王稼句《三生花草梦苏州》、扬州韦明铧《二十四桥明月夜》,或自历史深处涉水而来,或自时光远处拂尘而出,让人在都市的灰色调中看见了一片人文的亮色。  相似文献   

19.
因为租界的设立、外侨的涌入以及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天津成为冰球运动最先传入和开展较为活跃的中国近代城市,新记《大公报》则是较早倡导且报道冰球运动的近代中文报刊。在文化表征视角下,本文以文本分析法、历史考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天津《大公报》冰球报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报道既表征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北平冰球运动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也表征了近代冰球运动华洋二元的权力结构及殖民和反殖民的文化斗争。这种表征是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属性、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文化的现代性与反殖民性诉求,以及新记《大公报》爱国立场和救亡图存宣传等社会历史语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授李宗桂的新著《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和当代出路的专著。作者以现代文化发展为观照,以新型文化体系的建构为追求,对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历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解析。作者考察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诸多文化批判思潮和文化重构理论,以及港台、海外中国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