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研究以高职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其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以了解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子在性别、年级、来源地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高度相关。建议学院从学生的体育生活实际出发,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国家有关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锻炼方法、参加项目、锻炼时间、负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锻炼与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目的是进一步引起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 ,做到育体育心相结合 ,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作用 ,以提高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辽宁部分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辽宁省77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自信心、适应能力、意志品质、勇敢诚实、人际关系等方面逊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但在兴趣广度、竞争意识和注重现实方面优于非独生子女.其他心理健康指标无显性差异。同时还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理论课教学、运动技能教学、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对新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对新课程实施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采用新课程进行教学的实验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锻炼时的心理感觉均优于对照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量等级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运动量等级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大学生同龄段水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不同运动量等级的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参加中等运动量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山东省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而且性情更温和热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其他两个专业学生心理更为健康,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表现的更为焦虑;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山西省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出发点,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本研究提高高职生心理素质,给全国和我省的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山西省合格技术人才的培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探讨了以健美操运动为手段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运用实验、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健美操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运动处方适合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六个因子的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三个因子的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得出武术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全面而积极的作用。同时指出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武术文化进行挖掘与整理,加以分析和选择,使武术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大学生的心理,与时俱进,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访谈、文献等研究方法找出造成大学生体育心理障碍的原因,研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走出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心理困境,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结果表明大学生不知道体育的重要性,所以大学生体质普遍较差,缺乏活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是自身因素(生理学、心理学)的影响,所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健康发展,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之一。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借助心理学、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林群勋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3):58-58,61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调查、体育锻炼动机、激励方法等方面来阐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调查昆明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和心理活力状态的现状,分析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昆明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一般,总体来说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是很好;二、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指数成正相关,体育锻炼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认知活力、情绪活力、行为活力、动机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锻炼指数越高其心理活力越高,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浙江大学生足球小群体活动的特征进行调查,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足球小群体的主要活动特征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出大学生足球小群体的心理特征规律,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 1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对当今大学生健康认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健康认知对健康心理不但有影响,而且影响是整体的,比之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心理具有更高的解释程度,彰显认知的元作用。建议把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健康认知对健康心理的影响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以得出更全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女大学生对拉丁舞喜爱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生加入到拉丁舞的教学中去,成为了拉丁舞教学的一大主体.进入大学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掌握女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完善拉丁舞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考评体系的健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北大学2008、2009、2010、2011级拉丁舞选项班女生的上课过程进行了两年的观察,同时对600名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过难的技术给女生学习带来了压力、恐惧心理较重;她们的自尊心较强;自信心不足;女生害羞、内敛;存在一定的挫折感,这些都是高校拉丁舞教学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为完善和优化拉丁舞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互交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效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和女生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控制论等理论,计设了"互交式教学方法”,通过在普通高校女生韵律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考核成绩以及优秀、良好等各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随访法 ,了解广西体专 56 1名大学生的择业心理 ,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