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句法语义界面互动视角下,探究汉语重动句中动宾结构的界面互动特征及其在意义构建中的功能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宾语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重动句中的动宾结构多是惯用词或离合词充当,在语义上多表达抽象性、类属性事件概念,充当话题成分。重动句中的宾语O通常是无指性的,个体化程度低、排斥实指,在功能上是给所述动词的含义增添“具体说明”,发挥了范围限定和概念激活的作用。重动句在动宾结构和宾语上的特征体现了认知经济性原则对语言使用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元认知,Flavell(弗拉维尔)曾简练地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从此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元认知是一种高于普通意义上认知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反映、监控和调节。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者情感体验;而元认知监控则是主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地进行监控、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元认知监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控和调节。  相似文献   

3.
宁波话"V有(哦)"中的"V"涉及到语境中的成分交显和语法上的连续转喻问题.突显是指背景中某要素的临时语境突显,而语法转喻则是语言和认知相互作用的语法产物,二者均与认知有关. "V有(哦)"结构中的"V"通常是由"V(+受事者)+的+施事者"这一名词化概念经历连续多层转喻之后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对《潜夫论》中的"者"字话题标记进行了研究,认为话题标记"者"的作用在于引进和强化话题、表明话题之后是更重要的信息、引进对比话题,通常"者"引进的是直接或间接被激活的信息。"者"字引进的话题可以构成论元共指性话题、分句式话题和时地语域式话题。  相似文献   

5.
插入语是指插在句子中的词语或句子,其位置比较灵活,通常被逗号或破折号或句子的其他部分隔开,与句子的其他部分之间没有语法上的关系。插入语通常是对一句话的附加解释或说明或总结,有时表示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有时起强调作用;有时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起转移话题或说明事由的作用;也可以承上启下,使句子与前面的语句衔接得更紧密一些。插入语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6.
刘然 《教书育人》2012,(24):130-131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首次提出。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认知。换句话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按照元认知规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不断调整与完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加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教育研究设计中话题与问题的定义与内涵,认为话题是研究者对于某项研究比较宽泛甚至是模糊的想法或念头,是研究者对某个问题情境的一般性的、未分化的认知,它为研究者进一步的提炼与调查奠定基础;研究问题则是对该研究情境中存在的疑难比较明确、清晰的认识.话题意味着研究的开始,话题需要经过提炼、聚焦便成为明确、清晰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8.
迁移原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一种认知(学习)对另一种认知(学习)的影响。具体而言,是指在某一种学科,场合或情境中获得的认知对在另一种学科、场合或情境中获得的认知的影响。迁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会打羽毛球的人,学习打网球,比不会打羽毛球的人学打网球更容易;学习迁移理论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而把迁移理论运用到具体学科上,也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新课改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迁移,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针对语法化问题中的单项性原则的讨论成为了一个比较热烈的话题。本文的观点是,单向性原则是语法化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并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说,依然存在少数从意义较虚转化为稍实的情况。1.语法化中的单向性原则1.1"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  相似文献   

10.
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都属于主语前有其他前置成分的句子,在英、汉语中都存在.本文是对汉语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英译策略的实证性研究,旨在考察汉英翻译中的词序转换问题.研究发现:(1)汉语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不用英语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对译;(2)当原文词序体现特殊的篇章(discoursal)、信息(informational)或文体(stylistic)意义(meaning)时,译者没有将主题化或左偏置话题放回句中,而用反成表达、被动语态、拆译等手段保留这种词序;当不能保留这种词序时,则采用补救措施再现原文词序体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生写话题作文,通常容易出现以下几种跑题情况-- 第一,对话题中的词语或话题短语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比如,把"诚信"理解成"信任",把"和谐"理解成"团结",把"坚韧"理解成"忍耐",把话题"语言与沟通"理解为"做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心灵的选择"理解成单纯的"选择",把"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成单纯的"感情亲疏".  相似文献   

12.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能力,在汉语动词名词化的过程中,转喻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用认知语法分析,动词名词化中的转指就是概念转喻这一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以过程来转喻过程中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正英语插入语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是指插在句子中的词语或句子,其位置比较灵活,通常被逗号、破折号或句子的其他部分隔开,与句子的其他部分之间没有语法关系。插入语通常是对一句话的附加解释、说明或总结,有时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有时起强调作用,有时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还可以起转移话题或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可以承上启下,使语句间的衔接更紧密。一、常见的插入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学与哲学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回指是指称的一种。文章分析了指称理解的心理本质,从认知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回指语在大脑中的构建及回指的功能语用意义,这一研究将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邓晓燕 《海外英语》2014,(9):232-233,246
疑问副词how有表示疑问和表示非疑问两种用法。该研究从how的非疑问用法出发,通过分析英语国家语料库及牛津高阶词典(第六版)中的相关例证,探讨了其在共时层面的语法化现象及相关可能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how的非疑问用法是语义、语用和句法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经由语法化而不断演变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它的疑问义逐渐减少,直至虚化为表连接说明、否定、虚指、任指等义,此过程涉及到的认知机制主要有主观化和重新分析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当一语言项由于错误或不完整学习而被使用时,学习便被认为是犯了错误。错误分析,是指对错误的研究与分析,并且仅仅局限于语言学习。然而,这里的“错误”通常是指学习对目的语的误用或误解,不论是语法的或语用方面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口语错误分析进行探索,会给第二语言的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习策略(七) 元认知学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不到二十年,“元认知”已成为心理学界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并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元认知的涵义与特点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之所以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因此,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  相似文献   

18.
量词的“个化”,淡化了名词和量词之间的选择关系,也使量词“个”的本身更加虚化,更加语法化。文章运用语法化的有关理论与准则,坚持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个”的虚化程度和语法功能将“个”分为三类:实词“个1”,虚词“个3”和介于实、虚之间的“个2”。个1是指对数词的选择是自由的、不受限的,指量功能强的作为实词即量词的“个”;个3是指无法与任何数词相结合的,只起连接、强调等语法作用的作为虚词的“个”;个2则是指只能与“一”或“一百、一千”等少数数词结合的或仍具有一定的指量功能但也具有连接等语法作用的,介于实词个1和虚词个3之间的“个”。  相似文献   

19.
左移位结构(Left-dislocation)是英汉语共有的一种话题结构,由前提词加一个带共指词的命题构成。英汉语中左移位结构的前置词的类型完全相同,但共指词的种类、隐现以及与前置词的语义所指关系同中有异。汉语的共指词更丰富,隐现更灵活,与前置词的语义所指关系更丰富。两种语言中的共同点体现出人类在实现左移位结构功能时在认知模式上的共性,而不同点则为话题类型提供了新论据。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的插入语是指捕在句子中的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通常被逗号或其它标点符号与句子的其他部分隔开,与句子的其他部分之间没有语法上的关系。其功能是对一句话作一些附加解释,说明或总结;有时表示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有时起强调的作用:有时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还可以起转移话题或说明事由的作用或在两句之间起一定的衔接作用。它在句中的位置较为灵活,可置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