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荆门专志的编纂,始见宋代。《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铢《荆门志》十卷"为可考最早之荆门志,明初已佚。元代短祚,荆门志未见有纂。明代荆门志有洪武叶原瑛版、正统邢宁版、弘治韩铣版、嘉靖林球版和陆里版,皆佚;另有天启版,今馀残篇。清代所修荆门志,以乾隆五十六年荆门改直隶州为界,前此署《荆门州志》,后此署《荆门直隶州志》,增所辖当阳、远安县志。清代荆门志有康熙四年本、乾隆舒成龙版、嘉庆王树勋版、咸丰黄昌辅版、同治恩荣版等。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及舆地类著作对曾经中断的荆门志编修工作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彝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1.彝家的节日彝家的节日甚多,其中最重大的节日是春节、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其中“火把节”,彝家尤为重视,“火把节”不仅是彝族的节日,且是白族、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甚至汉族等民族重大节日活动.清代《易门县志》载,彝家“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大节(即火把节),是日宰牛、剁生、拜坟、祭祖.”不少县、州志书皆有记载,又如《宁洱县志》(采访)记述云彝家是“以  相似文献   

3.
一、固原三百年间的惟一州志固原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常处于令人注目的地位,从而引起历代文官武将、学者诗人为她写出大量文字。因此,本地的多种地方志,则具有更大的史料价值。本地区的志书,据近代张国淦的《中国古方志考》,宋代以前已有《安定图经》,元代有《开城志》,但都已失传。现存明代的有《固原州志》两种,分别成书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自此到清代,乾隆和光绪两朝,甘肃省先后修成两种卷帙浩繁的省通志(分  相似文献   

4.
(雍正)《渭南县志》15卷,清岳冠华纂修,传世本为雍正十年(1732)刻本。此志是陕西渭南历史上的第五种志书,条理清晰,编纂体例相对成熟。它在(顺治)《渭南县志》的基础上新增了顺治丙申至雍正壬子(1656~1732)年间渭南的史料,是梳理渭南志书版本传承情况的重要线索,也是研究渭南相关历史名人(如白居易、寇准等)的重要参考材料,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目前学界有关此志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重点从编纂者生平、志书版本、志书内容、文献价值等方面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5.
<正>唐宋以前,史载告阙,靖州社会情况难以确考。 宋代始有靖州地方志的编修,先后编有《辰州图经》、《辰州风土纪》等五部,《辰溪县志》一部;《沅州图经》二部,《宝庆(1225~1227)黔阳(县)志》一部;《靖州图经》一部,《靖州志》(编修时间未详)一部。皆毁于兵燹,今仅存志目。元代,未见编有州志,黔阳县县监朵尔赤云甫监修《至正(1341~1368)黔阳(县)志》一部。今已遗佚。明代,志书编纂盛行,辰、沅、靖三州及  相似文献   

6.
《太平寰宇记》是中国州县志书较完善体例的端始,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本于史。清代乾隆年间的《河源县志》和《龙川县志》,从编纂体例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均继承了《太平寰宇记》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了纲目体及平目体的志书体例。  相似文献   

7.
《二十五史》(全套精装12册)由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和1927年(1914年始修)完稿的《清史稿》(关内二次本)合并而成,198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联合编辑出版。由《史记》、《汉书》(第一册):《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第二册);《宋书》、《南  相似文献   

8.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9.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10.
《十通索引》,一九三八年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是查检“十通”的重要工具。所谓“十通”,是指十部有“通”字的政书,即,《通典》(唐代杜佑编)、《续通典》(清代嵇璜等编)、《皇(清)朝通典》(清代嵇璜等编)、《通志》(南宋郑樵编)、《续通志》(清代嵇璜等编》、《皇(清)朝通志》(清代嵇璜等编)、《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编)、《续文献通考》(清代乾隆敕撰)、《皇(清)朝文献通考》(清朝乾隆敕撰)、《皇(清)朝续文献通考》(刘锦藻编)。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大系统各自连贯,汇集了自传说中的尧、舜、禹至清代末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制度的沿革,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的必读参考书。由于“十通”卷帙浩繁,查检颇为困难。为方便使用,商务印书馆在影印“十通”时,特编印《十通索  相似文献   

11.
6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春花何以烂漫──江苏省铜山县中等职业教育现状透视》。文章说,近年来,在许多地方,中等职业教育这杯水已渐渐地凉了,可在江苏省铜山县却正热乎着呢!这是因为铜山县的职教基础比较厚实,是一只不锈钢的保温杯;而铜山人又不满足于吃老本,近年来一直在续大加温……文章举了两个铜山职教红火的例子:一个是大连某单位去年年底专程来铜山工业职中索要60名毕业生,结果竟空手而归一一一该校最后62名毕业生几天前刚刚被南京某单位“包国儿”了。另一个例子是,1997年,在许多地方职中招生…  相似文献   

12.
钟相是南宋鼎州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县)人。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他领导洞庭湖区农民起义,建立大楚政权,自立为楚王。他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政治纲领,是我国封建社会衣民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一《(同治)武陵县志》载:“鼎州民钟相作乱。”钟相的父亲“以懋迁致小康”,  相似文献   

13.
“吾章相业何其隆 ,后有滨国前梁公。”这是清代章丘诗人郝敏中《房庄行吊房梁公》中的诗句。这里的房梁公即指房玄龄 ,唐朝著名的宰相 ,名乔 ,字玄龄 (一说字乔 ) ,唐时齐州人。这里的房庄是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相公庄毗邻的一个小庄 ,是房玄龄的原籍 ,相公庄镇因房玄龄而被称为“名相故里”。诸多典籍中说房玄龄为临淄人 ,其实不然。考证房玄龄为章丘房庄人的工作 ,明清两代就已开始了。主要佐证如下 :1 道光年间《章丘县志》卷十《房玄龄传》后有一段按语 :新旧《唐书》载 :“玄龄齐州临淄人 ,不志县名。考《唐书》天宝七年始改济南为…  相似文献   

14.
有关徐州的记载散见于史籍,可谓久亦可谓多矣。然而,以方志体裁专门记述徐州的史料,目前国内仅存十四种(州志、府志九种,铜山县志五种),版本最早的当数明代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宋骥主修的《彭城志》。据张国淦先生《中国古方志考》著录,在明代以前徐州志书尚有:晋宋刘义  相似文献   

15.
《东华录》为蒋良骐所编纂,自清代乾隆以降,本无异议。但今人史学论著中,有改作“蒋良骥”者。如陈象恭《谈清实录和清史稿》(载《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62年,中华书局第1版)和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198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那么,究竟“骐”、“骥”孰是?抑或本为一人? 按蒋良骐,《清史列传》与《清史稿》均无传。《东华录》题“湘源蒋良骐”。“湘源”清时为  相似文献   

16.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7.
《丽江府志略》纂修于乾隆八年(1743),是丽江府第一部官修志书,也是弥足珍贵的纳西语史料,对研究清代纳西语、云南方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丽江府志略·方言》的版本,学界一般认为有四种,其实尚有两本古籍均抄录了《丽江府志略·方言》。由于辗转传抄,诸版本间存在较多异文,讹误的原因主要为形误,其次为音近而讹和夺字。从讹误数量分布来看,钞本讹误较多。  相似文献   

18.
近读卢正言同志的《上海漕河泾沿革小考》一文(简称卢文),感到其中尚有不妥之处,故就所知,一抒管见。(一)上海立县时间问题卢文云:“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一二九○)立上海县的时候……。”据嘉庆上海县志卷一滞革条云:“宋熙宁七年,改秀州为平江军,缘通海海艘辐辏,于华亭海设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为上海镇(上海之名始  相似文献   

19.
王梦篆,字文沙,号秋雨,又号平昌寓裔,族名式训,乾隆五十九年(1794)邑贡生。工诗,有《窥园诗钞》行世,是遂昌著名诗人之一。传入《处州府志》、《中国人名大辞曲》和新旧《遂昌县志》,但均谓生卒年不详。偶检民国二十年编遂昌《月山王氏宗谱》卷二十二《利房外篇》,谱载梦篆生于  相似文献   

20.
在光绪十七年编刊的《徐州诗征》铜山卷中,选了张道深的两首诗,题为《虎阜遣兴》,日: 四月江南晒麦天,日长无事莫高眠,好将诗思消愁思,省却山塘买醉钱。千秋霸气已沉浮,银虎何年卧此邱,凭吊有时心耳热,云根拨土觅吴钩。张道深名下并有注云:“道深,字竹坡,著有《十一草》”。这是我们得以知道张竹坡名道深,竹坡为其字,并著有诗别集《十一草》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此之前,张潮《友声》曾注明张竹坡名道深,但没有指出他有《十一草》)后来,民国十五年官修的《铜山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