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罗峰 《武当》2005,(1):17-19
太极一词是孔子为《易经》作《系辞传》时提到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太,大二字古代常通用。大而能小,小又能大,大中含小,小中寓大。大指相对中有绝对。极,指尽头,极点,系无限之义。“乱极则治,暗极必光”,“极则必变,变则化”。变化之道乃太极也。  相似文献   

2.
水畔断想     
有位“钓痴”给朋友留言:“我不在家就在钓鱼,不在钓鱼就在去钓鱼的路上。”如今,像这样痴迷钓鱼的人越来越多。正可谓:有水之地必有钓者的身影和足迹。  相似文献   

3.
春秋末期,是一个诸侯相竞、列国混战的时期,在这种频繁用乓、连年征战的背景中,非尚武事不足以图生存。所以,上至诸侯、贵族,乃至平民,都讲求拳勇、技击。管仲为齐国的上卿时,倡导拳勇,并特许在平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孔子五十多岁做鲁国的司寇时,力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晚年在洙泗讲授儒家学说时,更对三千入门弟子反复申明:“仁者必有勇”,务须“智、仁、、勇”相并列,把勇武用在安邦救国的大  相似文献   

4.
托退     
王元 《围棋天地》2005,(23):84-86
在上一期,说到了以“战争与和平”作谜面猜一个字,这个字是“文武‘斌’”。如果棋友们并不笑话我这三角猫似的字谜把戏,那就请再试一字。在棋局讨论时,常会有“这着棋不小”的说法。如果您是高手,那么,就请费心告诉人家,这着棋为什么不小。当然,如果您是求教者,更该问清楚,这是为什么。这样,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使施教或求学具备效率。哦,该猜字了,请以“为什么不小”猜一个字吧。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4,(19):21
孔子佩剑,游历四方,教化无类,塑成中华文化数千年之道统。康熙持刀,扫平字内,一统江山,终奠定当今中国版图之大略。今世著名铸剑师胡小军,感佩此先师圣君之不朽功业,遂考证其所佩武器原形,精研古法,于宝剑之乡龙泉,经千锤百炼,终将“圣剑”“康熙战刀”锻造而出!此对刀剑,内蕴孔子、康熙之文治武功,外彰中华儿女之气节风骨!正可谓,一手擎圣剑,仁道自心中,双手持战刀,王道浩然生!藏此一剑一刀,便可时时感受中华千年之文武精神,直入内圣外王之境,正是尊贵者收藏、礼赠之上选!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主张以仁、智、勇培养人才,实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之萌芽;孔子把射、御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出许多文武俱备的人才!孔子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朝阳  丁子 《精武》2003,(4):1-1
有关权威部门认为咱这武术杂志常用“明师”一词,用得差了意(或义),并颐指气使地说:应为“名师”才对。笔者甚不以为然。窃意,无论是文武两道,还是百行百业,皆有明师或名师耳。二者的不同,在于明师乃“明白之师”也;而名师,却常有徒具其名者。在文者,满口“之乎者也”,不明其所云为何物,貌似深奥,实则夸夸其谈,使人如坠五里雾中。  相似文献   

8.
东海 《健身科学》2007,(9):14-15
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这是中年人的生理需要,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证.张弛有致,是我国养生之道的重要方面.中年人切不可只张不驰,操劳过度. 据古书《礼记、杂记》记载,孔子对弟子子贡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几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有劳有逸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仁者无敌     
肖峰 《中华武术》2006,(9):35-35
在关德兴主演的电影《黄飞鸿》中,有这样个场景,黄面飞鸿一边施展拳脚打败对手,一边挥毫写下四个大字“仁者无敌”。“仁者无敌”颇令人疑惑,人们所熟知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当遭遇强悍的对手,面对凶恶的歹徒,能靠“仁”制敌?“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从字的结构上看即为二人,其涵义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重视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报,能永远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仁,乃“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仁,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的内在道德自觉,是人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党政机关忙碌了46个春秋,1992年办理了离休手续,无怨无悔地回家含始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子女们希望我好好休息,安度晚年。可是,他们一想,一个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乡里城里,走南闯北工作多年的人哪能安静下来呢?他们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未来的生活如何过,怎样过得健康、愉快。我早有考虑,根据自己的经历,作了这样的安排:“读书看报听广播,钓鱼养花打打牌,何乐而不为。”全家为之欣喜,认为这样的安排,最合适不过,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有文有武,文武两便。一致表示赞成、支持。我的离休生活就这样丰富多彩地开始了。这里…  相似文献   

11.
诚明吟     
邵雍 《健身科学》2010,(7):F0002-F0002
人言孔圣为“生而知之者”。孔子曾有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然孔子亦曾自谓:“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此处的“知”乃“智慧”之“智”,非单指“知识”而言。智慧有后天、先天之分。后天之智乃思辨分别之智。为后天学习所得;先天之智则指人们天性之中本来具有的诚明、安乐的智慧,即禅家所谓。  相似文献   

12.
文武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2):97-99
在上一期中,涉及了对“止戈之武”的一些思考。其实,正因为“文”、“武”均为手段而非目的,所以,在围棋盘上,文武经常都是可以互为选择的。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体育的兴趣是在体育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人有没有运动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锻炼习惯等。关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的论述,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自觉不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论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教学科目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见《史记·孔子世家》)。孟子宗师孔子,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3.2)。由此可以推想,孟子的教学科目也是六艺。其中,礼乐包含舞蹈,射为射箭、武功,御为驾车、军事,应算作体育教学。但《孟子》一书偏重于政治、哲学,仅偶尔涉及到射、游之事,故其体育教学资料绝少,我们只能由此推测他有限的体育思想。1正己从事,不怨他人孟子把射御之事与仁义等同,他说:“仁者如射”(孟3.7),这就把体育的意义摆动了上乘。接着他又说:“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  相似文献   

15.
小舟 《精武》2006,(11):1-1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  相似文献   

16.
简论宋代“武举”杭州师范学院朱希伟上饶师范专科学校王俊奇科举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一种制度。科举有文科、武科之分,文科考八股文,武科也叫“武举”,以考骑射、举重等体育武艺为主。科举制度始于隋唐,至宋代,宋承唐制,沿用科举选才。从...  相似文献   

17.
欣赏过体育明星在竞技场上的英姿:李宁、李小双在体操器械上的矫健身手,高峰在绿茵场上的风驰电掣;陶醉过解晓东、满文军在舞台上的歌舞演绎……但是你很难想像,把这样一群“文武有别”的明星聚集在运动和时尚相结合,风景地和竞技场相融合的高尔夫球场上,让他们围着18个洞展开静静的比拚,而且告知:如果一杆进洞赢别墅!他们都会有什么样的“明星表现”呢?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中国文化渐趋成熟.在日益精致内敛、文化融汇、实学兴起的时代氛围里,此时出现的“武臣好文”、“文士论兵”现象特别值得我们关注.正是在此现象的激励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武兼修”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扬,而“颜李学派”的出现更是将这种文武交融的文化取向推向高峰,也正是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文武兼修”思想的成熟与完善过程中,分门别派的传统武术大多创编完成、各种武学著作纷纷出现,中国武术迎来了自身发展的“轴心期”  相似文献   

19.
健康长寿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特别是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更多的人都在探寻各种各样的健身养生秘籍。其实真正的养生之道,贵在养德。孔子所说的“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就是告诉人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健康快乐,是长寿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一、武术思想中“艺为智出”的原理艺,最早是人的一种劳动行为。这种劳动行为要有完满的结果,即要“成于事”,就要求行为主体有一定的技巧与能力,因而“艺”又引申到“技”与“才”之义,于是就有了“技艺”、“才艺”之说。晋代葛洪说过:“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①,都是“艺人”。可见“艺”的涵义已扩大了许多。先秦思想家孔子曾提出“游于艺”,具体指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朱熹解释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也。”因这里所指游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