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对“文武兼修”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之江是西北军著名将领,中国近代武术主要倡导人和奠基人.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后又创办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举办过两次国术国考.他倡导国术,弘扬民族尚武精神;摒弃门户之见,强调泛学博通;提倡"术德并重,文武兼修";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术的推广、普及和国际传播.张之江的尚武强身以及"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思想给当今增强青少年体质和武术体制改革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究其实质,颜元学说之所以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扭转乾坤的显赫地位,就在于一种“以身为本”思想决定了不是心的冥思静想而是身的行动实践成为其为学的终极宗旨,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体育优先”的思想前所未有地得以确立,而且也是对体育所尚的“武勇”之主旨的积极推举。因此,颜元思想既代表了对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后儒“重文轻武”积弊入室操戈的大力抨击,又以其对周孔原儒的“文武相济”古老传统的回归,而对今天历史新时期传统文化再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表明了,正如当年章太炎首倡“儒侠”、梁启超发掘“中国武士精神”以期重振我们民族雄风那样,一种“援武于儒”主张的提出不失为今天新儒学构建、文化自强自信精神构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李兆生 《武当》2003,(2):11-12
习文好武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世人都知道,习文包括诗、书、画等,可以提高人的学识,修为人的气质,开发人的智慧,而习武则可以强健体魄。古人通过文武兼修,达水乳交融,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人的书卷气与武夫的阳刚气相互化合而升华,达完美的境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特的生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留下许多传统文化奇珍。今天,研究继承传统文武齐驰的修为,让传统文化服务于时代,确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有人称其为“哲拳”,太极拳被视为“未来体育的一束新光”。我们不能仅仅视之为一种学术现象、生活现象或追求猎奇,它是在新形势下人类的一种寻求和回归。  相似文献   

7.
陈辉  王秋瑾 《体育师友》2011,34(5):64-66
后现象是20世纪人文学科在思想的基本走向上出现的一个现象。它指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既有事物的存在,企图在现实的基础上超现实的研究社会的现象。于是,在当今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等出现了一种“后现象”即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许多学者大量地研究了“后奥运时代”的问题,以期为“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视伦理的体育价值观、追求和谐的体育思想、倡导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友谊始终是奥林匹克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认为倡导和传承“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可以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契合,也可以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从而凸显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是"人文奥运"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文化重视“武德”,讲求文武兼修、修心养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优秀文化是“人文奥运”基本含义之一。本文主要从“人文奥运”体现优秀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文化的起源、发展、理念及其与奥运会历史文化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作为人文奥运的资源何以可能,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借助2008北京奥运时机使之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危机”及消除途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卓有成效地克服了政治性和经济性危机,然而可喜的繁荣背后仍潜含着人文性危机。“费厄泼赖”的公平竞争精神日益遭到亵渎,兴奋剂泛滥现象已有“药物体育”的尴尬结论,等等。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与西方主流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人文危机”的现状正是西方文化的弊端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反映。为此,本文提出“应致力于东西方体育文化传统的互补融合”的倡议,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人文危机”消弥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夏风 《收藏》2008,(2):132-132
“文革”时期受错误思想指导,大破所谓四旧,否定传统文化,倡导一种“红彤彤”的思想,所以一部书(毛主席语录)、八个革命样板戏成了当时中国大陆思想与文化的全部。笔者收藏有几件“文革””期间的木雕,品味这些“文革”遗物,虽然心中沉重,却也不禁赞叹劳动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关于人与自然的核心概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尹”远的影响。作为传统体育运动的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无疑渗透着“合一”的思想,并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特征以及训练方法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武术优秀运动员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院系创办武术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业余体校、俱乐部,构建具有特色的“文武兼修、亦读亦训”的培养模式,是培养武术竞技与武术专门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竞技武术比赛对练套路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暴力意向动作,完全背离武术文化的本质属性,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解决问题.运用现场观摩、录像观察并结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厘清武术对练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对练套路中暴力意向动作编排在传统武德文化迷失方面的各种表现;从分析武德文化内涵人手,指出这种对练套路编排思想不符合传统武德中“和合”、“仁爱”、“中庸”的思想和“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解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重塑对练套路设计思想继而调整与修改现行竞赛规则,积极探索武术自身美学表达形式,提高创编者传统文化和武德文化水平,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  相似文献   

16.
明清武术论著概述与主要成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水清 《体育科学》2004,24(8):75-80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整理、学习,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集古代武术之大成;同时受兵学之影响,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理阐释武术之道,促成了武术理论的升华;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提出了诸如“内外兼修”、“形气合练’’等思想,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武术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康有为体育思想的历史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康有为推崇动,积极宣扬政治改良,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之风,其尚武爱国、强国强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康有为的体育思想借鉴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已有成果,着重培养文武兼修的全能新人,其重视体育教育在新式人才养成中的作用的体育思想开了近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先河,培养了大量体用兼备的人才;康有为极力提倡旨在富国强兵的尚武精神,提出建立民兵团练的具体措施,在其尚武的体育思想感染下,民间体育组织迅速成长起来,同时留学生归国后创办体育学校和组织的举动促进了西方体育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是在人文对话与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文化思想。现代武术则力图开创当代武术发展的新局面,积极促进中国体育学的建构与发展。道家以“健身、“形神兼修”、“尊道而贵德”等思想滋养着现代武术的发展。以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武术,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古老的东方文化之一——现代武术显示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来就不是一种游离于文化之外的独立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任何传统的文化现象,无不被赋予礼的特征。正如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指出的:“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法的精神》)体育也不例外,正是这一礼的特征,使古代体育在其本质特征中(感性活动),又渗入了浓厚的理性因素。有人说,中国古诗中少了点“酒神精神”,其实,古代体  相似文献   

20.
以林书豪为具体文本,分析了体育明星“奇观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了这种奇观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的媒介化、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以及体育、体育明星和媒体的相互生存依赖.当代体育文化正逐渐向信息与娱乐结合的“奇观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被媒体“浸蚀”后的明星文化.认为:体育文化只有植根于大众和当代主流的社会文化,体现当代的社会价值才会有生命力.我国的体育文化应该体现中国的现代化进取精神,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媒体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