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游”、“仙游”是与魏晋南北朝时代相适应,与当时的哲学观念、审美理论相适应的二种新型旅游形式(这期间还有被称之“释游”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新型的旅游,与秦汉旅游不同,没有万里漫游的宏伟氛围,也没有万里巡游的恢宏气象;有的是哲学、宗教的抒情色彩和投身山水、净化心灵、超脱凡尘的氛围。可以这样说,其意义在于表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自觉地走向自然,要比西方人早得多。(一) 玄游。玄,本来是指道家精深奥妙的哲理。出之于《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后来,人们把魏时由王弼、郭象等  相似文献   

2.
<正>大自然赋予了儿童取之不尽的天然材料。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以成为激发儿童创作灵感的有用之材。《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的序言中,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主要发起人梁从诫呼吁:“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魏书生把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他认为那些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地坚持长跑的人,大多变得身体健康、强壮有力。一个人如果长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就可以使人的心灵健康、强壮、开阔,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在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田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作文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作文教学可以唤醒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的那颗“童心”、“诗心”,让他们的人生细腻、丰盈、浪漫,富有情调,富有精神品位,使他们深情、厚重、优雅、达观、洒脱。作文抒写的正是心灵激情和文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中写道:“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倡导写真情作文,而真情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写作的过程是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在其中决不是“顶天立地”的,而是“与天地参”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再次,在大地艺术里,就连自然本身亦是“无中心”的,这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游观”相当接近;第四,大地艺术强调要尽量保存自然的原生态,反对未经深思熟虑的人为重建“第二自然”,亦即要“原天地之美”;第五,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地艺术要采取“极度写实主义”这种“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6.
李肖莉 《广西教育》2023,(16):4-8+52
本文基于“自然语文”的内涵及特征,论述“自然语文”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母语学习自然规律,从四个方面建构小学阶段“自然语文”的实践策略,包括:还学于生,让教学从教师的绝对权威走向师生心灵的自然融通;顺学而导,让教学从教师的固定预设走向真实课堂的自然生成;定标导学,让教学从文道分离走向言意兼得的自然建构;关注评价,让教学从评价缺失走向“教—学—评”的自然珠联。  相似文献   

7.
赵雷 《辽宁教育》2006,(2):59-60
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首先,要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会中,去观察、体验,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走进图书馆,好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其次,要对学生作文做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张扬自我,“与人交流“是以心换心,都得讲究一个“诚“字.作文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让学生在作文中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一言以蔽之,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正>读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风化雨,阳光普照,自然的合力催生万物。“人心齐,泰山移”,人与人的合作,让人类社会走向欣欣向荣。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有个“拼图理论”:当你是凹形的拼图时,那么菱形的、方形的、星形的拼图,就都不是你要的。正如只有合适的拼图才能够让凹形拼图完整,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可以有心灵上的契合,继而相互成就。因合而和,又和而不同,接受大千世界的参差,这样的“合”才动人。  相似文献   

9.
人要成长为人就必须受教育,因为受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人格化、人类化,使人获取基本的人之秉性和人之资格。人是一种“可教化的生命”“,可教化性”是人所特有的“先天的性格”。人受教育的旨趣在于:超越自然生命,走向文化生命;超越现实生命,走向未来生命;超越符号生命,走向实践生命;超越个体生命,走向人际生命。  相似文献   

10.
陈方媛 《文教资料》2009,(16):78-79
在中国古代山水史上很多具有隐逸思想的画家作出了巨大贡献,钟情于隐逸生活的文人都是崇尚道家思想的,他们的审美意趣也是倾向清淡朴素和自然的。他们居住山林之中,心灵与山水相通,潜心研究山水画创作与理论,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一、《山居秋暝》:“空山”———人与物的相谐相忘在《山居秋暝》这幅“山水人物画”中,“山水”和“人物”的关系在王维笔下是相谐相忘的。正因为山水与人物的相谐相忘,我们才能更准切地理解“空山”这个词。也许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有浣女和渔舟,当然就意味着有山野人家,怎么又说是空山呢?”这当然不是王维忽略了他们,那么何以为“空”?众多评论者提供了这样一个答案: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迹,自然就显得空了;另外,山林少有人来,“空山”一词就传递出一种“世外桃源”之韵。这种理解有理,不过我觉得还是未能更深地契合本诗所传递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处于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分受物的控制,逐步被物化、异化,而心灵空虚与不自由。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为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方法,给现代人以充分的启迪。人们可以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汲取滋润心灵的养分,抚平浮躁的内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引言]在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面对人生的忧患、困顿与挫折不畏艰险,以聪明才智、顽强的毅力,艰苦不懈地创造着真、善、美的世界,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作“名(巨)人”。“真正的名(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罗曼·罗兰在《名人三传》的《序言》中写道,“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正因为他们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行为才令后人景仰和叹服。关注名(巨)人的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时代不可或缺的主旋律,也是献给跋涉者的一份精神食粮,使他们不惮于前行。[走近名人心灵感受伟人心…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渴慕心灵的自在,并与自然亲密接触以期返回生命的本真。他们的自然诗歌都大受欢迎,但陶渊明的自然诗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熏陶,是“由内而外”,藉由内心的通彻、澄明而反观自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受泛神论的影响,是“由外而内”,借助恬静、神性的自然抚慰内心的忧伤,从而收获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思想的结晶,我愿意用我有限的学识来诠释我对生命的疑问和对灵魂的追索。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以其真实的经历,写出了归隐诗独有的神韵和恬淡,表达了他的归隐之乐、天伦之乐、山林之乐、  相似文献   

16.
戴本刚 《师道》2006,(4):5-6
艺术家是世界上的另一类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痛苦给人们带来欢乐,他们将眼泪化成了珍珠。这些正直与真诚的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教人们懂得何谓真正意义上的生与死,他们属于那些因心灵而伟大的人。何谓英雄?罗曼·罗兰作了最好的诠释:“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时代,很多人已不再相信“英雄精神”!今天,让我们从一些艺术家的传记中重温那久违的心灵震撼。安徒生:“人生是最美的童话。”从苦难中挣扎着走过来的安徒生,心底里一直蕴藏着一些美丽动人的东西,在“做…  相似文献   

17.
眼下,网络已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网吧更是遍地开花。很多中、小学生也纷纷成为“小网民”。一些“小网民”是从网上获取知识,开扩视野;也有一些“小网民”让人担心。从少年法庭最近审理的几例抢劫、诈骗案可以看出,他们当中不少人在虚拟的世界里几乎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甚至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认为“自然”是事物的本真状态,而梭罗所说的“自然”是荒野的大自然;庄子强调人的个体存在,而梭罗强调人对自然的依赖。但二者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看法上却是内在一致的,具有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对生命对人类的生存走向表示特别的关注,都认为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都主张人类应从人为存在回到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游戏与活动是全面实现审美育人功能的主要方式。游戏是与“自由活动”同义而与“强迫”对立的概念。审美活动是通过形象把握现实的一种活动。游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文明与人性的冲突;可以消除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是连接优美与崇高的桥梁;是引导人走向自由王国的必要之路。人在艺术和美的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游戏冲动”,可以帮助人达到充分自由的境界,通过审美教育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可以使人性的完善成为可能。从而使人从一个“感性的人”变成一个“审美的人”,实现人格的完整与心灵的优美。  相似文献   

20.
一直很羡慕那些“走四方”的人,可以乐山,可以悦水,在山水的怀抱里呼吸;又或者,徘徊于历史的断壁残垣,发思古之幽情,在人文的气息里浸润……“外面的世界”所带给我们的,其实又何止这些呢! “行万里路”之所以可堪羡慕,就在于它能开阔人的视野,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而一颗睿智、开阔与包容的心灵,往往来自于旅途的丰富识见。更值得一记的是,高更在大溪地完成了毕生杰作;茨威格在巴西写出了巅峰之作;海明威的西班牙,嘉宝的好莱坞,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异域对他们来说,是灵感,是才情,甚至是神启的福地。有这样的幸运到别国一游的学生近些年越来越多了。他们有怎样的体验?他们有怎样的收获?且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文字一起去体验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