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梦九 《湖南教育》2011,(10):51-52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全纳教育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它关涉社会公平,以及学生的权利,成为了国际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其所包含的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2.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于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应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反对排斥和歧视学生。全纳教育的提出是对二元制教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共存)的挑战。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尖子生、普通生、困难生也同样存在,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尝试运用全纳教育思想来促进体育教学。一、强化全纳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至世纪之交,国际教育界已形成了探究全纳教育的热潮。“全纳教育”一词亦成为最流行的教育词汇。进入21世纪后,国际教育界也将全纳教育的课题带入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4.
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宣传和直接推动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行动纲领》,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强调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  相似文献   

5.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Salamanca)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言宏 《教育》2011,(10):39-40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摘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大会”上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7.
2005年末,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正式公布了《课外教育宣言》框架的征求意见稿, 旨在帮助学校为每一个儿童都能提供高质量且安全的学校参观活动。该宣言的目的是增加与改进课外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支持与帮助学校和家长开拓对儿童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1.给所有儿童提供一系列宽范围、高质量的课外体验,包括至少一次居住体验;2.支持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安全、有效地  相似文献   

8.
言宏 《教育》2011,(28):39-40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摘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大会"上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国际上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及相关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已经从比较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提出全纳教育的理念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到全纳教育的实践中。全纳教育倡导五大原则: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广泛的差异;学校要善待有接受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的实践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各具特色,但又不平衡。以英、美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政策制定、教育实践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全纳教育实践的推进还相对比较缓慢。澳大利亚:基于特殊教育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全纳教育大致可分为…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就提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宣言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必须紧密配合学校教育大纲,提供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基本技能,使之具有使用文献资源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从图书馆中获得知识和再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等国际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全纳教育的思想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应全面接纳所有有各种需求的学生,学校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特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要消除歧视,不排斥任何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起,我校在长达六年的“教师、学生、家长和谐互动教育场”探索中,形成了引领我校多方和谐互动的《学生宣言》《爸爸妈妈宣言》《教师宣言》三大宣言,进而创建起一个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和谐互动的教育场。在这里,“和谐互动的教育场”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措施和教育活动,整合家庭、学校的教育资源,组成教育合力.让教师、学生、家长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作用和影响,尽可能发挥各方的特长,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同,  相似文献   

13.
英国公布《课外教育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4日,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fES)学校部部长安德鲁·阿多尼斯(Andrew Adonis)正式公布了《课外教育宣言》(the Manifesto for Education Outsidethe Classroom)框架的征求意见稿,旨在帮助学校为每一个儿童都能提供高质量且安全的学校参观活动(包括居所经验);在100多个合作组织的参与之下,英国政府将在2006年春季发布正式的《课外教育宣言》;教育与技能部将继续与全国各教师工会组织密切合作,以便确保防止课外教育活动中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该《课外教育宣言》的目的是增加与改进课外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支持与…  相似文献   

14.
教育 语录     
《小学生》2011,(5):F0002-F0002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 《陶行知文集·创造宣言》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管子·弟子职》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陶行知文集·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 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5.
刘徽 《现代教学》2007,(5):0-62
张华教授在译者前言里区分了两类教育学者:一类隶属大学和专门研究机构,称之为“大学教授”,主要工作是著书立说;另一类则隶属中小学,称之为“田野学者”,主要工作是立足于中小学,直接改善教育教学。本书作者帕特丽夏F·卡利尼属于后者,她不仅“说教育”,而且“做教育”,即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付诸行动,她创办的美国展望学校就是对其“通过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的核心理念的实践。《让学生强壮起来》阐述了卡利尼的主要观点,即人是作品的主动创造者,作品构成和反映了人的生活;知识是在人与世界的对话中生成的;学校应以发展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核心,学校本身也在不断处于创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发展并非都是可测量的,要珍视那些不可测量之物;成人对儿童的成长负有责任。《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是其姊妹篇,介绍了展望学校进行描述性评论的具体做法和事例。如果说《让学生强壮起来》展现了广阔的理论图景的话,《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则运用大量的实例直接与读者际遇,两者相互呼应、彼此激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8年第4期《"人的特性":学校专业性的特定内涵》一文,从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团队的特定工作方式、教育教学活动所具有的人的特征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所具有的独特性。文章让我们更加冷静地审视与思考学校教育的本质:要遵循儿童成长规律,要努力提升每个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准、教师之间  相似文献   

17.
教育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背景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确立了教育权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1990年3月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又称“宗迪恩大会”)前后,联合国先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反复强调让人人都享有教育机会①。199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又一次共同发起,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了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再一次呼吁世界…  相似文献   

18.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而女童教育是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1985年《内罗毕战略》提出“要消灭女童旷课和辍学的原因”;1990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进一步指出要“普及基础教育,重视目前男孩女孩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强调"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道:"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教育公平,不仅是指社会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而且意味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与其自身条件相符的不同的教学环境。相比传统的"筛选适应教育的儿童",现代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开创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受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人人受教育”。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要求“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引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