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是人类最为直观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包括宗教体验、认知体验和审美体验三种类型。研究通过体验、审美体验问题的美学向度考察,认为体育观众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是运动者自我对象化的结果和观众生命体验的情感共鸣,观众与运动者共同构成体育观赏体验的审美关系;运动者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意志体验,是运动者通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自我对象化过程与运动者意志体验内化的情感表达,运动者与自身及其身体外延物共同构成运动参与体验的审美关系。体育审美体验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诠释与促进竞技观赏、体育消费、运动参与和美好生活实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晗 《精武》2012,(14):88-88,90
体育舞蹈的审美形态主要表现为身体美、运动美、服饰美、结构美、健康美等。探究体育舞蹈审美形态,能够更好地指导体育舞蹈的发展,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深 《体育学刊》2011,18(2):31-36
体育运动之美从身之动的主观体验来把握,可分为3种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一是源自运动中肌肉系统产生的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运动快感";二是建立在第一反射运动快感基础上,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三是超越于二级反射的感觉共鸣,是一种心灵走出感官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只有从身体的外在形态转向对身体感觉与体验的关注,并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的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体育美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体育美,形形色包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的总称。俗育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进行的教育过程。这种文化形态、社会现象和教育过程的某些部分,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组成部分。体育领域中有一些独特的审美对象,体育美是对它们的综合概括,而体育美本身并非某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正如艺术美是各类艺术作品之美的总称一样,体育美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之美的总称,以区别现实生活中其他领域中的美。体育中有大量的美,由来久远。我们要加深对它的理解,只有从搞清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5.
周晨 《体育世界》2014,(3):122-123
体育舞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练习体育舞蹈不仅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我们健美体格的形成。因此学习并掌握体育舞蹈,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其审美形态则主要表现在运动关、舞姿关、服饰美、结构美和健康美这五个方面。深入的研究体育舞蹈的审美形态,有助于更好的体现体育舞蹈的内涵美,指导体育舞蹈发展,提高体育舞蹈的综合普及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身体美论     
张之沧 《体育与科学》2012,33(4):45-48,30
身体既是审美的主体和对象,也是创造美的源泉和动力。身体乃美之最;美即身体的快感和强力。不仅身体本身是最具魅力的艺术品,一切美也都需要通过身体去体验、领悟和感受。正是基于身体美及其审美功能,才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升华出生活美、身体美和体育美。既然身体与美如此紧密,整个美的世界都是源自活生生的身体,那么体育作为培育、训练和推动身体成长与强健的事业,当然要从身体的体态、体型、体格、容貌、力量、意志、耐力、激情、协调性、柔韧性、整体性、平衡性、对称性、高超精湛的技巧、令人惊艳叫绝的艺术表现力等诸多方面展示、创造、维护、延伸和塑造身体美和人类美。  相似文献   

7.
关于户外运动,人们更乐于关注其实践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研究,因而其审美价值被忽视。实际上,户外运动以自然环境为活动场地,使参与者能够体验到拥抱自然融入环境的运动感受。运动主体感受运动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环境之美。或者说,户外运动的娱乐化、休闲化过程也就是其审美化的过程。从美感体验角度讲,户外运动本身潜藏着深厚的环境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黄立安 《体育科学》2011,31(8):84-97
古希腊陶器彩绘描绘了大量的体育运动场景,它们历来受到体育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并与文献记载相互映证,成为研究古希腊体育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同时,古希腊陶器彩绘涵盖的丰富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使我们得以从具体审美事实和规则入手,开展对于体育美的具体研究。它们不仅是体现艺术美的珍贵文物,同时也是表现体育美的经典样式。试图以体育学为基础,从历史学、美学、文化学、艺术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开展古希腊陶器彩绘所表现的体育美研究。由于体育美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尝试从体育活动中所展现的身体美、运动美、社会美和环境美四个方面,加以具体展开论述,以期深化我们对于古希腊体育审美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 一、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关于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运动美、身体美、动作美、个性品质美;有的认为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艺术因素、审美因素和审美规律的科学,有的认为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美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考察民俗体育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民俗体育形式自身的特点和运动主体的身体建构本质,发现在宗教仪式“娱神”功能的掩饰下,民俗体育潜藏着“娱人”的本质。民俗体育以人的生存、健康与发展为基本依据,以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环境为条件,以遵守社会规范为追求精神自由的前提。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主体的个性,体验着身、心、宇宙最完美的和谐,从而获得掌握自主权力的满足感,最终构建出具有内在和谐之美的身体。从宗教走向世俗,从精英走向大众,从“他者”变为“在者”,真正实现“回归身体”这一现代身体文化主题,势将成为民俗体育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主进行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和水平。美育是审美教育。通过具有美感的各内容、形式手段、途径,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的丰富情感和崇高精神。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包括美育在内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美感是一种由审美对象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审美主体在接触了客观的审美对象后,感情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受到启示,精神上引起恰情悦性的效果。体育存在着许多美的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运用生动、形象和真挚的语言,准确、轻松和优美的示范动作,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导到一个可以打动他们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的美的境界,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在身体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觉体验体育教学中的美感。一、以…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一项追求美的运动,当代竞技体育借助美学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使其更具有观赏和审美价值,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一种新趋向。本文试图根据体育美学理论来探讨篮球的审美学,在蓝球竞技中去努力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以进一步提高篮球的审美和观赏魅力,促进篮球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篮球具有许多审美因素,篮球之美,自有它的美学特征。一、战局莫测、蕴含魅力比赛的胜负,常常在最后一秒钟方见分晓。胜负未知,给人们以期待和思念,它是一种魅力、一种乐趣和一种心理需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15.
高强 《体育科学》2013,33(5):92-97
来自观众和运动者,形成于观看运动和运动过程中,这是两种不同主体的体育审美体验;在"知觉"概念的关照下,这两种审美体验都是整体性的、非功利性的个体知觉,从而具备了进入康德判断力理论分析的可能性;进而在康德的判断力理论中,这两种体育审美体验中蕴涵的审美趣味判断就得到了挖掘,并且在"共通感"和"范例"这两个概念的参与下,在两种不同主体的体育审美体验之间进行融通的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析;借此形成了由知觉-审美趣味判断-范例的体育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学校地处市郊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2005年3月起,我们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导向,以体育课堂为主渠道,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操作形式开展了“‘主题式野外定向运动’的实践与体验”研究。一年多来,我们发现,以“定向运动”为核心知识所确定的主题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建立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的跨学科的横向联合,为学生提供一综合实践的平台、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促进形成,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得以体验最直接的人际交往,学生得以体验、实践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校园运动形式和运动内容的变化,啦啦操渐渐进入学生的选择范围,它以动感的音乐、活泼的动作吸引着学生,它以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逐渐进入校园生活,被老师和学生选择。在啦啦操运动中,舞蹈的柔美可以融合到啦啦操当中,体操的健美也可以运用到啦啦操中,还可以结合惊险的技能动作及调和动感节奏的音乐,同时啦啦操运动还可以展示运动员的健康精神美、服装美、身体姿态美、心理健康美等,集多种美于一身,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在运动中增强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啦啦操的蓬勃发展趋势,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是必然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身体是运动的载体,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强健身体、增强体质的生理价值,而且具有丰富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的心理价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有着重要的价值,可是长期以来,运动中的体验问题一直未能进入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视界,理论上,一直强调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学生的健  相似文献   

19.
体育美的内容与形式是构成体育美的基本要素。人们在欣赏体育美时,首先感知的是美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往往又大量地表现为人体所完成的各种技术动作。因此,从体育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把握住运动技术的审美特征,防止就技术论技术的审美偏见,乃是提高体育欣赏水平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教育中常常伴随着审美的情感体验。在伴有音乐的运动中,不仅可以通过视、听觉获得审美体验,身体运动本身也会产生审美体验。这种体验首先来自运动中自我实现的感受。当人体抛弃各种多余的动作、摆脱各种束缚而协调自如地运动时,主体往往会在内心里惊奇地感受到生命力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