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菲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发展教育学作为一个重要教育研究领域的出现有其产生的特定原因:社会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教育发展”问题在当今日益凸显,现有的社会发展研究对教育领域关注的欠缺。发展教育学是从教育的视角研究社会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并对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做出审视,进而通过教育自身的变革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发展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它将为以往教育学的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视野,使研究具有了动态性,这将大大丰富教育研究的内容。同时它的出现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的意识。最终,它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为人类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发展教育学是研究和反思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人的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教育自身的发展是发展教育学的主要学术主题。发展教育学的研究边界在于,它不是包罗万象的研究领域,而是研究与教育发展相关的社会发展、基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发展教育学的研究体现了时代性与现实性,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檀传宝 《教育学报》2005,1(3):46-48,64
“发展”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当代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主题。发展教育学是研究、反思由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以及如何自觉和主动地通过教育自身的变革去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教育学专门研究领域。目前关于发展及其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但是相关研究未能注意“发展教育”与“发展性教育”的区别,在对发展教育学应当研究何种意义上的“发展”上缺乏深入反思,因而不能很好区分发展教育学对于“发展”的研究与以前教育学对于“发展”的传统关注在研究视角与重心上的差异。我们还没有关于建设“发展教育学”学科的广泛自觉。从现在开始对这一学科(或者领域)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直在研究工程教育中的问题,却很少思考和考察工程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或学科自身的发展。本文从学科概念的阐释出发,梳理了工程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论证了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建立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可行性,最后展望了工程教育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学是研究和实践如何培养人的学科,教育学想要履行教育学科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使命,就必然跨越学科之间的疆界,同时需要建立教育学的立场。教育学自身理论领域的界限来自于其所要研究和培养的对象,集中体现了个人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教育学要把不同的学习个体的发展作为首要研究任务。教育学研究建立在每个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存在于对社会与文化情境的理解之中;理论概念与经验研究相结合是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内在机制;教育作为实践精神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体。由此,教育学成为一种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与“领域”之争是一个久争不决的问题。从学科的本源判断,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合法性来源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作为教育活动的特殊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活动具有一些传统教育学无法解释的特殊问题和特殊规律。那么,作为研究高等教育活动特殊问题与特殊规律的学科,高等教育学应当成为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在这个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纵观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预见当代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向:一是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二是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三是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四是把理论研究的重心转向人,五是重视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这些发展趋向是符合教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随着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诸多教育家教育思想的不断成熟,将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中心学科。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心理科学的新分支学科——心理教育学的未来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心理教育学在心理科学体系内占有独特的地位,并与众多其他门类的学科发生广泛的联系。心理教育学的产生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心理学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必然。这门学科有广阔的发展领域,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为社会提供广泛服务的领域。文中大胆提出了人类心理功能的模拟外化和心理机能的扩大问题,对心理教育学的发展策略问题也给予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各学科教育教学问题的科学。它是教育科学理论与各专业学科理论交叉、结合的产物,是教育科学领域内正在兴起和发展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的兴起和建立适应了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当了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对更新教育观念、充实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好高师教育等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学科教育学一经产生就成为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新的方向,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当前该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作为一个前沿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本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关系等,这里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再对这些问题作些思考,旨在开拓新的思路,从本质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曾是教育科学体系当中一门显学。但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多年来却不断受到质疑,尤其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教育学的学科定义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破了我们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些教育学范式,并对许多基础性的教育概念提出了疑问。近年来探讨教育学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转换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理论是在教育学这门学科究竟主要是一门以哲学运思为主的精神科学,还是一门方法至上的实证科学这一历史性交锋中应运而生的。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提出是对实证主义范式在教育学领域过度宣扬的匡正。教育学是一门有着浓郁的强烈的丰富的人文性、艺术性、审美性、价值性和伦理性的学科。从学科嬗变史、学科本质、学科研究方法借鉴路线图等来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学作为一门“成人”的学科所具有的境遇性、生命性、个殊性、复杂性等特质无法被完全数据化的定量研究所把握。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分别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及教育方法出发,聚焦三个根本性问题:儿童“是”什么?儿童会成“为”什么?儿童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与文化所期望的那个样子,需“要”什么?针对这三个根本问题,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提出了理想的教育应确立的四项重要原则:首先,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精神”或者“生命”成长,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生命世界;其次,教育是“相遇”的历程,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多元、丰富、奇幻的教育孕育着儿童各种生长的可能性,教育既关怀当下,又指向未来的生活;再次,教育要注重“关系”的营建,魅力在于生活世界中诸般“关系”的和谐与共融,儿童与教师在美好的教育“关系”中相濡以沫,砥砺前行;最后,儿童是“文化”的存在,教育要关注文化在陶冶滋养儿童的向善、求真、育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始于对“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相关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作为一门课程的“数学教育学”、作为系列课程的“数学教育学”及作为学科群的“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学”的主题研究繁荣等几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学科。数学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数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思维科学等有关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数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形成了数学教育专门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展、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科体系。今后,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仍需关注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团队建设、研究视角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公民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等问题,质性研究方法、教育隐喻、儿童游戏等也是教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在未来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中,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投入及经费支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育是一个受到诸多内外因素影响的学科领域。传统的观点认为英语教育只是教育学一级学科或者语言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研究方向,教育学或者语言学是其核心的理论基础。从理据角度和其学科关系角度可以看到:教育本体论、人的发展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一文化互因论和语言科学理论是该学科发生、发展的基础;该学科与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堪称形而上学,算不上独创的学问,也不是学科理论。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造成教育学自我封闭腐朽有一定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第一,教育实践的乱象引发的是改良之心而非探究规律之理论动机,因此所催生的是行动规范以及这些规范背后的哲学原理和心理学规律,而不是科学研究。第二,下意识地将教育看作是从教者的行动而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实践的其他成分被边缘化甚至剔除,因此教育学很难摆脱价值立场的束缚而对“教育”进行实然的描述。第三,错误地将实践中的基于情境的“如何做”问题提升为与情境无关的理论问题。这类问题天然与真伪无关。被这些理论所引导,教育学自然与学科理论无缘。第四,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思维成为习惯。这种思维的排他性引导下的话语自然是独断论风格。第五,提出太多理想化假设。假设过于理想化的条件下,论断自然难以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检验。第六,误解了科学,将科学简化为正确论断或孤立的实验方法,这使得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无缘。第七,将无法客观化的、无法重现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无法形成可检验的教育学命题,难以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理论的进化。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online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n social work, faculty training and support need to be provided to ensure high-quality online social work education. A model for training social work educators in online teaching is outlined that focuses on pedagogy, technology, and social work values.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Social Work’s Online Campus provides a five-week Institute on Pedagogy and Technology for Online Courses for prospective social work instructors. The Institute provides a faculty training model that can be adopted in other social work programs, and seeks to model best practices in onlin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生成的教育学。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发展,可以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中国教育学的破坏和中国教育学的再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促进教育学建设的关系、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的中外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