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宇宙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天圆地方说遭质疑,慎到(约前395~约前315)提出“天体如弹丸,其势斜依”的天浑圆说。惠施(前370~前310)则猜想,大地为球形。汉代天文仪器如浑象仪等的制造达到高峰,张衡(78~139)提出宇宙是无限的。根据托勒密(Ptolemy,90~168)的看法,宇宙是有限的球形,而地球则居宇宙的中心。天空分为8层,第1天层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118页 :“《周髀算经》……是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周髀算经》是《算经十书》中的一部 ,从其书名上看似乎是一部数学著作 ,但实际上它是一部天文著作。首先 ,从本书的内容来看。此书有上、下卷 ,内容以对话形式来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提到“盖天说” ,我们不能不了解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三种学说———宣夜说、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打破了传统的有形质的天的概念 ;浑天说是一种以大地为中心 ,有一个浑圆的天壳绕它旋转的宇宙结构模式说 ,同欧洲地心说有相似之处 ;盖天说的完善则是以《周髀算经》为代表。《周髀…  相似文献   

3.
提要:我国上古时代汉文化的宇宙观主要是盖天说,而不是浑天说。浑天说的宇宙观是由汉武帝时代的四川阆中人落下闳传入的,是来自氐羌民族的宇宙观。浑天说传入汉民族之后,被学者们广泛认为要优于传统的盖天说。浑天说与古印度文化可能有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天体 ,因此 ,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始终是人类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从古老中国的“盖天说”、“浑天说” ,到西方世界的“地心说”、“日心说” ,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大爆炸说” ,均证明了一个科学道理 ,人类的宇宙观是在不断探索中日臻完善的。“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该学说认为 ,天是圆形的 ,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 ;地是方形的 ,像一个棋盘 ,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说成“天圆地方说” ,它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 ,但实际上是很难自圆其说。比如…  相似文献   

5.
关于汉代人宇宙观念的研究一直存在模糊、不系统的问题。南阳画像石的宇宙观念与当时的"浑天说""盖天说"有较大差异,与后世的"三界"观念也不相同。根据南阳汉画像石各种内容安排进行结构分析,认为它将纷杂凌乱的学说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以人间为中心的五方域而连通的结构模型,即"五星连珠"的宇宙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天空和天球 天空在人们的视觉中,是个半球形状。我国古代民歌有“天是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那么,太阳、月亮、星星为何能从西方地平线落下,而又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呢?是不是大地以外的天并不是个半圆球,而是个整圆球呢?根据这一印象,古代天文学家建立了“天球”的概念。我国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浑天说”。所谓“浑天”,就是“天球”的意思。东汉时期的伟大天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还亲自设计制造了浑天仪,用它演示星空的变化,测量日月星辰的运行。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建立了科学的“天球”概念。  相似文献   

7.
特征法是就个体对象进行科学研究而建立假说的一种方法.在科学史上这是一种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对用此种方法建立科学假说在学术界研究得很不够.亚里士多德是如何提出大地球形说的,埃拉托色尼是如何测得球形大地的周长的,阿里斯塔克为什么能在公元前2世纪就创立太阳中心说,究其根源,无不是用特征法建立科学假说的结果.到了近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笛卡儿提出太阳起源的旋涡理论,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也都是根源于特征法的,在现代,有关太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提出“地球”概念的第一人———柏拉图“地球”这一概念究竟是谁先提出来的 ?有人认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但真正最早确定这一概念的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早在公元前 4世纪 ,柏拉图就认为 :宇宙中最完美的形式是球形 ,因而人类所居住的大地应该具备完美的形式 ,大地只有球形才能适应“宇宙和谐性”的要求。当时柏拉图参加了古希腊的一个学术组织 ,该组织将他的研究成果视为组织内部所有 ,对外严格保密。因此 ,柏拉图的“地球”观长期得不到传播。后来 ,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接受了老师的观点 ,并在观察了月食等大量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而且应探讨诗词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红”是由于红光的波长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九月初三夜”说明“露”这一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呈球形是因为液…  相似文献   

10.
郑小红 《成才之路》2009,(28):33-33
在新课改中,我阅读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文章,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求真求实,力图把真实的历史教给学生。如古代天文学相关知识,作为教师。本来相关的知识储备仅有唐代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意义当中有关的地圆学说表面知识。我不断地查找资料.知道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从汉代以来.就有“盖天说”与“浑天说”之争,盖天说认为天地是两个平行的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相距8万里;浑天说认为天是个圆球.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  相似文献   

11.
庄周是个哲学家、文学家,而不是个科学家,但《庄子》一书却闪烁着光辉的科学思想,而且不少是有独创性的,很值得我们重视.本文试就天体宇宙、生物进化、养生、破除迷信等几个主要问题加以评述.(一)关于天体,我国古代有三派学说: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汉灵帝时,蔡邕于朔方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台所用铜仪则其法也.”(《晋书·天文志》)  相似文献   

12.
地球清洁师     
一天,大地老人决定召开环球清洁工人大会。谁是地球上的清洁师呢?大地老人打算请各种动物在大树下自我推荐。第一个发言的是海鸥,他说:“我是海洋清洁师,每天在海上巡视,一发现死鱼便立刻消灭。如果没有我,海洋能那样干净吗?你们说,我算不算地球上的清洁师?”大地老人点了点头。第二个发言的是鱼,他说:“我和同伴们常年在水下察看,每当见到那些破坏水质的微生物和垃圾,就马上清除。假如没有我们,江河湖海就会变成臭水。你们说,我们算不算地球上的清洁师?”大地老人笑了笑:“当然算!”第三个发言的是乌鸦,他说:“别看我…  相似文献   

13.
没有月球,我们可能会对宇宙知之甚少。2300年前,古希腊人阿里斯塔克斯通过研究月食证明大地是球形的,并计算出月球的大小以及地月距离,从而推断太阳应该比我们的星球大许多。400年前,意大利人伽利略观察月球上的山  相似文献   

14.
“小主人.快起床,局部宇宙爆炸将在4小时内开始!包括我们这里!”这是我的球形机器人在叫我。“啊!”我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因为即使最近的路线.乘我的超光速飞碟也只能在四个半小时之后飞出这片地区,就算立刻准备,也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5.
来自宇宙的富勒烯根据两个研究小组的看法,布基球可能在宇宙间以自然状态存在。最近的几份科研报告提出了一些论据,这些论据支持在地球上以自然状态存在的球形碳壳在漆黑的宇宙也会形成的观点。加州雷德伍德市一位宇宙学家迪布罗佐罗和其同事谈到在航天局的“长期曝光设...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由于人类对宇宙的好奇,进而对神秘宇宙的探索从未间断过.面对着包罗万象的宇宙,人们不禁要问:宇宙由什么组成?整个宇宙是什么样子?宇宙有个开端还是一直存在?宇宙有终结的一天吗?……宇宙之谜历久而弥新,它一直吸引着人类历史上最聪明、最优秀的头脑去思考、去探究.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新奇的、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的话,道出了人类对宇宙真理的持久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地心说:公元二世纪,希腊的托勒玫提出地心说——地球居于宇宙中。!稍偏位置上,太阳、月亮和行星沿各自轨道绕地球运行。恒星位于“恒星天”固体壳上,更外面是神的住地。它与《圣经》的有关观点一致,诞生后千余年间成了维护教会统治的理论支柱之一。日。G说:1543年,波兰哥白尼在《天体运杆论》中提出,太阳是宇宙中。G,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行。这就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1584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C,太阳系为数千万恒星系的一员,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17世纪,从伽利略首次用望…  相似文献   

18.
牛顿科学方法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托勒玫等人提出,大地是一个球形,并位于宇宙中心,月球,太阳,行星,恒星分别处在不同的球壳上,它们都绕地球运动,形成地心学说,随着天文测量精度的提高,地心说对行星运动的解释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波兰科学家哥白尼(cop...  相似文献   

19.
世界是如此诚实而公平地存在着,而每个人眼中却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小宇宙中,发现着不同的色彩,演绎着各自的人生。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施启良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上发表了《宇宙统一于信息吗?——与王存臻、严春友同志商榷》一文,对“宇宙统一于信息”这一命题提出种种诘难。其实,施先生误解了这一命题。所谓“宇宙统一于信息”,不过是说宇宙统一于物质的属性,这一命题是对恩格斯关于物质同一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宇宙“统一于信息”与“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之间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前一命题以后一命题为前提。同时它又是对后一命题的具体化,它揭示了物质统一性的具体方式。互联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为全息统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全息论正是把中国某种古典思想嫁接到现代科学发展之树上而出现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